“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查贵琴
又到七夕这个美丽的节日,朋友圈将晒满象征各种寓意数字的红包。我小心翼翼地敲下“情书”两个字,怕惊醒那晶莹美丽的光环下失落很久的纯真年代。
餐桌上,我们的情书话题始于一对伉俪夫妇的告白情书。当女主角抵挡得住这尘世间万千事物的绝代风华,却唯独抵御不了面前的一纸情书,情书让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情书,总是一个具有蛊惑力的词语,代表着世上最温暖最美好的文字。但感觉是离我们好遥远的年代产物了,朋友戏言,现在改为发红包了呢。情书代表的是我们纯真年代里的印痕,很多年前的某个日子,我们都曾是情书里的当事人,情书始于一场爱情的开始。那时通讯不发达,空间上的距离在短时间根本无法逾越,爱恋、惦记、思念统统只能靠书信,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都是以鸿雁传书为媒介。情书写得热烈时,是满纸的浓情蜜意的表白;情书写得婉转含蓄时,是犹豫了千百次后,终于鼓足勇气对爱的坚定。情书是收的一方,能听见自己的心犹如小鹿在碰撞;是写的一方,能看见自己在晨光暮色里翘首期盼回音的影子。为那些具有温度的话语,深深感动,虽然不是方便快捷,但温暖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速成的,只有经过时间的发酵才能愈发馨香。那些真挚的感情,通过有质感的纸张在字里行间的真实呈现,是现代的通讯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关于情书最早的印记,是学校读书时,听说某某同学给某某同学写情书。其实就是递纸条儿,年岁久远,记忆竟然模糊不清,忘记是否有幸亲眼目睹过内容了,那时胆子小,可能递到面前也不敢看的。其实看了也没啥,那个内容想来简单的跟情书是不搭界的。青春期,倒是收到类似情书的贺卡和书信,但懵懵懂懂的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里表示好感的方式,似乎没到情书的地步。记得那时,小叔和小婶刚结婚不久,小叔在外地做木工,小婶不识字,每每书信往来,都是我来充当朗读者和执笔者。虽然说得大部分是家长里短的琐事和人情往来所需事项,但小婶偶然也会鼓起勇气笑着传递一两句,特别关心和亲密的话语。也许是因为对文字的特殊情感吧,后来临到自己婚恋时,当时介绍时是死活不同意,后来竟因为老公一封情深意切的书信,稀里糊涂就把自己给嫁了。
时光一去不返,我们告别年少,告别书信,告别羞涩,永远告别不了的是对爱情的眷恋。现在我们拥有高科技的电话、微信、视频的快节奏生活里,还会有人写情书吗?朋友改为发红包的戏言,就像是回答我的疑问。网络红包早成了恋人们表达爱意的热门方式,当然发红包还得讲究数字寓意。朋友圈里晒出的红包有520元,1314元等包含各种寓意的红包数,也曾引来网络论战。有人评论“冷冰冰的数字”,有人说网络红包不如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虽然红包内涵远远比数字本身重要,没有人会拿“一生一世”和“我爱你”去比大小。但被人为定义的数字,容易让人用金钱数字来作为情感的衡量标准,让彼此之间,有了轻重之论,厚薄之分。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红包里包含的不仅仅是金钱,应该还有比金钱更丰富、更细腻、更真诚的情感。
情书与红包有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隔膜,红包也许适合晒到网上热闹非凡的秀秀,而情书更适合一个人慢慢地品,细细地读。也许精神让步于物质,是无奈;浪漫让步于世俗,是无心。如果我可以成为爱情的导演,我希望正当恰好年华的爱情,始于一封最真切的情书,让那个人站在丁香树下,读懂你满纸缠绵的心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