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嘉善县中医医院不忘初心创特色持之以恒争一流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鸡鸣三省,钟鸣六合。嘉善,不仅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第一站,还是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上,有一所医院——它传承千年文明,在继承与创新中挖掘中医价值、弘扬中医精粹,培养出一支“高精尖”人才队伍,打造了“武塘中医”等远近闻名的地方中医品牌;它根植一方热土,秉承“厚德仁爱、博学创新”的办院宗旨,在改革与发展中提升综合实力、惠泽一方百姓,为近70万嘉善人民带来健康福音。

26年栉风沐雨锻造不朽根基,26年砥砺奋进铸炼崇高品格。在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征程中,它用一个个鲜活的为民故事,书写出“大医精诚”的新篇;用一声声有力的发展强音,叫响了自己的名字——嘉善县中医医院。

大医之精——

传承创新

将中医特色建在学科上

嘉善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可谓赫赫有名。每年,都有不少骨伤病人开好几个小时的车前来就医,特别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上,拥有很高的人气。患者们都说:“中医院技术好,运用手法复位痛苦小、效果好,值!”

医院骨伤科由濮氏伤科、马氏伤科主持门诊工作,1999年即成为嘉兴市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基地,诊疗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团队医生继承发扬老一辈正骨理筋经验,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持续擦亮了中医正骨这张名片。

不仅中医手法高明,西医手术同样精湛。近日,一位61岁的患者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胸。医院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肋骨骨折切开复位、爪形接骨板内固定术。这项骨科手术的成功开展也标志着医院骨伤科在胸部骨折领域取得了技术上的新突破。

嘉善县中医医院自1995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发展中医特色,将中医学科建设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融会贯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医院设有一级临床学科23个,二级学科25个,病区9个,是一所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其中,中医骨伤科、肿瘤科为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中医妇科为“十三五”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为市中医药重点学科,系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陈氏中医”“唐氏妇科”“濮氏伤科”先后成功申报非遗项目。

2019年以来,医院借力嘉善“双示范”东风,依托长三角地域优势,积极对沪杭等地名中医开展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独有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开设3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院进行学科布局,框架基本完成,目前已经具备心脏介入、颅脑、胸外手术及常见危重病救治能力,主要学科能力随着引进专家引领,实现蝶变跃升、跨越发展。

中医姓“中”,是中华文明瑰宝。近年来,嘉善县中医医院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通过软、硬件的双提升,医院业务能力实现快速增长,经营效益在全省中医系统中名列前茅,是全国重点建设的500家县级中医院之一,中药饮片和中医业务量居全市县级医院第一,先后获得浙江省平安医院、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嘉善县级文明单位等称号,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为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嘉善县中医医院致力于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中医要在需求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我们走‘中西医并重’的路子,就是为了在相互促进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为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嘉善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张忠其思路清晰、目光笃定。

大医之精,就刻画在医院对国医精粹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新里,体现在每一次精益求精的医疗服务中。

大医之诚——

以人为本

创新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口传心授数千年,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如一脉清泉,却也在时代发展大潮的激荡中出现了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制约着发展道路。

为破解人才培养问题,近年来,嘉善县中医医院按照人才立院、学科强院发展战略,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在引进、培养、使用和留住人才上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医院的学科建设,为医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虽然我不幸患上脑溢血,但是得到了主管医师刘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士们的细心照顾,谢谢你们让我恢复了健康!”近日,医院九病区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邵阿姨的感谢信,信中的内容让医护人员们无不为之感动。

这位邵阿姨口中的刘医生就是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海龙。当天晚上,邵阿姨在坐火车回上海的路上突发脑出血,由120送往医院,刘海龙医生凌晨火速赶来收治入院,在得知邵阿姨年轻时支援边疆,两个儿子又有听力障碍时,出于医者仁心,对邵阿姨一家多有照顾。

刘海龙医生是医院今年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在三甲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专业17年,掌握着扎实的神经外科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神经外科各种常规手术,特别是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像刘海龙这样业务能力强、思想品德高尚的医生在嘉善县中医医院还有很多。近年来,嘉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引育并专门出台卫生人才新政。依托优质政策以及浓厚的人才培育氛围,一方面,嘉善县中医医院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2020年以来从三甲医院引入副高以上人才22人,包括心内科专家岳玉国、肾内科专家李玉卿、肿瘤内科专家马峰、心胸外科专家肖怀清、急诊科专家胡守芹等,短期内医院综合技术能力实现飞跃。

另一方面,医院大力培育青年人才,举办中医师承教育,通过理论学习、跟师学习、临床实践,培养了一批读经典、跟名师、勤临床的基层中医临床力量;启动青年人才计划和支撑人才计划,37名人才进入为期三年的培育考核,打造了一支“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中医铁军。

通过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医院人才梯队不断优化,培育省级基层名中医1人,省级基层名中医和中青年名中医培养对象2名,省级中医新苗培养对象1名,省级医坛新秀培养对象1名,市级名中医培养对象1人,市级基层名中医5人,县级名中医5人,县级名医2人,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名。近5年来,科研工作持续提升,县级科研立项39项,市级科研立项5项,省级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立项5项,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项。

大医之诚,就饱含在每一次医生仁术济世的问诊中,蕴藏在每一位患者情真意切的感谢里。

大医之梦——

不负时代

共筑“健康中国”

走进嘉善县中医医院,明亮整洁的门诊大厅、先进的医疗设备、全智能化中药房、智慧诊疗无感支付,还有介绍名医大家和中医药知识的中医文化长廊,无不向人们展现着这所现代化中医院的魅力。

说到嘉善县中医医院,还不得不提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武塘中医”。2012年12月,“武塘”品牌正式成为嘉善县中医医院的中医药品牌。自此,本着“以善为基,以诚为本,以质取胜”的精神,医院推出一个又一个创新服务,征服了嘉善百姓的心,“武塘膏方”“武塘三伏贴”“武塘香囊”“中草药百草园”“膏方夜门诊”“武塘公益讲师团队”“武塘中医志愿社”“武塘腊八粥”“中药免费代煎”“武塘小儿推拿”……一系列品牌活动持续开展,让群众一次又一次体验到医院为民服务的初心。2017年,“武塘中医”文化建设受到中国中医药报关注并进行整版报道;2019年,新华通讯社以医院中医药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新华社内参刊出专稿。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武塘”中医品牌的创建史也是嘉善县中医医院发展史的一个浓缩点。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医院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以强化与基层医疗机构无缝对接,合作共赢为切入点,共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提高中医药服务能级,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2018年,医院携手6家基层单位组建嘉善县中医医院医共体。在改革进程中采取同质化管理、注重医防融合、家庭医生与双向转诊相结合,开启影像、检验等共享中心、远程会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模块化培训、中医特色专科培育,医共体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目前,天凝分院、惠民分院、大云分院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并确立了具有各自发展特色的基层中医专科医疗服务。嘉善县中医医院医共体两次作为嘉兴市唯一代表单位向省市领导汇报医共体工作,并经二轮评选,入围全国十强医共体优秀案例。嘉善数字医共体模式在全省做经验交流,两度全国获奖。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水平上升,双向便利转诊,群众就医更有获得感。“中医对基层的辐射,回归了传承的本质,那就是推动中医药的普及,方便更多人看病就医,融入百姓的生活。”张忠其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迎面袭来,这既是一场抗击病毒的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年来医院医共体建设成效的试验场。在这场战役中,嘉善县中医医院医共体领导班子,带领各成员单位、各职能条线、各临床科室,协同医共体全体干部、员工,以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为信念,直面疫情,逆行而上,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眼下,“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如火如荼、振奋人心。嘉善县中医医院作为全县老百姓“大病不出县”的重要阵地,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致力于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历史新起点,张忠其表示:“嘉善县中医医院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医医院。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医院建设成浙江省内的县域中医发展高地、县域内平行发展的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服务长三角核心区的重要医疗支撑之一,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中医药力量。”

大医之梦,就翻涌在医院奔向现代化的征程里,描绘在医院努力为人民撑起的那片健康天地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