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陈亦权
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正在县城里读高中。
那时候,街上经常会看见一种流动摄影棚,那里面拍出来的效果实际上就是一种快速合成照,人往棚子里一站,出来的照片就是各种老上海、江南风的合成照片,脸是你的脸,其余的全是模板。这种照片在我们学校的女同学里非常流行,十元一张,很多女同学宁可不吃早饭也要把钱省下来去拍照片。不过,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男同学都不喜欢这些照片,我们觉得那照片特假,而且似乎还隐藏着女同学们潜意识中的某种虚荣心,大多数男同学对这种虚荣心并不怎么欣赏。
有一个周末,我从县城回家,刚坐下来喝凉水,我的妈妈从她的一个什么本子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我,说:“你看看。”这三个字,妈妈虽然说得轻巧,似乎很不以为意,但我从妈妈的眼神里还是感受到了她的某些期待,她期待什么呢?我没有多想,我只是觉得她的眼神和往常有些不一样。我接过来一看,这才知道原来我的妈妈也去拍了那种合成照片。当时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镇上也有这种合成照片的摄影棚了,但是……但是……我怎么会觉得那种照片好看呢?我在学校里都不知道嘲笑过多少女同学了!当然,我没有嘲笑我的妈妈,但我也没有控制住我的感受,特别是没有控制住我在这个感受之下说出来的话。“又不好看。”我漫不经心地说。
这是我在后来的人生中总结出来的:最伤人的不是你撕心裂肺的诅咒,而是你轻描淡写的漠视。
不过,就在我说这话的同时,我意识到自己太耿直了。我说错话了。但那种意识又不是非常强烈,至少没有强烈到让我去设法补救。更何况,面对妈妈,我似乎没有能力做出有效的补救。尽管我在当时就看懂了妈妈的失落,那种被尴尬的笑容所掩饰着的失落。
这在理论上似乎让人很难接受,我明明看懂了妈妈的失落,为什么不改口说几句好话?其实,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和妈妈是有一定的内心距离的,虽然我们知道这是最疼爱我们的妈妈,也是最需要我们孝顺的妈妈,但这种内心的距离又是真实存在的。有一些话你就是不会对妈妈说,有一些愧疚你只会隐藏在心里。
这件事情就在我的愧疚中过去了。那张我只看过一眼的妈妈的合成照片,从此我也再没有见过。
两年后,我的妈妈因病去世了,我在她的遗物中也没有看到那张照片,不知道是被她塞在了哪个我未曾翻到的角落里,还是因为受到了打击而把它扔了。虽然我没有找到,但直到现在,我还是会经常想起那张照片,那张我并不觉得好看的合成照片。每次想起,我的心里都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愧疚与忏悔——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一定会装作很惊奇很兴奋,然后提着嗓门大声地问妈妈:“哇!妈妈,这张照片是哪里拍的呀?好漂亮!”
如果说母爱是一种永远的暖,子愧则是一种永远的痛。
现在,我自己也已为人父,我的孩子也已经10多岁了,有时候我经常会反过来这样想:我的孩子曾对我说过的某些让我失落的话,会不会也会在他的人生中留下很深的记忆甚至是愧疚,然后在心里埋藏一辈子,不会对他的同学说,不会对他的朋友说,不会对她将来的妻子和孩子说,而我,或许早就释然甚至忘却。亦如我的母亲。
一代与一代之间,或许便是如此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