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寂静哨台上的守护者

2022年0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海拔1800米的黄山光明顶西侧,一条幽静的登山道直通排云亭,平天矼瞭望哨就坐落在这条小道旁。沿着路边21级台阶向上,一间两层小岗亭般的房子便矗立在眼前。一楼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是瞭望员程建杰和同事们的宿舍,两台安装了瞭望仪器的电脑实时显示着景区内情况。“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人工瞭望,加大精确度。”程建杰介绍说。房子外面是一架简易的铁楼梯,扶着栏杆,登上13级陡峭的台阶,二楼一方小小的观测台,便是程建杰工作的场所。

从2007年开始,程建杰就在景区园林部门工作。“那时主要是路段上的防火工作,每天在路段上巡查。”从云谷到玉屏,从北海到西海,程建杰把黄山周边几乎都走了一个遍。2011年,因为工作需要,他来到平天矼瞭望哨,成为了一名瞭望员。“其实也是第一次从事瞭望工作,跟在一个老同事后面慢慢学。如何瞭望,如何记录,如何分辨方位。”程建杰学起来很用心,上手也很快。

“我跟另外一个同事,一个人观测12个小时,一个白班一个晚班轮换着来。”两个专职的瞭望员,实行每天24小时不间断瞭望,详细记录瞭望时间、天气状况、周边人群活动和异常情况等。最艰苦的时候是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和随之而来的秋季防火紧要期,防火等级高,瞭望工作的压力和责任更加重大。“白天和晚上不间断瞭望,每个小时要记录两次。晚上虽然是一个小时记录一次,但是也丝毫不能放松。”程建杰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岗位上,最累的不是瞭望的过程,而是承担在他们心头的那份责任和使命。“安全重于一切”,从上岗的第一天,程建杰记住了这样的嘱咐。

“瞭望工作特别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关系着一场大的事故。”时间追溯到2011年12月14日,正是程建杰的高度敏锐感和责任心,才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那天傍晚5点半左右,程建杰正在瞭望台上观测,忽然他发现一座未开放的山峰顶部有光亮出现,接下来的时间内,他又仔细观察了一阵。确定是异常情况后,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在随后的跟踪瞭望中确认为火光。景区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仅用20多分钟就将明火扑灭。正是由于程建杰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才为最后的成功处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将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为景区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繁星满空还是太阳初升,程建杰的身影总是会及时出现在那方小小的瞭望台上,从莲花峰到光明顶,从西海大峡谷到丹霞峰,160平方公里的黄山核心景区,有三分之二的面积都在他的瞭望范围内。“基本可视区域内的情况都要兼顾到。”程建杰介绍说。宿舍外面的墙壁上,一幅黄山景区地形图贴在最醒目的位置上。从分不清方位到如今黄山的大部分山峰都了然在心,程建杰在这里磨练了两年的时光。“夏天还算好的,冬天的时候,瞭望台上面温度很低,台阶上都结了冰了。站在那里瞭望一圈下来,经常冻得手脚都没有知觉了。”

除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瞭望哨没有自来水,仅靠水泵从蓄水池中抽水用,冬季大雪封山,水池结冰的时候,他们经常拎着一个木桶到光明顶山庄打水。而山道上结了冰,走一步滑一步。没有单独的厨房,每天中午和傍晚,队员们轮流带着饭盒到天海管理处打饭,他们聚在房间里的简易桌子边,站着或蹲着吃饭;没有洗澡间,他们一年四季只能拎着衣服跑到天海洗澡。一来一回,就要一个多小时。

“01:31,瞭望景区范围,四周浓雾正起,伴有较小风力。02:14,瞭望景区范围,室外气温低,四周浓雾已散,周边区域无异常。03:39,瞭望景区范围,可见附近灯光,天上伴有较多繁星,周边瞭望无异常”……程建杰在工作日志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晚班每个小时瞭望的结果。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就这样,他对着满山的青松,度过了瞭望台上的许多寂寞时光。

静下心,沉住气,将责任当成自己的使命。正是有了像程建杰这样忠于职责、热爱黄山的守望者们,才使得黄山美景更美。

·程秋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