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霍寿喜
稳拿第一名
早在全市“一模”之前(那时,距高考尚有100天),我就给儿子买了一套高考解题集锦,这套书的内容固然上佳,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每本书封面上的醒目彩字——苦战100天,提高100分!
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我又给儿子买了一册各科试卷,封面上的一行字着实令我热血沸腾:“这是一套能在高考最后60天里提高60分的试卷!”
“二模”结束时,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半月了,又一套标有“高考冲刺方法”的辅导材料吸引了我的眼球,书的封面,印着几个锯齿状的大字:“最后40天,多考40分!”
买了这么多辅导书,儿子会不会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小心翼翼地进了儿子的房间。儿子正在聚精会神会神地做物理试卷,我买的几套资料根本就没放在桌上。我当然有点恼火:“我买的资料,你为什么不看?”
儿子指着两叠一尺多高的资料对我说:“老师推荐的辅导教材和模拟试卷我都看不完,哪有时间看你买的资料呢?”我当然不服气:“难道我买的辅导资料不行?!”儿子有点乐了:“老爸,倘若两年前买这些资料就好了。”我当然不解,儿子边笑边说:“那样的话,书上就可以写上这样的字——距高考还有700天,总分提高700分,我呢,也可以闭着眼睛稳拿第一名了。”
儿子的调侃,把我也逗乐了……
儿子的“愤怒”
月考成绩出来了,儿子总分586分,与另两位同学并列全班第20名。这次考试完全模拟高考试卷,儿子在年级的排名是第121名,共有13名学生分享了这一排名。年级600分以上的只有103人,但580至600分的学生数却高达94人,也就是说,儿子考进了一个扎堆的分数段(俗称“分堆”)。
晚饭之前,我仔细分析“班级排名表”和“年级排名表”,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如果你学习抓点紧,这次能多考15分以上,就不会考到‘分堆’里去了。”儿子怒目圆睁:“希望老爸以后不要这样说了!”我的声音也大了:“难道老爸说的不对吗?你已经高三了,再有几个月就高考了,可你每个星期还要玩两次游戏,每次都要玩两三个小时!”儿子自知理亏,声音也小了些:“我以后少玩一次,行了吧?”我欣慰地笑道:“你每周少玩两个小时游戏,多做几道数学难题,你肯定就会跳出‘分堆’,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没料,儿子又开始气愤了:“老爸怎么回事呀,就喜欢胡乱地说个不停!”我当然有些糊涂:“这次月考,数学很难,你最后两道难题都没做出来,所以只考了115分,难道不需要加强加强吗?”儿子这才低下了头:“这次数学确实没考好,我以后一定多做一些题目。”我趁势说:“数学一道题就15分,这次如果多做对一题,就正好避免进入‘分堆’……”
万万没想到,还没等我说完,儿子竟然拍起了桌子:“老爸!你方言太重,发音不准,每次都把‘分堆’说成‘粪堆’,还让我怎么吃饭呀!”我这才明白儿子“愤怒”的缘由。
考前通知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书房上网,儿子推门而入,语气很是着急:“老爸,快给我下载省城二模的理科数学试卷,杨老师说明天要用两堂课考这份试卷。”我当然不乐意:“你现在做了试卷,明天还考什么呀!”心里也埋怨数学老师——考就考呗,何必要提前通知呢,这不明摆给学生提供“造假”的机会嘛!
儿子不甘心,非要下载试卷,说只是看看题型。我只好把试卷下载打印了,但答案坚决没给他。一个小时后,儿子又兴冲冲地过来了:“老爸,这份试卷太容易了,所有题型我都做过,明天我肯定能考满分!”我提醒儿子:“选择题和填空题可别大意哦,上次考数学,四道填空题,你竟然错了两道。”儿子很是扫兴:“你怎么就爱揭我伤疤呀!”
翌日中午,儿子放学回家,使劲嚷嚷:“杨老师太狡猾了,昨天说好了要考省城二模的试卷,今天却考了黄冈一模的卷子,题目特难……”我嘴里劝慰儿子:“你难别人也难,不用害怕。”心里却很是佩服数学杨老师的机智——正是因为他的提前通知,使得许多同学(包括儿子)多做了一份考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