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例谈阅读教学与情感培养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谢慧琼

《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一片段,是一篇歌颂母亲的美文。它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那天,听了余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我感觉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教师充满激情

教师的激情,是一堂好课需具备的条件之一。《慈母情深》是一个好的文本,但是一个好的文本要打动学生,使学生有效接受,感染和内化,教师首先要自己先被文本打动,先让自己动容。余老师在这堂课中投入了真挚的情感,用自己的激情调动学生充分的感悟。整堂课余老师始终拉着一条感情之线,让学生尽情沐浴在母爱的伟大中。我们提倡课堂要有生命活力,要把课上成动态的、情态的语文课堂,那么教师就得激情投入。余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整堂课,执教者、学生、听课者,无不被这深深的母爱所浸染着。

抓住感人的特写镜头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本单元的提示告诉我们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余老师选择对重点词语的品味,选择准确、到位,丝丝入扣。教学过程中,余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特写镜头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读出了情,读出了语文的韵味。余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抓住哪里使你感受颇深,哪里能够表现出慈母的深情,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味体验感悟。余老师紧抓重点词语,引领学生抓住“龟裂的手,皱皱的毛票,疲惫的眼神”等词语,和两个表达很特别的地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还有四个“立刻”,从而体会母亲的憔悴、母亲的瘦弱、母亲的疲惫不堪、母亲的辛苦劳累。母亲挣钱竟是如此的不易,然而当儿子要钱时,母亲却毫不犹豫地一塞,这塞的仅仅是钱吗?学生们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中这位母亲的崇敬纷纷表达出来:这塞的是母亲的汗水,母亲的辛劳,母亲的宽容,母亲的疼爱,更是母亲的生命。慈母的深情,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

余老师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注重以人为本

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其实是相对“精度”而言的,它是精读所学的阅读方法实践。教学中,余老师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精”“略”结合,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此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通过反复品读、朗读,体会慈母情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说话、写话,这样反复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慈母的伟大形象根植于心。

通过观课,我看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差距,更学到了很多方法,尤其在教学理念上得到启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