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的第一本《新华字典》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开学后,望着孙女儿书包中那本崭新、精致的《新华字典》,不由地勾起了我对自己第一本《新华字典》的回忆。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当时字典对学生来说是奢侈品,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上小学四年级的我,总是借用别人的字典用,查字音,查字义,总是及时借,及时还,想起那段时光,真的艰难。一是没有钱去买,虽然只要一元多钱,但家里是出不起的;二是有钱也要到老县城的书店才能买得到。

买本真正属于自己的字典多好啊。于是,我便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和同村的伙伴一同去山沟里挖药材。在我们那个村,周围有许多山沟、土坡,也有许多野生的药材,如柴胡、远志等。为了积攒买字典的钱,我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和比自己大些的孩子去山沟里挖药材。

说起挖药材,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药材一般只能在春季采挖,据说春季采的药材的药性比较好。初春过后,这些药材刚长出嫩叶,比较容易辨认。就说柴胡吧,它长在枯草丛中,在往年的枯枝下面,只长三四片嫩叶,我们看到后,用小镢锄先拨开周围的枯草和野酸枣,再近一点挖取,挖出来时,除去泥土,折去往年的枯枝,放入书包之中。我们一般会选择比较粗壮的枯枝来挖取,小的细的是不挖的,一是没有重量,二是等待这些小的来年长得大些。有时,能挖到小拇指般粗的柴胡根,那是一件最高兴的事。回家之后,用剪刀剪去柴胡根部以上的部分,连同嫩叶一起,剪去的部分可以喂牛羊等动物,然后把柴胡根放在一张塑料纸上,待明天,放在太阳下晾晒,直到晒干到用手一折,能成二段,才算晒干了。有时,看起来满满的一书包,经过精选后,也只有一点点儿,随后的事情就是晒药了。要是逢上星期天,那能美美地挖上多半晌,吃完早饭,带点干粮,背上书包,拿上小镢锄,便出发了。一路上欢歌笑语,你追我赶,热闹极了。现在想来,那是最快乐的时光。到了目的地,便各自散开,自己寻找药材,自己挖取,但几个人不能距离太远,以便有个照应,因为开春后,我们常常见到蛇,那是挺害怕的事情。对我们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一般不会到危险的地方去,只有比我们大的孩子才去,因为这些地方才能挖到好的药材,但有时也是特别危险的。邻村有个小孩曾经一不小心从山沟滚到山底,虽然没有大伤,但也会让我们害怕几天,也便有了大人的多次警告,但限制我们几天而已,随后便没有事了。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的光景,将晒干的药材分类装入小袋子里,晾晒一点,就装一点,并且晒得很干,因为听说收购药材的人很严格。这样将几个小袋的口袋一捆,放进一个大袋中,走上四十分钟的路,便到了老县城的药品收购站,经过收购人员的选购,才卖到2元多钱,这是我当时见到过最多的钱,是我一个月来的收获,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便跑到新华书店,选上一本《新华字典》,大约一元多钱,又买了些水果糖,剩余的全部给了母亲。记得买回字典,我到处炫耀,逢人就说。由于来之不易,对待字典也非常细心,将封面用一层硬纸包起来,歪歪斜斜地写上“新华字典”四个大字,下面写上自己的姓名,还在封面的里页也写上自己的姓名,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像放入一块宝贝似的……

那本字典一直伴随我到了初中,后来便给了妹妹们用。我告诉她们,这本字典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在她们的学习中,字典由薄变厚,又由厚变薄,直到后来遗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