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屯溪
吴军航
·石涛与西溪南村另一些朋友的书画缘·
1687年的深秋季节,46岁的石涛从南京来到扬州,准备去北京活动。不知是什么原因,石涛的北上计划没有实现。不过这年冬日他在扬州意外地遇到了从石桥村人来的朋友吴次卣。老朋友在异乡重逢,石涛特别高兴,当即画了一幅《黄山松云图轴》相赠,图中还题写了“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山无不有……”诗句。
吴次卣生活在黄山脚下,他当然对黄山的景色很熟悉。石涛与吴次卣谈论有关黄山的话题,所以谈的很投机。根据史料记载,石涛早在1667年就创作了《黄山图》,作有“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的五言古诗。那时他初上黄山,就崇拜黄山,首次提出了黄山是我师的口号。五言古诗是石涛的代表作。汪世清评价“这简直是一曲黄山的赞歌,首二句已成为艺苑中的名句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石涛对黄山的印象非常深刻,自从初上黄山到事隔二十多年后,他心中一直惦记着这些情景。石涛再次录其旧诗,是他对黄山的师友关系和艺术态度执着的表现。
石涛说“不时应二三知己所请”,这些知己是谁,他没有明指。其实这当中应该有乔寅在场。乔寅,字东湖,是扬州当地的文人,著有《理咏堂集》,卷三中载有《石桥访吴次卣》五律诗:
金竺枕高卧,丰溪静掩关。
披惟惊我至,把卷羡君闲。
灌木阴相接,啼莺去复还。
萧然尘念尽,何必远人间”。
原歙县石桥村在金竺山的脚下,距离西溪南村只三华里。村中吴姓为大族。乔寅在康熙乙丑年(1685年)游览徽州,特地前来石桥村拜访吴次卣。这些细节,说明了石涛、乔寅在很早的时候就与吴次卣建立了友谊。“萧然尘念尽,何必远人间”。乔寅对朋友的劝告真有点作用。事隔两年后,吴次卣果真来到喧嚣热闹的扬州访友,才有偶然与石涛相遇的机会。
石桥村傍山依水,村中有一条小溪,一年四季小溪流水如若弹琴,因而取名叫作琴溪。石桥村也是石涛早年上黄山的必经之地,为了留下这段美好的时光,他还画了一幅《琴溪记别图》赠给吴次卣作为留念。
在西溪南村,还有一位活动在扬州的书画狂士,名叫吴又和。他与石涛是书画朋友。有一次在扬州的书画活动中,吴又和作画,石涛为其题跋:“新安之吴子又和,丰溪人也。游戏于笔墨之外,珍重其书,而不珍重其画。十余年来,人间浪迹者多,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泼墨十斗,纸必待尽,终不书只字于画之上。今观此纸气运生动。笔法值空,欲令清湘绝倒。故书数字其上。戊辰长夏清湘石涛济,邗上之大树堂。”石涛为吴又和题跋的原因是看重他的才能和欣赏他的个性,对他采取了肯定的态度。现在这幅画珍藏在上海博物馆。根据目前消息,吴又和的绘画只有一幅存世。极为难得。
吴文野是西溪南村人,后来移居真州。真州就是现在与镇江市隔江相望的仪征。真州距扬州很近,吴文野多次到扬州拜访石涛。现代画家吴湖帆收藏有一幅石涛的山水画,石涛在画中谈到扬州的朋友说“近年更近更成魔,溪南吴子文野□,有书难读家贫何?”石涛称吴文野为吴子,吴文野的年龄和辈分都小。他是石涛的学生。吴文野住在真州时,石涛曾为吴文野作《瑞兰图》,题款曰:“真州吴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已卯二月尊堂五十大寿,时幽兰盛开,丛中多并头,中间一茎产双并双花凡四朵,吴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复产一枝,台高三寸许,花开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黄者三焉,远近观者如堵,此世之罕见者也,氤氲满屋非寻常可比。吴子买舟至广陵出宋罗纹小幅请绘其图,今以管仲姬笔意写此并索诸同人各赋诗章与瑞草争光,再祝堂上,俟补入博闻亦一段佳话云,清湘老人济大涤堂下。”此图作于1699
年,石涛是58岁。此画今已不见。
西溪南村人吴蓼汀,后来定居扬州。石涛与吴蓼汀在扬州有些联系。许承尧《歙事闲谈》卷三十一《历樊榭题吴蓼汀双清阁诗》条云:“方雪江书来,言在沪见历樊榭手题丰南吴蓼汀《双清阁诗》云:‘清芜背郭一水周,爱尔阁子依林丘。山色褰烟落研席,树影纡日摇帘钩。结苑谁肯偕李渎,藏书见说如班斿。清境我已发梦想,倘若吟啸期高秋。图为大涤子笔。又有杜乘题辞:按:蓼汀乃丰南人而居扬州者。’”
《双清阁图》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当时吴蓼汀在扬州平山堂附近建了房屋,石涛特地作此画赠送给吴蓼汀。
吴绮(1619——1694)字薗次,号听翁,又称“红豆词人”。他是西溪南村很有成就的文人。他久住扬州,与石涛是文化朋友。他们在扬州曾参加孔尚任在扬州时的秘园燕集活动。
由于西溪南村吴氏有信仰佛教的风气,他们经常参与佛事活动需要与石涛接触。西溪南人吴茂吉(1594——1665)在1653年做六十大寿,获得木陈道忞撰文致贺。木陈道忞(1596——1674)是明末清初临济宗高僧,住持浙江的灵峰寺、云门寺、大能寺、万寿寺等,后来在扬州、南京、镇江一带活动。石涛是木陈道忞的门徒。石涛在南京长干寺为僧时,西溪南吴氏家族赞助过长干寺中的一座庵堂。在1680年,石涛为吴粲兮画了一套山水册,上面还有许多僧人的题跋。
石涛与西溪南人交往,不仅与个人来往密切,而且还体现出家族化和延续性的特点。比如石涛与吴尔世一家三代人的友谊,石涛与吴尔纯家的交情,可算是朋友交往的个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