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命的冰糖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现在,每一天晚上到房间里来,听一节郦波先生的课。待到课毕之后,看书或是练字。在练字或是看书的时候,总不忘在口中含一块冰糖,冰糖在口中一会儿之后,满口皆是微甜。这个习惯,是从小跟着爷爷一起养成的。想想自己出生后的头十年是跟着他一起长大的,这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性格与习惯大多在这时候埋下种子。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都是与他一起经历的,他才是第一个没有放弃我的人。小时候,是他背着我上了一段时间的学前班。记得那个时候他把我背进教室,自己就在传达室等待下课带我去卫生间。小学时,在我三番五次的尿在身上之后,学校劝我退学,我的小学生涯只有一个星期。

退学在家后,在他的倡议之下,我们才从学校领回课本,他和妈妈便在家里教起了我。那时候,下午上完数学课,天边如若还是暖阳熠熠,他便带上些饼干之类的,带着我出门在公园坐一坐。这一坐,便是伴着日暮而归。

爷爷平生最爱吃的不过两样东西,一是蚕豆,一是冰糖。坐在公园里的时候,他总是时不时的掏出两块冰糖来,一块给我,一块给自己。他自己养成了一个做事极其规律的习惯,凡做一件事情说一不二,专心致志。跟在他身边多年的我,多少熏陶出了一点认真。我做一件事情,要么是还没觉悟到,不做;一旦觉悟到了,总会把某件事情排列进日程中去,每天依从计划行事。

后来随父母搬到新居,他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来带我数学,寒来暑往里,整整这样枯燥而执着地教了我三年。到了初一的年纪,因为数学于我而言太过困难,于是没有再学。他依旧坚持周末骑着自行车过来看我,与我聊天,依旧时不时摸出一块冰糖给我。

后来,他每个星期过来总是要看我一个星期以来写下的三两习作。与我探讨其中的语句,看着我修改。我的处女作《春在枝头》就是他出的题目,他推荐发表的。写作,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即便他并怎么会写,但是,他从未放弃过我的梦想,如今想来,或许我的成长就是他的梦想的。

记得去年十月份的时候。那时候我写作处于厌倦期与瓶颈期。他还是不厌其烦地鼓励和支持我。甚至“自作主张”把我在小学发表的《春在枝头》的稿子拿了回去,自行进行了一番修改之后,投给了《中国残疾人》杂志,而那时的我沉浸在失意与失望之中,并不知道。

某一天,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浩浩,你的《春在枝头》在《中国残疾人》发表了,我下午拿来给你啊!你看,在你以为最穷途末路的时候,也许就会柳暗花明。记住,自己选的路,再难走,也要坚持!这条路你要是坚持走下去,你的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我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我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热泪盈眶。眼泪掉进我的嘴里,没有苦涩,反而是一丝丝的甘甜,就像过往爷爷摸给我的冰糖一样。而他下午来的时候,兴奋得像个孩子。

今年三月的某一天,爷爷在气胸初愈之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给了我一个题目《如何陪老人走好最后一段旅程》。他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细若游丝。我听后立即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题目,我说“让我想想”。第二天早上,爷爷便打来电话,“构思得怎么样了?”“……我还要想想……”“好啊,呵呵,多思考思考,对你也是有好处的。”最后,无论这个沉重的话题被我写得多么糟糕,爷爷却依然表现出对我的肯定,一如以往。

那天我给他看了我的《我的人生》,看到我写到“的确,那时候,我吃过牙膏、吞过粉笔、拿起过割腕的刀”时,他坐直了身子,用手拍打着桌面,微微地摇头,口中发出“诶呦……”的声音……看完后,他对我说,“这一篇很有意义,意味着你的人生之路从头来过。别人说再多都没有用,必须是自己想清楚问题之后,再继续走下去!你已经过了人生中最难的一关!”

爷爷拿了我的圆珠笔,想了一会儿,题下:“俞某某:祝愿你加强锻炼,早日走出去迎接黎明的阳光。俞念慈即日。”然后,他奖励了我一颗冰糖,最后的一颗。他临走那天,对我说“下个星期,给我带一袋冰糖来吧。”我咬着牙点了点头,转过身后,满嘴苦涩。

“爷爷,你放心吧,我会永远记得冰糖的那丝甘甜,即便再也没有人递给我了。”

【点评】

这是清宇在本版的第二篇文章,文中他深情而眷恋地回忆了自己与爷爷相互之间的情感,感人至深。在这里,血浓于水的亲情极大程度地冲淡了命运凌驾于清宇身体上的不幸,更让我欣慰的是,清宇自身对于生命的热情与执着。

·岚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