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触摸造化感受宾虹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汪海潮

黄山南大门的汤口,曾无数次留下宾虹大师当年访造化的踪迹。他九十二岁高龄留下的《黄山汤口》山水图,画面雄厚浓黑,浑然天成,且透出古拙晴朗之风,为无数后学之人参悟造化、提供了绝妙的指引。2015年秋,初中海沿着宾虹大师当年探访造化之圣迹,更是在宾虹大师“活性”山水意蕴中,来到了汤口。此次探访新安山水,初中海有别于以往纵览大境,概略山水。而是走近山水,触摸山水、亲近山水。从而达到“身心”皆入山水,与山水融为一体。真正在内心、在笔墨得山水之真趣。黄山汤口山岔村的翡翠谷,是最典型、最丰富的山水绘画宝库。风靡一时的章子怡电影成名作《卧虎藏龙》大部分美丽山水镜头就在此拍摄。这里是最能赋予山水画家艺术灵感的圣地。

初中海走进了翡翠谷。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贴近山水。翡翠谷的石、潭、溪、岩、林、竹,如同天工笔墨,点点意蕴丰富。潭中巨石危耸,碧流冲刷,飞珠溅玉。如浓湿干枯之焦墨神韵飞扬。岩下苔藓簇簇,干处如焦墨落痕,枯笔布韵。湿处则如湿墨滋润,浓黑厚重。潭中、溪岸那累累卵石,随意布落,在潭影溪光中闪烁生辉,恰如焦墨之竭墨意趣,若有若无,余韵悠然。初中海满目所及,心中尽是笔墨与造化同辉的境界。眼前一片山水,心中万幅绘画,都焕发出勃然生气:林木之躯干,如焦墨拙、涩之走笔,沉雄、刚健、遒劲。繁茂浓荫中的枝叶,则如焦墨枯竭用笔,丰润华滋,意蕴厚沉。初中海或抵石定睛,或挪步远处聚神凝视。或依木冥思,或抚竹弹韵。忽而微风来,天籁满溪谷。亦和了初中海心中那温润而生的灵感,一幅幅活山活水的韵律,贯心而生。身心处处,俨然与山水造化,融融合一。此乃得山水之道、造化之道也。

初中海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不仅仅是对客观山水的描摹。而是如何感受、参悟自然山水的内在神韵。天工造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天道,人道,艺道,都蕴涵在造化之中。艺术家要真正做到与造化对话,得造化之真谛,首先就要具备深厚的修养、学养积累,能心天应地、神通八极。诚如初中海此次走进翡翠谷,贴近山水,细处着目,高处立意,近处聚焦,远处思邈。身心自如进出造化,灵感瞬间激射火花。古人云,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研学上古前贤,独具性灵慧根,于法合、于神近、于道通。方能于自然山水之境,应目会心。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最终得于笔墨之下,万趣融神思,而非刻板描摹物象之山水,仅成图形也。初中海寻古问今,做了十足的案头功课,目光便开始转向造化本身。几年来,随着他不断地走进新安山水,渐渐获得了造化给与他神灵般的启示。此次汤口之行,使他于心灵之先、性灵之先与新安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的“肌肤”交集。让自己心灵山水于空灵之中更真切、更亲切。于幻象之境,更真实的感触到客观山水的那一份独特的温润感。这是艺术哲学在画家心中有一次真正的升华。是严格意义上的将具象上升至抽象,将客观物象幻化成心灵意象最崇高的心象创造。当今,真正有多少画家能参悟得透这当中最基本的道理:何谓心中山水?心中何以有山水?更为甚者,那些自称为画家的人群,都将画心中山水当歌谣时常地挂在嘴边吟唱,其实又有几人参得此中真味?甚至对造化这尊真山水都不相识,即“熟视无睹”矣。初中海潜心山水之道,他将前贤书中山水,笔墨之中山水,文化学养中山水,统称为书斋山水。这当然极其重要,这是拜谒造化之师、走进真性山水的入门券。然而,这张入门券的含金量又有几人知晓其中奥妙?宾虹大师50-70多岁之间,尚在探索、裂变期,上求圣贤,下求造化。迟至80-90岁时,严格说在90岁之后,才“领取”这张走进真性山水——造化山水,心灵山水的入门券。由此而终成一代宗师。当今,学宾虹者日众。可是,循宾虹留连山水之足迹、求山水之秘韵而千般积累、万般苦寂中求索者,能有几人?初中海,默默地走来。黄山汤口,新安山水,是他和宾虹大师一次又一次倾心密谈的造化与笔墨胜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