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洪梅溪
世有梨花,春雨带娇。
梨花,洁白纯净,团团簇簇,寒香袅袅。春二、三月,百花开尽,始见梨花,靓艳寒香。可谓“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也。你看,一夜春雨,那一株枝繁花茂的梨花,依然开得旺盛,丝毫未受到雨的影响,笑靥迎人,倒显得更增几份俏丽。她有一种安静的美丽,白色的花瓣晶莹剔透,片片花瓣夹杂着点点雨滴……,令人浮想联翩。
诗人们一见到梨花,便想到雪,似乎只有雪才能与其般配,许多人都把梨花比喻成雪,唐朝诗人岑参却反其道而行之,把雪花形容成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何其大气,何其纯美,使你眼花缭乱。而白居易在形容杨贵妃的娇婉仪容时,用了“梨花一枝春带雨”,梨花也变成美人的象征,因梨花带雨,如美人出浴,好一个活脱美人嫣然态。宋人又在此基础上,反复斟酌描绘写道:“春时弄色于细雨微烟,恍玉人之出浴也。”文辞极其优美但有一股贵族阶级的奢侈。梨花虽然很娇气,但她喜欢去荤留素,素是她的本色,所以民间的素雅女子不经意的一颦一笑,皆美妙绝伦,胜过那些贵夫人出浴之姿千万倍。梨花从开始到最后,总是给人留下最美满的印象,最圣洁的形象。
梨花,实在是有几分素雅美名的,那素里,仍具梨花带雨的娇媚。如果窗外开着的恰是梨花,真是应了景,更应了心。
其实,梨花飘谢,并非憾事,到了初秋,满树累挂着沉甸甸的梨子,收获季节到了。这果子在我家乡叫雪梨,平添了几分诗意,雪境是伴随她一生的伙伴。
我家老屋与隔壁之间有一小块空地,家人称此处叫“斜角”,斜风细雨营造出古楼春的气息和诗意。叔叔善柏在此栽了一棵梨树,我是伴随这棵梨树长大的,梨树似杏,高二三丈,叶亦似杏,微厚而硬,叶色青青,嫩叶光腻有细齿,树皮老时有许多斑点,让人有一种沧桑感,二月间开白花,一丛丛白花,夹杂于嫩叶之间,令人心旷神怡,给古楼增添了不少的洁白和灿烂。在物资极其贫乏的年代,这梨树是很珍贵的财产,开花时,蜜蜂、蝴蝶们趋之若鹜,结果时,大人小孩望之皆垂涎欲滴。家人挑了一些个头大、饱满的梨子偷偷和人家换一些粮票、布票之类,以解家急。剩下的都是一些形状各异、个头瘦小、斑多皮厚的“梨屁”,就是这些也是我们极其高档的美食了。此时,我爷爷总喜欢吟着这二句诗:“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雪送梨花”,我最喜欢“送梨花”三字,这三字用得好,边吃梨子,边遐想着梨花纷纷扬扬的美丽和多情,实在是太美妙了。我叔叔曾自豪地解说,说他名字中的柏字很好,是木和白的结合,所以他种这棵梨树,花很洁白,而梨果也称得上真正的“雪梨”,我想了想,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树是有灵性的,更有素的特性,村里人都说,我叔叔形象似玉树临风,心地又善良,很合梨树的特质。
有人说,梨花难画,因为她的素。我却固执地用了这个“她”。梨花一定是一个素净的女人,她虽然不和桃花争艳,不和梅花争傲,她开得静静的,一点不想显露其娇媚的风韵,雨来了,开得凄美,风来了,摇曳着一身纯白,给人一种楚楚动人的气质,令人留连忘返。齐白石老先生似乎熟谙梨花美之真谛,他的画中,往往只有一枝梨花,白色染花瓣,满眼清雅,配上一二只白蝴蝶或白蛾子,绕花飞翔,犹如清水出芙蓉般的白素女子在起舞,给人带来一种“朝来带雨一枝春”之美,似美人落泪,却极其婉约清新,洋溢出一派融融春意,惹得人心醉。
植物的国度中,桃花过于浪漫和滥情,梅花又太冷艳,而梨花却是中性的,连开花,都开得小心翼翼,生怕桃红薰染她的纯白,又怕人说她学着梅花的自命清高。虽然她很娇气但脱俗,我偏爱她的这种娇气,宁愿做这梨花一朵,泛滥着心思,不顾一切地爱着,或者被爱着。
世有梨花,我独喜,独爱,独霸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