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两个人的周末

2022年02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黄山区 项丽敏

乡下的房子并不总是母亲一个人住着,到周末父亲就会回到乡下。

父亲踩着几十年不变的、军人特有的步子跨进院门,穿过堂屋,进了厨房,还没站定,炊烟的味道便小狗一样亲热地扑腾上来。

母亲在后院的井边蹲着淘米,脚边有一小堆青菜苔、菠菜和皮上滚着泥巴的白萝卜,听到厨房里的动静知道是父亲回来了,也不做声招呼,继续淘米。

父亲到后院来了,手里提着一只小竹篮。父亲将小竹篮搁到井边,对母亲说,你放着吧,放着我一把洗,说罢拎起小水桶,一手挽着水桶上系着的绳索,扣紧绳索的一端,咚地一声将水桶扔进井里,左右轻摆,往下一坠,拎起,满满的一桶水就打上来了。

母亲慢腾腾地站起身,腰腿痛的老毛病使她起身的动作显得费劲,一只脚站不稳似的向后退了一步。母亲起身后看见小竹篮里的东西,用嗔怪的语气说上次买的鱼和排骨还没吃完,怎么又买?父亲和母亲说话的时候从不称呼对方的名字,跟自己说话似的,又像把称呼隐在语气和所说的内容里了,对方理所应当能够听出。

母亲端着洗好的米进厨房,锅灶边其实是有自来水的,也有一个水泥砌的大池子,洗东西很方便,不用蹲着委曲疼痛的腰腿,不过母亲还是喜欢用后院的井水洗东西,井水是恒温的,夏天用着凉快,冬天用着不冰手,自来水就不行了,特别是腊月,稍一沾上寒气就针尖一样直往骨缝里扎。

锅里的水烧滚了,母亲掀开锅盖,将灶头空了的铁壳暖水瓶灌满,瓷盆里的米倒入锅内,舀一瓢冷水在瓷盆,晃一圈,再倒进锅内——沾在盆沿上的米粒顺势全进了锅。

扣上锅盖后母亲走到灶下,用火钳拨拉一阵子灶膛,喂进两块劈柴,黯下去的焰头猛然蹿上来,伸出火舌贪婪地舔着锅底——有两支较大的火焰似乎受不了灶膛的禁锢,呼呼直向灶口奔来,一副要夺灶而出的架式。

父亲三下两下便把鱼收拾好,菜也洗净,拎进厨房时锅里的米刚好煮开汤,蒸气噗嗤噗嗤直顶锅盖。父亲将锅盖揭开,得到释放的蒸气腾身而起,白雾一样罩住整个锅台。

母亲这时已到前院去了,把晒了一整天的棉被收进屋子。父亲一回家厨房里的事就自动交给父亲了,直到饭菜烧好后喊一声吃饭啦,母亲才重回到厨房,坐下端起父亲盛好的米饭。

父亲和母亲在饭桌上会有一些三言两语,所说的不过是菜的咸淡、对身体病痛的抱怨,有时母亲也问到城里的家事——众众(我侄子)的学习怎么样?卫东(我哥)是不是还每晚都加班到半夜?母亲问一句父亲就答一句,每次回答的内容都差不多。吃完饭后母亲起身将碗筷搁进水池,父亲便捋袖洗刷起来。母亲也不闲着,收拾桌子,再从门后拿出扫把,把地上的鱼刺肉骨扫干净。

(以上文字所写的情景当然不是我在场亲见,也不是凭空想象——它们来自我的“千里眼”。做子女的就是有这样的“特异功能”,不需要在场,闭上眼睛便能看见父母走动的样子,隔着山水也能听到他们说话的声气。)

父亲周末最主要的事务就是种菜,只要天不下雨,回乡下的第二天一准呆在菜地里,挖地、下种、薅草、打秧子、浇粪、扎架子,累了就在地头的青石上坐下,擦一把汗,喝几口茶,看看不远处的山和村子,再对着侍候了大半辈子的菜地望一阵子。

母亲在后院洗完衣服后也会去菜地帮忙,实在帮不上什么就到山边田头挖野菜。母亲喜欢的野菜有荠菜、马兰头、野水芹、苦叶菜、蕨菜、野蒜、马齿苋,母亲的心里仿佛有本野菜谱,什么季节长什么野菜、长在什么地方,母亲清清楚楚,也不顾腿疼的老毛病,到了时节就换了胶鞋提着篮子赴约般赶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