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罗日荣
有一天,QQ群里的一位网友问我:“一个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太多理论上的东西说起来费劲,我想说说两个名人,一个是清代的名臣曾国藩,一个是北宋时期的方仲永。
曾国藩大家都知道,晚清的“中兴四名臣”之一,毛泽东曾经发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叹。方仲永更不要说,在初中的课本里读到过,乃百年难得一见的神童,只是后来“泯然众人矣”。
曾国藩这个人虽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但这个人并非神童,甚至连聪明都说不上,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曾国藩:“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智商不是很高,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曾国藩在少年时喜欢夜读,常常读至深夜。一个冬天的夜晚,他挑灯背诵一篇经典古文,当时,有一个贼伏在他家的屋顶上,准备待人睡熟后行窃。可是等到半夜,那个贼就是下不了手,因为曾国藩就一篇文章怎么也背不下来,把贼冻得浑身打颤,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跳下来,走进曾国藩的屋子,气得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笨的人,来,我来背一遍你背的这篇文章。”说着,流利地背了一遍后气呼呼地走了。可曾国藩没有气馁,仍旧坚持背下来才睡。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确没有太多读书的天赋,曾国藩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也说明了这一点,曾国藩在考秀才的路上用了九年时间。据说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秀才比他儿子更绝,前后考了十七次,才幸运地得了一个秀才,可见,曾国藩的家的遗传因素也并不是很好。
相比起曾国藩来,北宋时期的方仲永可就是一个奇才,相当于足球场上的贝利,篮球场上的乔丹,此人天赋异常。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这样描写仲永的天赋: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方仲永是一个了不起的神童,一生下来就会作诗!相比起那个寒夜苦读的曾子诚(曾国藩少年时期的名字),读了一晚还背诵不了一篇文章,两个人的天赋孰高孰低,一比较就见分晓。
只不过后来两人的人生路就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改变,曾国藩依旧照样苦读,考了九次秀才之后,托祖宗洪福,曾国藩终于考中了秀才,结果在科举考试中一帆风顺中了进士。不过即使这样,他依旧天天坚持阅读与写作,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曾国藩不仅成了一个著名的将领,而且成了晚清最著名的大儒,他的家书影响了后代几代人,曾家人才辈出,曾纪泽成了一个伟大的外交家,曾纪鸿成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而方仲永呢?同县的人们花钱请方仲永的写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王安石听了这事之后,也很好奇方仲永的才华。明道年间,他跟随其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此时的方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王安石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个是天资愚笨,但一直坚持读书,结果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一个天资聪颖,但却不学无术,整天走穴,结果却是“泯然众人矣”。曾国藩与方仲永的故事告诉世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天赋不是最主要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再冷的石头也能焐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