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汪承红
临下班时,昨天为单位施工的小哥来告知:墙体未干,今晚不施工了。同事起身谢过。待小哥离开后,同事告诉我,昨晚他们施工时跟他说:“到你们这干活,让我们又相信共产党了……”闻言讶异之余乐道:“什么事让他们整出这样‘高大上’的话来?”同事详细一说原委,倒让我感动了……
昨儿下午,三位工匠师傅扛着木梯等工具应约到单位来施工。当时天气闷热,他们汗涔涔的。于是我打开需要施工房间的空调,随后又为他们沏了三杯茶,并打了一瓶开水给他们。记得他们当时面面相觑,局促地连声道“谢谢”。在我转身走开时,听得一句轻轻的声音:“咦,她还给我们泡茶!”另一个较大的声音让我乐了:“你懂什么,他们都是有本事的人!”嗬!这“泡茶”与“本事”有半毛钱关系?!
当晚他们施工到很迟,同事一直陪着。干活时,他们跟同事聊天:“以前给一些公家干活,那些单位里的人别说为我们泡茶了,连一句客气话都没有,有的人跟我们说话还很‘冲’。这次到你们单位干活,你们这么客气,很意外……”
这话听起来,似乎是带着点礼节性,可事实就是那几位80后的小工说的,我并未丝毫添油加醋。其实,在我听到这番话时,也是有些不信:不过是沏了一杯茶而已,没想到能收获这么多的感慨,意外之余,我被深深地触动……我并不是共产党员,但耳濡目染周围人待人接物时的热情周到,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维护着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施工小哥的感慨或许也只是个案,但一定确实存在并遭遇带着歧视的眼光。
其实,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的言行往往不仅仅代表着个人。比如,在孩子的老师面前,一言一行影响着老师对孩子所处家庭的印象;在爱人、父母的朋友同事面前,举手投足关乎他(她)在其朋友同事心中的形象;在单位,你待人接物的态度,则影响着这个单位对外的形象;走出国门,你的言谈举止则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记得当年曾读过三毛写的一篇《玛黛拉游记》,其中记录了她与荷西去玩一个“滑车”项目,辛苦朴实的拖车人让三毛夫妇很感动,在感谢之余给了他们小费。这篇游记中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是这样一段文字:“我注意看下车的游客,每一个大呼小叫的跨出车来,拍胸狂笑,大呼过瘾,我一直等着,希望这一排十几辆车,其中会有一个乘客,回身去谢一句拉车的人,不奢望给小费,只求他们谢一声,说一句好话,也是应该的礼貌,可是,没有一个人记得刚刚拉住他们生命的手,拉车的一群,默默的被遗忘了……”雪小禅说:“幽兰两个字读出来,是有一种清香的。有些文字,天生是带着植物的气息的。那么干净,那么透亮,脉络清晰。”在我感觉里三毛的文字就是有“香味”的,那些从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出的温情诠释着她的人格魅力,让我感动、令我敬重。
今天我写下这些,并不是标榜自己有多么高尚。只是觉着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是琐碎而平淡的,每一个日子大多过得庸庸碌碌,实在是乏善可陈。但正因为平淡,更不该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细微的、不经意的、可以带给他人的“暖”,不应该丢弃那些曾让我们一直珍惜的“初心”。有了这“暖”与“初心”的存在,便可以让一颗庸庸碌碌的心不至于完全麻木僵硬,让每一个寒冷的冬天里依然有最柔软最温暖的情愫,而让这种“情愫”弥漫心头的,有时,只需一杯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