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冬天里的那盆火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李益新

空调间呆久了,人显得慵懒乏力。走到窗前,街边孩子们正放学,三三两两穿过马路结伴而行,更多的则是裹上大围巾,坐上家长接送的摩托或电瓶车呼啸而去。一时间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模样,顶着寒风走在窄窄的小路上,手里拎个火盆,踽踽独行。

老家在徽州的一个普通山村,冬天里很多人家都让孩子提着火篮去上学。火篮是用竹篾编织成的带弧形提把的圆状物,和洗菜的小竹篮差不多大小,里面再配上马口铁打制的火盆,最上面覆盖细铁丝编成的盖子。小巧玲珑的火篮提在手里,全身都不会冷。不光可以烘手、烘脚,取取暖,还被我们顽皮的孩子开发出诸多功能。只是这样正规的火篮花钱多,小孩子又不知道爱惜东西,带到学校不是不小心烧焦了外壳,就是丢了盖子,后来家长随便找个破盆,打两个洞,穿上一根长长的铁丝就成了简易火盆。

七十年代我上小学,冬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吃过早饭拎起放在厨房灶台下的火盆去上学。在家我是老大,弟妹还小,只有我一人去上学。虽然到学校走小路只要十来分钟,可遇到风大的时候,火盆里盖灰全吹跑,火很容易熄灭掉。

下雨或刮大风,早自习后不做早操,大家就在教室里玩开了。火熄灭的,到邻桌那用火箸夹块炭火做火种,鼓起腮帮使劲吹,一下功夫火盆里便红彤彤一片。不带火盆的同学一齐围过来烤火,大家说笑着,还有同学带来年糕,放在火盆的铁栅上烘烤。起初坚硬如铁的年糕缓慢变软,接着慢慢变黄,发出焦香的味道,到最后年糕上面突地冒出一个或几个小泡泡,还见到过年糕瞬间鼓胀出小皮球一样的大泡泡,无异这时候年糕烤得全熟了。拿起滚烫的年糕,在两手之间不停翻滚让其冷却,刚刚还圆溜溜的泡泡消失得无影无踪,弹去年糕上面的炭灰,你撇一块,他掰一半,不一会年糕就填到肚子里。教室里其乐融融,没有人再觉得寒冷。

最好吃的莫过于肉丝糕,可惜我们县城附近的村子极少做这样的年糕。那时家家过年必做三件大事,即蒸糕、熬糖、做豆腐。要吃上肉丝糕只能指望从西路乡下转学的同学带来,肉丝糕放在火盆上烘烤,冒着油,丝丝作响,浓烈的肉香弥漫开来。这样教室里几乎所有的小脑袋都被吸引,面对香气四溢的肉丝糕咽着口水。年糕吃多了,无甚滋味,同学们便想着法子找吃的,什么玉米、花生、黄豆,能找到什么烤什么。最差的是烤山芋干,那年头早上家家煮山芋,闻着香,吃到肚里直呕酸水。上课上到一半,啪的一记闷响,要么是忘在火盆里玉米爆成了花,要么是黄豆烧焦了,旁边同学幸灾乐祸吃吃偷笑,教室里烟熏火燎恍如仙境,气得老师直敲讲台。

同学们胆子越来越大,开始在副课上烤东西吃,后来在数学课上也敢了,只是班主任教语文,是没人敢动一动的。上课时火盆没火了,还有同学卸去圆珠笔芯吹火,那小小的笔管子吹火很好使,几乎没什么动静,一会便把黑乎乎的火盆变得红红火火。

有同学在走廊里舞火盆,把一盆火舞得呼呼作响,火星乱飞,不小心撞到墙上,一盆火扣在自己身上,那同学受了伤。加之其他老师不停告状,说同学们上课玩火,不好好听课。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是第一次知道这句名言,班主任又给我们讲了许多不吃苦中苦,那能轻易成功的道理。之后班上看不到那红彤彤的火盆,还有一群围着火盆的小脑袋,再后来其他班级也不带火盆了。

远去的冬天,远去的火盆,还有那些可爱的同学,你们还记得许多年前,我们教室里那烧得旺旺的炭火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