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嗅着新的一年春的气息,我坐在书房里,敲着键盘,默默地庆幸……

迈入2014,我的教师生涯渐满20年,弹指一挥间,这么多年就过去了,人生的光阴,真的是如一潭死水,从来都是微波不起,就渐渐干涸了吗?

工作后的前五年,经历了婚姻、孕育、学织毛衣、裁剪小孩棉衣裤的诸多尝试,我是个基本称职的主妇;第二个五年,我狂写散文、努力考普通话测试员,是个注重语音规范的文字女子;第三个五年,我已经获得省级国家级的历史优质课大奖,当选了很不容易的省教坛新星,出了两本散文集;第四个五年,省作协会员、副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名师称号、新的散文集等都有收获。照理说,我的一切,应该是完满而成功的,但其实,生活的状态,仍是风吹过,湖面皱微微……

这些年来,我尽情感知生活,尽力工作,常常是跨课头、超课时、班主任、带高三,家务工作轮轴转,辛苦地一路前行,也阅读、也写作、也反思、也有许多感慨许多收获,尽管还没有参评特级教师,但是,似乎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历史专业上还有多少需要再提升和可以再提升的空间。

触动心思的一次转折是2013年的3月底,市里一行6名历史教师前往宁国参加了皖江三市历史研讨会,聆听名师报告,解读考试说明,预测考试方向,听观摩课,代表黄山市作了点评;其间,李代贵老师的博学、前卫、激情,汪国富老师的勤奋、执着、慎思,吴云驾老师的坚定、平和、人文气息,深深地感染和触动了我。回来后,我写下了侧记《为历史的宁国雅聚》,思考了很多,特别是想起了2004年一起参加大赛获奖的赵剑峰老师、王昌成老师等,他们都早已是声名鹊起极有造诣的大家。而我,因为环境平台因为自身素养或努力程度不够,和他们相比,差距已经越来越大。至今,我仍是个普通的历史教师,在教书之余,点点滴滴的细微感受,写成的都是小文人情结的小女人文字。

这些年来,我的文学创作,我的历史教学,都是满足于浅尝辄止,看过的杂书很多很多,思考的却很少,有时有了想法,也不能付诸行动。我其实很佩服资中筠、崔卫平、胡舒立、刘瑜等在逻辑缜密要求很高的理论领域与男性学者并驾齐驱的女性学者,欣赏她们文章中的理性与智慧,可是,我自己,却因为惰性而懒于思考!我的思维和文笔,是否,也该有个转变?

有了心动,便有了行动。自去年4月以后,我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高中现行历史教材的调研会,阅读了好几个内容丰富的历史教师博客;每天都在为二轮复习的思路设计、课件专题的制作操心;暑期补课的酷热中,开始啃读多本理论性书籍;跟随市历史教研员陪同我市选手,奔赴淮北参加省赛,团队出战,取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成就这些年来的最好成绩……

这一年,很多时候,我陷在一种职业的狂热里……

年终的时候,自我盘点和扫描了一下,一年里,我共写了12篇历史类文章,有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有上了省教科研杂志的,有省论文大赛获了一等奖的,不一而足;从读书会和历史群下载的历史类电子书,多达300多本,买的历史类纸质书籍,多达80多本,忙里偷闲看过的有37本,相当于10天一本,虽然比原计划的每周一本少些,但也算初步达标。

泰戈尔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我的2013,忙碌不堪,每天晚上12:30睡觉,每天清晨6:30即起,中午略休息,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教、育、读、写上了。之所以突然发奋,是因为突然明白:一个原本就没有什么才华的人,不能再借着忙碌的名头,真实地懒惰着,尽情地浪掷着,一点点迟疑中,忽然就老去了……正是没有闭塞自己的思维,与前贤对话,与全国各地的历史教师们不断地交流,我的思维才不断完善、进步,2013的一切,才显得有意义。

嗅着新的一年春的气息,我坐在书房里,敲着键盘,默默地庆幸:作为偏安于皖南山区的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在工作二十年后,还有继续学习的心境,这本身,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教书为业,文学追求,正因有着对历史教学的坚执和努力,对文字的痴迷与热爱,才得以如今认真坦荡地活着。生活,那是物质为生,精神为活!一直以来,我教高中历史,做自己文章,成就自我的小小信念。

偶一闪念的思考,可能正好是醍醐灌顶的顿悟,是的,借用沈为慧老师(亦或是任鹏杰老师)的原话:可能我会一直平凡,但我,不会再平庸……-->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