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老还童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朋友的父亲病了,我们几位友人前去探望。推开病房的门,发现床上并没有人。同房的病友告诉我们,朋友推着他的父亲出去了。

去哪儿了呢?我们打算去大楼后面的花园里找找。虽是百花凋落的深冬,但花园因为病人以及陪护的往来并不显得荒凉。远远的,我们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近,是他,正半蹲在地上陪父亲说话。说是陪,差不多是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朋友的父亲十多年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使得他只能整日坐在轮椅上木然地呆望前方。即使这样,只要一有时间,朋友就会像个孩子似的在父亲一脸的漠然中喋喋不休。以前听朋友说,父亲偶尔会有回应。比如那一次,他说,小时候将父亲最喜欢的一幅字画用烧火棍描上了花边,惹得父亲勃然大怒,狠狠地将他打了一通。说到此处时,他父亲竟然吃力地挥了挥手,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还有一次,他说,小时候学走路,父亲总是佝偻着身子在后边扶着他的肩膀,听到这里,他父亲竟会有一个向前伸手的动作……

民间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将近二十载的光阴里,朋友始终如一地细心陪护,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抱怨,让我们从心里感到由衷的感动和敬佩。

这时,只见他缓缓站起身,一只手从口袋里掏出一片药,另一只手极其仔细地抚摸着父亲满头的银丝,然后慢慢凑到老人的耳际,轻柔地说:“爸,乖,咱们该吃药啦!”老人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呆呆地望着前方。他一笑,声音依旧轻柔:“爸,乖!来,张开嘴,啊……”依旧无果。接下来的话充满了俏皮:“我看爸爸乖不乖,来,我数一、二、三……”老人斜望着他,咂了几下嘴,他也歪着脑袋:“爸爸最棒啦!其他人的爸爸都不吃药,我看爸爸表现怎么样?”老人浑浊的眸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终于,他慢慢张开了嘴。朋友快速且小心地将药片放进老人嘴里,又极熟练地拿出杯子,往杯盖里倒入一点水,自己先尝了尝,然后才凑到父亲的嘴边。

朋友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才发现我们的存在。站在一旁的我们,都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他边沿着小径推着父亲,边和我们聊天。一位朋友问他,这么多年来,就一直这样?就一直如此?就不觉得身累心累吗?朋友笑了:“哪能!有时候喊几十上百遍没有反应,肯定也会焦灼,但是每当这时候,我都告诉自己,现在的父亲就是当年的自己,父亲没老,只是变小了而已。这么想,就没有理由抓狂,就没有理由懈怠了。”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说的是一对母子并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母亲一连问了二十多遍,儿子从一开始的平静逐渐烦躁,继而愤怒,最后疯一般地狂吼起来:“您到底想干什么?我已经说过多少遍了,那是麻雀!麻雀!麻雀!”面对暴跳如雷的儿子,母亲回屋拿来一个小本子,翻到一页,上面写着: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二十一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二十一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

父母老了,有时候看起来可能会有那么一点“不中用”,但不要责难他们,要知道,他们如今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和我们初来人世时一模一样。自然的轮回中,日薄桑榆、年华垂暮的他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演绎我们牙牙学语、懵懂无知的当年,他们正经历着人生当中返老还童的一刻,而我们不应该拿出同样的耐心与期许,来对待他们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