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吴
军
话说我国古代的散文自《尚书》、《春秋》滥觞及远,其流变可以分作两个时期。第一期可以称之为“史”的散文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尚书》及《春秋》的《左传》。就前篇所述,《尚书》是记言的,它记下国家领导人所发布的文告,事实上就是历史的文件。《左传》是记事的,它记下历史的事实经过,也是历史的文件。
至于我国古代散文的第二期,可以称之为“子”的散文时期,它是思想性的,也可以说是哲学性的。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推《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墨子》及《老子》等书。从《论语》开始,钱穆先生将古代散文分成三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像《论语》这部书,可说是散的,是零星的,即是由许多章凑合在一起而编成一篇,但并无连贯的意义。如《论语》第一篇名叫《学而》,因其篇首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故篇名是并无意义的。第二篇称为《为政》,因该篇首句是“为政以德”。因此,文中各条都可随便放置,可见当时之人并非要以文章传世,只是零星记载而已。《孟子》的篇名亦然。
第二阶段:如《庄子》一书,已进一步成为假设的对话寓言体了。孔子和孟子都有学生记录他们的言行,庄子则没有,故庄子自己写作。且假设如二人对话般的问答寓言体,其中,河伯与海若讲话,实在等于“孟子见梁惠王”,故文体仍相同。从文学史看,《庄子》一书仍不能超出《论语》《孟子》的同一体裁,但《庄子》一书的进步是其内七篇之篇名都成为有意义的了,如《逍遥游》《养生主》《应帝王》和《人间世》等诸篇,所以与《论语》《孟子》有所不同。而且《庄子》之每一篇均可分章。
第三阶段:至于《荀子》,已再进一步发挥其个人整套有体系之思想与意见了。《荀子》中的《天论》《礼记》《正名》《正论》及《解蔽》等篇,都是整体的一篇,并不像《论语》《孟子》和《庄子》那样用零星的讲法。
《孟子》书中讲到性善论,是零星地散见于其全书各篇中;《荀子》书中叙述性恶论则是有一人发议论,有其整体性。这种文体比较像样而成了体统,故比较《庄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到了荀子的学生韩非,他的《韩非子》一书写有《五蠹》《六反》等篇,也已是整体的论文了。
唐代韩愈曾说:欲辨古书之真伪,当然应先详读该书。读书能辨别出该书系哪一时代的文章或诗,更要能察验出是清代人之诗却含有唐人诗之风格,能如此,便是达到最高境界矣!
再说《老子》一书,自其外表看来,好像是把零零碎碎的字句拼凑在一起,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节,其字句犹如《论语》一般,但《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其词句是经过凝练的语言,有如西方尼采的作品,而且不是用问答体,境界提高了。故可说明《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当是在《论语》之后——《论语》是将各条凑合成为一篇,互不相干;而《老子》却是凝练的、有次序的……
所以说,以上诸子各家的散文,自孔子一直到吕不韦,时间已历两百多年,每一本子书的文件,都随着时代而有所演进。其中《庄子》和《吕氏春秋》(简称《吕览》)在文体上是较为精进的,但这并不是说《论语》这部书的思想不及其他诸子,这点是各位务必明白的。钱穆先生如是说。正是:韦编三绝谢春秋,庄生晓梦蝴蝶游。高山流水知音渺,天地有情岁半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