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玥婷
在我们的理解中,家是遮挡风雨的温馨港湾,是照亮夜行人归路的明灯,是布满成长足迹的处所。然而,《文豪之家》所展现的“家”却不尽然。家是什么?不同的文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在他们不尽相同的答案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家”是对他们文学创作和写作风格形成重要影响的地方。
翻开《文豪之家》,如同开启了一次丰富而雅致的旅程。书中制作精美的图片真实地还原了“文豪之家”,从室内结构图,到屋内摆饰、庭院景致、文人墨宝,无一不让人产生置身现场的遐想。本书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展现了36位日本作家风格迥异的家。这其中既有稳重而奢华的卧室,又有温馨而典雅的书斋,还不乏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而不同的建筑风格背后,展现的其实是不同的生活态度。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文豪成长的环境,更能够从中看到家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
如果说家是一个安定下来的地方,那么对于一生都处在不断搬家过程中的谷崎润一郎来说,家便是流转之地,是体现他不断追求理想的地方。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谷崎润一郎是一位文风随着流转搬迁的居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作家,他的创作风格与居住环境联系相当紧密。昭和初年,谷崎润一郎离开故乡东京搬至关西,被秀美的景物深深吸引,过着富足悠闲甚至有些挥霍的生活,其笔端也无不展现着生活的高调与奢侈。昭和十一年,他搬入中西合璧的“倚松庵”后创作了《细雪》,该书描写一家四姐妹的婚姻生活,穿插了观花、赏月、捕萤、舞蹈等丰富的和式生活,运用京都和大阪方言组织人物对话,别具特色。而作品中对于典雅的和式生活描写的灵感正来源于这间现代主义风格的房屋———“倚松庵”。二战结束后,作家回归了日本古典与东方传统,住进京都的“潺湲亭”,从茶室构造的正屋向外望,蜿蜒的游廊和葱郁的庭院尽收眼底———他的房屋被大片的树阴所遮蔽,屋内反射出宁静暗淡的光泽,而这正是他在《阴翳礼赞》中所表达的“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也是他一生所耽溺的审美———阴翳幽微。
同样与文人的创作风格相一致的建筑还有岛崎藤村之家。虽然从外观看上去朴素无华,入室细看却独具匠心,不管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木骨胎床,还是中庭清新素雅的白花,显示着这个并不豪华的屋子主人的兴趣所在,一如他在文学上质朴的语言,又不乏对生活敏锐的嗅觉。
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创作环境与他们的写作风格是完全相同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一个温馨的家庭会酝酿出一个温柔敦厚的作家,但事实上,还存在着作家创作风格与生活态度恰恰相反的现象。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太宰治之家。出身于一个粗鄙的富豪之家的太宰治在后来的人生中历经波折,自卑与自傲的双重矛盾形成了他性格的基调。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敏锐的感受性使他不断受挫,五次自杀未遂,被称为“死得最多的日本作家”。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接近毁灭性人格的作家,他所建造的房子却是出人意料的保守、安定与平静。当落日余晖照在他位于武藏野高地上的家,在与土地和阳光的亲近中,太宰治深深地感受到了心灵的祥和与安宁。位于房屋西侧的书斋是太宰治与宁静的夕阳相处的最佳地方,这个并不宽敞的房间,是文豪最直接的创作现场。
与此相似的还有北原白秋的“灰暗”故居和吉屋信子之家。我们从北原白秋的作品中读到绚烂夺目的色彩,却在他以黑色为主调的故居中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昏暗感。进入室内便可见房屋坚固的木质结构,在色泽上同其文学的绚烂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作为擅长表现缠绵悱恻情感的少女小说作家吉屋信子却渴望住在“尼姑庵”,她第二次请人设计自己的家时,提出希望设计成“奈良的尼姑庵”那样的房子,这其中的意趣着实耐人寻味。
跟随《文豪之家》,我们在每一个郁郁葱葱的庭院、每一个别具匠心的书斋,窥见文豪们的生活意趣。然而,“文豪之家”中“家”的定义绝非仅是那游廊木石和书斋院落,更透露着文人情怀和雅致,它们不仅是身的栖息地,更是心的归属地。这,大抵也正是文豪区别于“文字英雄”的独特魅力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