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君俐
它,是全国离沙漠最近的城市,毗邻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它,又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建城至今还不到20年的历史。
它,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润着三五九旅传人们流的汗、流的血。
……
它,就是阿拉尔。
由于实行“师市合一”的特殊体制,所以,我们通常会称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
10月25日,记者应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宣传部和新华社信息中心新疆中心的邀请,走进了这座屯垦新城。
一师阿拉尔市还是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今年,一师阿拉尔市棉花种植总面积达到240万亩。记者站在阿拉尔的田野上,只见到处是一片片咧开了嘴的棉花,四周远望,让人宛若正置身于云端。
第二个“南泥湾”
尽管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兵团一师阿拉尔市今年前三季度还是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经济运行成绩单。据刚刚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一师阿拉尔市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56.79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9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23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39亿元,增长3.7%。
一师阿拉尔市人豪迈地说,我们是三五九旅的传人,正是不朽的三五九旅精神,给了我们在逆境中求发展的勇气和力量。
10月26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走进馆内,王震将军手书的一首短诗映入眼帘:“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寥寥20个字,准确概括了这支英雄队伍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三五九旅前身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该旅是八路军一二〇师主力旅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三五九旅发展为一野一兵团二军步兵第五师。这支部队在革命战争中南征北战,功勋卓著。1941年3月,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日后歌唱家郭兰英的一曲《南泥湾》,成为几代中国人永远无法抹去的红色记忆。
1949年11月,二军步兵第五师在王震、徐国贤的率领下进驻新疆阿克苏、和田,1953年6月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2012年12月改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
正是这支英雄的队伍,把脚下这片曾经死寂的荒原,改造成为位于南疆大地上的第二个“南泥湾”,创造了人进沙退、人造绿洲的旷世奇迹。屯垦半个多世纪,三五九旅的传人们凭着一代代艰苦卓绝的奋斗,人口由最初的1万人发展到2019年末的40.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由235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311.6亿元,增长约1325倍。今年9月22日,阿拉尔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多元产业蓄势迸发
阿拉尔市的设立,让三五九旅的传人可以在更加辽阔的天地里放飞梦想。经济也从几乎单一的农耕,走向一二三产齐头并进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里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中线的重要支点,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中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一师阿拉尔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多元产业蓄势迸发。
记者在一师阿拉尔市采访时,正是那里60万亩红枣的采收期,当地同行告诉记者,这里的红枣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13%。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枣子,成为一师阿拉尔市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还重点发展了苹果、西梅、香梨、恐龙蛋等特色林果的种植。目前,当地林果业种植总面积99.77万亩,特色果品种植超过4万亩,年产果品总量达160余万吨。
10月28日至29日,农业农村部在宁波慈溪举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授牌仪式,阿拉尔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得授牌,成为新疆第一家也是唯一获得授牌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阿拉尔市兴美达印染有限公司在新疆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链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品销往阿根廷、巴西、韩国、日本等地。今年虽受疫情影响,公司依然发展势头强劲。1至9月份产值达到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立足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一师阿拉尔市已初步形成纺纱-织造-印染-终端(服装、毛巾、袜子)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为新疆四大综合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与此同时,一师阿拉尔市立足优质奶生产基地、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和特色林果生产基地,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培育壮大精细石油化工产业,也已取得巨大进展。
10月26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站在高处极目远眺,看到的是夕照下瀚海所划出的一条条优美弧线。阿拉尔的旅游资源禀赋极具特色,红色文化、军垦文化、丝路文化、西域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成片的胡杨林、无垠的大沙漠、辽阔的塔里木河在这里汇聚成“诗与远方”。现在,兵团一师阿拉尔市正在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年游客总量突破300万人,旅游产值年均增长37%。
跨越万里的握手
在离家乡万里之外的阿拉尔,记者竟然与驻甬国企浙江二建集团的负责人不期而遇,她也在同一天从宁波飞到了这里。通过交谈才知道,她是接到通知,来参加上级公司浙建集团与一师阿拉尔市相关方面合作协议签订仪式的。10月25日,浙建集团与一师阿拉尔市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浙建集团所属浙江省建工集团与一师阿拉尔市西北兴业投资发展(集团)公司签署了新型建材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浙建集团与新疆塔建三五九建工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改制重组合作协议。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阿拉尔则是如今“兴疆固边”的重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的排头兵。浙江与阿拉尔路隔万里,但是,两地人民的手早已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去年1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将“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指挥部”更名为“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指挥部”,全面加大对一师阿拉尔市的支援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省援疆指挥部领导统筹、台州市为主体、各市“一对一”团(镇)的对口支援一师阿拉尔市工作机制,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智力援疆、消费援疆捷报频传。
10月26日上午,记者参观了两年前建成投用的兵团二中分校·第一师高级中学。几个月前,4位同学从这里跨进了清华、北大的校门。该校教育质量近年来迅速提升,今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98%。这是一批又一批台州援疆教师同当地教师戮力同心共奋进的成果。
台州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陈永华向记者介绍,十年来,台州共实施教育援疆项目54个,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职业学校,投入援疆资金6.96亿元。今年有61位台州援疆教师奋战在这里,为阿拉尔打造南疆教育高地注入台州力量。
宁波援疆的主战场在库车,不过在兵团一师阿拉尔市也对口支援了第十、十一、十四、十六共四个团(镇)。11月2日,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和一师阿拉尔市组织部的组织安排下,这四个团(镇)的基层连队干部共60人来到宁波,到奉化滕头乡村振兴学院接受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在宁波参观网红3D壁画村、缸瓦艺术村、省级小城镇样板区、垃圾分类先行村后,学员们直呼大开眼界,称今后的工作有了新思路、新方法。
三五九旅精神既是阿拉尔永远不会褪色的红色基因,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宁波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尚兵告诉记者,他们已在镇海区骆驼街道筹建“三五九旅史迹纪念室”,在不久的将来就可向宁波市民开放。“我们把三五九旅精神引入宁波,也是为了让宁波人民与一师阿拉尔市的干部职工心灵相通精神相融,有利于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向纵深发展。”张尚兵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