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程瑞嘉
我和滋芜先生是同龄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参加工作的我,就听父亲讲过滋芜的事,他的父亲参加国民青年远征军抗日,他独自一人去合肥闯生活的人生经历,充满正能量,很是激励人。那时,我也只是听听而已,因为并不认识滋芜先生,滋芜先生仅仅是众多故事里的一个人物而已。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单位同事吴丰霖先生喜欢搞摄影,一路冲刺,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经常往返单位与合肥,有一天跟我讲起了滋芜先生,而且讲得“神乎其神”,让人听了如梦似幻,心生羡慕。当然,读了《西窗月色》以后,我知道这个时候的滋芜先生已经是硕果累累,声名在外了,令家乡人十分崇敬和仰慕。作家周德钿先生也多次跟我们提起滋芜先生,而且我还从周先生那里看到了滋芜先生主编的巜美术教育研究》《科教文汇》等杂志,陆续地从其它报刊上也读到了滋芜先生的文章,随着滋芜先生的不断走近,我们心中对他的那份崇敬心情也变得十分迫切。不久,滋芜先生参加了歙县文联举办的几次文学活动,我才近距离地看到了滋芜先生的身影。真是一个博览群书的风雅倜傥人物!
前段时间接到周德钿先生的电话,说滋芜先生又出了一本书,送你一本。我马上跑到周先生家,拿到了还散发着油墨味儿的《西窗月色》——滋芜作品选集。
选集由《影横窗俏》《月星如故》《符众花开》《诗心飞絮》《丹青豪情》五部分组成,是一本随笔集,内容涉及乡情、友情、书评、画评、人物评论、小说研究、办刊研究、人物传奇、诗歌、文艺创作理论及艺术人生感悟等诸多方面,读罢,对我的触动很大,特别是滋芜先生写黄宾虹、王厚信、阮文生、周德钿、汪观清、方见尘、叶善祝、姚和平等徽州故乡人物的文章,让我感到十分亲切。还有他写父母、写故乡风土人情的诗歌和画作,都让我读了深受教育,收益匪浅。他研究方兆祥先生的小说《花山谜窟》和《古城逸事》,写纪念傅雷夫妇辞世50周年暨《傅雷家书》出版35周年的文章,还有对书法、绘画、题画诗的研究文章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扎根生活的立体多面的作家、画家、诗人、学者、教授的滋芜形象,他在金石、考古、文字学、绘画、诗词、美术史论及文艺理论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多所美术院校及大学聘为教授。这样的一个“徽州怪才”,其绘画、雕刻等作品曾赴日本、英国、挪威、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新加坡、意大利、荷兰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美术馆、大学收藏,并作为课题研究。他出版、发表了大量理论专著和文章,事迹和作品先后由《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南方日报》《美术报》《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大公报》《文汇报》《十月》等报刊报道和发表。
滋芜先生祖籍是歙县南源口乡大梅口村人,灵山秀水给了他创作的源泉,父母良好的家教给了他鼓舞和力量,众多良师益友的鼓励和批评成为他积极进取的动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有一颗积极进取,不向命运低头的初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时间读书学习,到名牌大学深造,他向林风眠、高冠华、古元、艾青、王朝闻、赵朴初、王伯敏、沈鹏、黄宾虹等名家学习诗歌、书法和绘画并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赏,他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勤学苦练,长期不懈,终成大家。
滋芜先生不但在诗、书、画、研学、著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而且还创办学术研究刊物《少儿画王》《少儿科技》《科教文汇》《美术教育研究》巜美术家》等,同样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非凡业绩!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滋芜先生对前辈、对老师、对朋友、对同志的一腔赤诚热情,他重感情、很仗义、乐于助人。经周德钿先生推荐,歙县几个出书的作家,大都得到了滋芜先生的热情帮助,有的他可能都不认识,但只要是家乡人推荐的,他都慷慨相助。
我还为《西窗月色》的插画所深深吸引,这些扎根于泥土的精品力作,每一幅都让人十分喜爱,像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而作的《好梦图》《金寨红》等,还有《童真》《母语》《春归来》《生命从河流的那一端漂来》等,都是教人过目难忘的精品力作。
滋芜先生说:学术是知识的积累,是长年累月的沉淀。求真、向善、爱美,是做人也是艺术之母本。真,艺术要的就是这份纯净和自然;善,是和平相处的法则,是本分,是宽容,是不贪婪,世间万物,万变不离其宗,都要和睦方能永恒繁华;美,是生命本源,艺术宗教、宇宙、天体等等,一切自然的非自然的现象,都怀有美的本质。滋芜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后学者树立了楷模。
读过《西窗月色》以后,我觉得滋芜先生这位有着“徽州怪才”美誉的奇人、怪人,也就不奇不怪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