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族迎客酒三部曲

2022年01月30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顾建平

海南岛的黎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那里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富有传统色彩的风俗习惯,迎客酒就是其中之一。

黎族同胞十分好客,他们把客人的光临当作全寨子值得庆贺的事,不管哪家来了客人,家家户户都很高兴。客人一进寨,男女老少就一齐走出家门,同客人握手,热情地说:“欢迎您啊,都托(有心人)!”

客人被带到家里,主人马上端出备好的槟榔。这时,全寨子都动了起来,忙着准备酒宴。各家各户都慷慨地献出自己家里的酒和菜,一起迎接远方的来客。黎家待客的最高礼节是杀牛,其次是宰羊。一般的酒宴有鸡、鸭、鹅、小猪或猎物。碰上重要的客人,他们提前好几天就拿起猎枪,上山去猎取野味。迎客酒一般都在下午进行。酒是自制的,若用买来的酒待客,便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这种酒,是用一种在山坡上耕种的叫做“山兰”稻的米酿制而成的,醇香可口,浓而不烈,别具一番风味。

酒和菜都准备就绪以后,主人便在堂屋中厅的地上铺上编有各种精美图案的苇席,作为“酒桌”。先请客人入座,陪客围坐四周。然后,主人用椰壳制的勺子从酒瓮中舀出“山兰酒”,先给客人“贡熬”(敬酒),待每人的大碗里都装满酒后,主人把碗捧到齐额处,恭敬地说:“根噢啊(好人啊),让我们一起把酒喝下去吧!”第一碗酒,一定要一饮而尽,不然主人就会不高兴。酒宴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酒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叫做“腔斧昂”,意思是借酒抒情。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野猪在山里,猎狗把它撵出来;话语在肚子里,酒把它引出来。这个阶段,主人和客人边饮边谈,互相问候,互相祝福。双方如果有重大的事情商讨,就要在这时谈妥,否则,当酒宴进入第二阶段以后,便谈不成了。他们的规矩是:喝醉之前讲的话是有效的,酒醉之后讲的话是不算数的。所以在“腔斧昂”阶段,喝酒是次要的,主要是谈话,商讨问题。

半小时以后,酒宴进人第二阶段——“痹熬”(黎话:喝醉酒)。这时,主人高声宣布:“现在请大家以最甜蜜的酒来代替最甜蜜的话,大家痛饮吧!”说完,由主人主持,指定客人依次与陪客人对饮,而且每人要连喝两碗,以示“好事成双”。黎家喝酒讲究没有喝够,宁可不喝,越能喝越受推崇。客人中如有善饮的,他们更是格外高兴,不能喝的,他们也不勉强。有经验的客人,都把酒量留到这个时候来用。一再“干碗”,把人们引向醉乡,把酒宴引向高潮。

当大家都有几分醉意以后,酒宴便进入了尾声——“卓吞丘”(唱歌、对歌)。这个尾声往往拖得很长,少则二、三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当夜幕悄悄降落时,远处的山峰变得朦胧起来,明月从山坳间冉冉升起,悬挂在亭亭玉立的榔槟树上。这时,寨子里突然鼓乐大作,“逢逢逢”的是鹿皮鼓,“咪咪嘛嘛”的是哢罗和鼻箫。乐声起处,身穿鲜艳服装的黎家姑娘和壮实的小伙子踩着鼓乐的节奏,手赛足蹈,向迎客酒宴走来,为客人助兴。他们一边跳赛,一边发出“呜喂”、“呜喂”的声音。气氛极为热烈。这时,席间善唱的歌手,唱起优美的民歌,并邀诗客人来对歌。如果客人中有善歌的歌手,就会开展一场对歌赛。随着赛歌的进展,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高。全寨子一片欢腾,拍掌的,跺脚的,高声呼唤的,纵声大笑的,无拘无束,各尽其乐,组成一幅放荡不羁的夜宴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