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科学有序高效恢复生产生活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本报讯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渐行渐远,对我市影响趋于减弱。昨天10时30分,市防指根据《嘉兴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将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调整为Ⅱ级。

当前,我市河网水位仍维持在高位。市防指要求,要继续做好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等防汛工作,毫不松懈地抓好预报预警、巡查检查、风险管控、复工复产安全等工作,确保人员安全,加快推进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等工作。

全市河网水位仍在高位

从昨天一早开始,台风“烟花”对我市的风雨影响明显减弱。

记者了解到,7月23日8时至27日18时,全市面雨量195.7毫米,其中平湖279.6毫米、嘉善206.1毫米、海宁198.6毫米、海盐184.9毫米、嘉兴市区172.2毫米、桐乡159.2毫米。

全市河网水位仍在高位。截至昨天19时,全市9个主要报汛站(除海宁硖石站外)全部超保证水位。嘉兴站水位2.32米,超保证水位0.46米;王江泾站水位2.35米,超保证水位0.69米;嘉善站水位2.37米,超保证水位0.61米;平湖站水位2.24米,超保证水位0.48米。其中,嘉善站水位昨天创下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河网水位较高,除了因为近期连续降雨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台风登陆期间恰逢大潮汛,下游潮水顶托,影响排涝进度。

针对这一问题,连日来,我市闸泵排水持续“加码”,位于钱塘江边上的强排泵站持续顶潮排水,强排能力达520立方米/秒。

到目前,全市南排工程已累计外排水量2.71亿方;城防工程累计外排水量1682.64万方,市区内水位控制在1.29米,城内水位低于外河水位1.03米;全市圩区总排涝量2.92亿方,其中王凝圩区外排水量874.67万方。

南排工程闸泵、城防工程、圩区均全力排涝,有效降低平原河网水位,最大程度上减轻城区防洪排涝压力。

高效开展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等工作

连日来,面对台风“烟花”,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科学谋划、组织有序,落细落实最严密、最周全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措施,夺取了抗台初步胜利。

台风“烟花”登陆期间,我市部分地区受淹受涝,部分基础设施、工农业等遭受灾害损失。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全面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昨天下午,市防指发布通告,对下一步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7项要求。

市防指要求,要继续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加强退水过程风险研判,尤其是要关注事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风险隐患点。要继续做好应急救援和抢险抢修工作,针对随时出现的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置。要稳妥有序开展复工复产,高度重视全面复工复产前的生产安全相关准备工作检查,合格一个恢复一个。要迅速开展善后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受损评估、涉灾保险、卫生防疫、城市管理、设施恢复等善后工作。要抓紧修复水毁、受损设施,及时组织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防洪排涝工程、农田水利设施等。要妥善做好转移安置人员安全返回工作,及时组织对危旧房屋、临时工棚及受淹受损房屋的安全评估,确认安全后方能有序组织返回。要全面做好灾情核查评估工作,深入一线全面统计和评估灾害损失情况,并按要求逐级汇总上报。各地各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要素保障,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灾后恢复生产生活各项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开展。

【救】

嘉兴消防吹响

抢险救援“集结号”

记者

迟伟涛

台风“烟花”来袭,带来狂风暴雨,嘉兴各地警情不断。连日来,全市消防指战员闻警而动,逆风而行,全力为市民群众清障排险。

在秀洲区,强降雨导致京杭运河水位急剧增高,7月26日夜,王江泾镇长虹桥西侧坝口漏水,秀洲区消防救援大队紧急调派消防指战员前往现场抢险救援。

当时,京杭运河水位激增,水流经周边暗道、下水道口倒灌流进长虹公园,对古老的长虹桥及园区建筑造成影响,也对周边居民的安全产生威胁。

抢险现场,21名消防指战员各就各位,排成一线,与当地党员干部和自发前来参加抢险的群众组成一道“运输链”,在风雨中齐心协力,接力搬运沙袋填堵缺口和暗道。

经过约两个小时的紧张抢险,缺口被成功封堵,长虹公园内的积水逐渐被控制住。指战员们毫不松懈,继续守在长虹桥边,检查并持续观察漏点和缺口的情况,直到22时左右,确保险情完全排除后才离开现场。

7月26日夜,嘉善县干窑南北暑附近内涝积水严重,由于当地河水水位上涨,有一间河边的平房被淹,三名成人和一名儿童被困其中。

罗星消防救援站的救援人员到现场后发现,屋内积水严重,水深超过了1米,随着河水水位继续上涨,将危及群众安全。由于道路窄、积水深,消防车难以向里行驶,消防员决定使用冲锋舟进行救援。

救援人员帮忙收拾行李,搀扶被困人员坐到冲锋舟上,一边撑着伞,一边小心翼翼地拉着冲锋舟至安全区域。经过近30分钟的努力,被困人员成功脱险,随后转移至安置点。

7月27日7时37分,平湖独山港镇黄姑老车站林家石桥有群众被困,接到报警后,嘉兴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二站指战员迅速赶往现场。

救援人员发现,现场有严重积水,最深处已至腰部,一名女子被困家中。针对现场情况,救援人员将该女子背上搜救艇后,向安全区域转移。“等会我们送你到前面安置点,这两天如果水没下去你就先不要回来。”救援人员对女子说。经过10分钟的努力,被困者成功转移,并被顺利送往安置点。

截至7月27日19时,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累计处置台风“烟花”相关警情516起,全力以赴展开救援、排除险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一方平安。

记者了解到,嘉兴消防建立扁平化的党组织架构,形成“战时党委—战时党总支部—战时党支部”三级扁平化战时党组织体系,组织领导开展抗台抢险救灾、战地政治教育等工作,充分发挥战时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在战时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启动遂行政治工作预案,三名战时党总支书记前往三个战区负责战时动员、救援准备和遂行出动。

嘉兴消防还组建了28支党员突击队,设立46个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党旗在抗台一线高高飘扬。

【帮】

嘉兴“娘子军”

为农户拉起一张“粉色安全网”

记者

“感谢帮帮团,300斤黄桃销售光了。”“谢谢妇联,你们想得太周到了,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几天,嘉兴的“娘子军”奋战在防汛抗台一线,她们走村入户排查隐患、及时劝导群众撤离、昼夜奔忙转移群众,在安置点热心服务群众、准备抗台物资,同时还帮助农户抢收、助力农户销售,拉起了一张“粉色安全网”。

7月25日下午,被安置到社区救灾安置点的蒋东成满脸惆怅。“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满脸尴尬道,“现在住的地方解决了,但我这么多黄桃可怎么办?没想到台风来得这么早,而且还这么强,熟透的黄桃容易被吹落,桃子一落地,哪怕有一丁点缺陷,卖相就不好,销售就会有影响。”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妇联听闻后,立即在“妇联帮帮团”里发出信息。“我要10斤”“我买20斤”……消息一发出,姐妹们便争相购买,一场爱心接力悄然上演,不到半小时,300斤成熟黄桃销售一空。

与蒋东成一样幸运的还有邹春山夫妇。7月26日上午9时50分,台风“烟花”在平湖沿海登陆。疾风骤雨吹倒了南湖区凤桥镇邹春山夫妇的部分生姜大棚,眼看半年的努力即将“泡汤”,夫妇俩赶忙向凤桥镇妇联求助。该镇妇联闻讯立即派人前来查看,并帮助联系了两家生姜深加工厂,还请来桃花源农场场主陈慧春,请她一起帮忙。陈慧春主要种植水蜜桃和葡萄,今年她通过抖音号“陈笑笑的农场”销售了不少桃子。当天,她两次来到现场查看情况,并在下午推出了三期抖音,帮助邹春山推销生姜。至昨天上午,邹春山受灾的生姜已通过抖音直播售罄,目前后续的收购工作还在继续。

除了帮助解决“销售难”问题外,全市各级妇联还积极参与农产品抢收工作。这几天,顶着风雨,妇女姐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水田泥浆里,干得热火朝天。7月25日,南湖区凤桥镇新民村工作人员在转移28组独居老人陈菊宝时,被老人婉拒。原来老人家里种的水蜜桃都成熟了,但因为台风的到来,导致来不及采摘,很多掉落在地上,老人心疼不已,不舍得走。新民村巾帼志愿者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队伍前往老人的桃林帮忙采摘,并利用微信朋友圈帮助推销,解了老人的后顾之忧,让老人可以安心前往安置点。在海盐县于城镇,镇妇联联合巾帼志愿者、社工,组成了15人志愿团队,帮助农户及时抢收葡萄200余斤。

【助】

我市全面救助受灾农户

记者

张应隆

台风“烟花”虽已离开嘉兴,但降雨仍在持续。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这里的芦笋、蘑菇、水稻、蜜梨等农作物均受台风影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钟埭街道沈家弄村鑫阳家庭农场受到台风影响,损失2万余斤蜜梨。“还好前期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采收,减少了损失。”梨农杜云龙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农场已有约三分之二的蜜梨采摘完毕,但现在销售却成了大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农户损失,平湖市乐享直播间举办了一场“守望相助

助农惠农”大直播,吸引了7万余市民收看。不少主播深入一线,了解受灾情况,助力农产品销售。直播间内,网友们纷纷下单,支持受灾农户。

值得一提的是,平湖还广泛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芦笋、蘑菇等受灾较为严重的农作物开渠排水,并征调大量抽水泵抽水,尽可能减少农作物泡水的时间。

平湖开展农业灾后救助的情况,只是全市范围内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嘉兴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7月27日14时,嘉兴全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1049.70万元,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共7.9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0761.29万元;大棚等农业设施损毁589.45亩,直接经济损失136.68万元;渔业受灾面积496.00亩,直接经济损失98.40万元;死亡禽类10193羽,损失53.33万元。全市共组织调用农业机械1520台(套),投入救灾防疫设备20台(套);储备救灾种子80.1万公斤、救灾农药5.3万公斤、消毒水11727公斤、疫苗239.3万头份;共组织农业救灾服务组423个,组织救灾服务(专家)2395人,发放技术资料2247份,向农民发布信息条数214.5万条。

【保】

嘉兴人保完成

市本级首笔农险赔付

记者

沈哲韬

“谢谢!没想到上午刚打电话,下午就拿到赔偿款了!”望着被台风摧毁的大棚,秀洲区新塍镇康和桥生态农场的负责人严阿富如是说。

7月26日下午3时,严阿富从中国人民保险秀洲支公司负责人手中接过了2.98万元的农业保险理赔款。这是台风“烟花”影响下,全市第一笔获赔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

塑料薄膜掀飞散落、大棚主体钢管变形折断、瓜果蔬菜“蔫头耷脑”……在康和桥生态农场现场,台风“烟花”带来的强风暴雨,让整个农场的设施大棚、瓜果露地蔬菜不同程度受到损伤。

“我的农业基地共有30多亩,种植了西瓜、玉米、芦笋、香瓜等瓜果蔬菜,现在正是上市的时候,才采摘了第一批,现在被水淹过后,所有的蔬菜瓜果都不行了,这次全部损失近10万元。”严阿富表示,所幸这次的赔偿款来得及时,虽然还是有所损失,但至少回了点本,为接下来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台风“烟花”对秀洲区农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为了尽快帮助农户恢复生产,中国人民保险秀洲支公司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迅速开展灾后理赔工作,该公司组建了多个查勘理赔小组奔赴各镇(街道),加班加点进行查勘定损、审核受灾面积、核定赔付款项等工作。

“接到农户电话后,我们第一时间查勘现场,理算定损,用最快的速度将赔款送到农户手中,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国人民保险秀洲支公司总经理陈明说,此次新塍镇农户从报案到拿到赔款,只用了6个小时。

截至目前,秀洲区共受理政策性农业保险报案42起,报损面积3193亩,估损资金17万余元。

【防】

疾控系统开展

临时安置点消杀工作

记者

蔡寅霁

昨天,随着台风“烟花”北上离开,嘉兴各地被转移群众开始逐步撤离临时安置点,全市1165个临时安置点陆续关闭,嘉兴市疾控系统第一时间派出消杀防疫队伍,赴各临时安置点开展消杀工作。

台风“烟花”过境期间,我市不少群众来到临时安置点避灾,人群聚集带来了疫情传播风险,为了切实防范灾后可能出现的传染病疫情和食源性疾病,昨天上午,市疾控中心派出6支消杀防疫队伍,携带消杀药物及消杀设备,赶往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长水中心幼儿园等临时安置点开展消杀工作,对点内居住环境、生活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细致的消杀处理,不放过一个卫生死角。当天,全市各地卫生院或疾控部门的专业人员也纷纷前往各街道、乡镇临时安置点开展消杀工作。全市疾控系统累计出动150支队伍、470余人次。

“台风和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极易造成多种疾病的流行。”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抗病能力,认真做好各项灾后防病工作,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居室环境卫生,消灭鼠害,防灭蚊蝇,一旦出现感染、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或就近求助。

【通】

农民党员水中疏通管道

记者

杨颖慧

昨天上午,雨又开始下起来。南湖区凤桥镇新民村12组农户农田的排涝机埠出现问题,无法正常排水,导致水位上涨,农田有被淹的风险。该组的洪新立得知后,自告奋勇立即和村里的志愿者抢险队赶到现场,排查原因。

到了现场,为了疏通堵塞的排水渠道,洪新立干脆脱下衣服,纵身跃入浑浊的排水井中。水位已经很高了,洪新立踮着脚才能勉强保持脖子以上露出水面,但是洪新立心里清楚,要保住新民村12组农户的桃树和农作物,身下这根被堵塞的排水管道必须疏通。

排涝机埠是农田排水的总闸,连日来排水时带出的杂草等堆在了网兜上面,所以造成了堵塞。随着洪新立把附着在网兜上的杂草淤泥搬上岸,网兜的过水面积也在慢慢变大。然而雨还在下,水位也还在不断上涨,一双手清淤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水位上涨的速度,而井内也难以容纳两个人同时作业,洪新立决定破拆网兜,加快流速,保住农田。

铁钳、铁杵,能用的工具都用上了,一个小时后,网兜终于被成功破拆,伴随着机埠的启动声,高涨的水位应声而落。此时同行的志愿者才发现,洪新立的右手被勾出了一道两厘米长的口子,鲜血正顺着指尖不断往下滴。

大伙担心水脏造成感染,催着洪新立去医院看看回家休息,可短短几十分钟之后,他又出现在了新民村的值班室,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右手缠上了简单的几圈纱布。他决定晚上继续在村里值班,这已经是他在村里度过的第四个风雨夜。

在这次防汛抗台过程中,洪新立从转移安置人员,到清理倒伏树木,再到堆沙袋、通管道,一样都没落下,哪里有需要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我是农民也是党员,农民就该守护农田,党员就该作出贡献。”今年53岁的洪新立说,入党21年,他从来都没有忘记当初是为了什么而入党。

【暖】

从安置点撤离后

他们留下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共产党万岁,永远跟党走!”

记者

潘晓琴

昨天上午,随着50多名避险安置人员的陆续撤离,嘉善县陶庄镇文化中心内的志愿者们,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感动——精心打扫过的场地、黑板上署名为“务工人员”的特殊感谢信,为台风“烟花”过境后的嘉善平添了诸多温暖。

“感谢陶庄政府对务工人员的关怀与厚爱,我们很感动!”“陶庄我爱你!”“共产党万岁,永远跟党走!”感谢信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真情与深深的感激。

回忆起看到这封感谢信时的场景,陶庄镇抗台志愿者钱浩心中倍感温暖。

当天早上5时多,钱浩早早来到陶庄镇文化中心,帮助安置人员整理物品,进行安置点撤离后的善后工作,等他帮助安置点人员收拾完行李的时候,发现教室黑板上留有这样一封特殊的感谢信。“觉得这是他们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认可!”他说。

一早赶到陶庄文化中心打扫卫生的项连忠也颇为感动,因为他发现这里已经被打扫得整洁如新,“他们不光留下了感谢信,还把自己睡的地方都打扫干净了,室内垃圾也都清扫了!”

陶庄镇文化中心是嘉善县设置的台风避险转移人员安置点之一,7月25日起,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住在陶庄镇陶庄社区和汾玉村危旧房内的部分避险人员陆续住进了这里。

转移,既要让群众身有所居,也要让他们住得舒心。

在安置前,陶庄社区就安排专人打扫清理了文化中心,准备了草席、被子、枕头等生活必需品。安置期间,陶庄镇利用镇政府食堂,为安置人员提供一日三餐。

为了防汛抗台,陶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继明已经3天没有回家,安置点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看到这封感谢信,杨继明也深受感动,“特别是‘永远跟党走’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暖心,我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认可而感到自豪,我将带着这份自豪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了写下这封感谢信的重庆籍务工人员吴建平。

“写这封信是我们大家的意思!”吴建平说,这次台风来袭,因为住的房子地势低,他和老婆被转移到镇里的集中安置点,镇里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为他们送饭、送水,时不时还询问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大伙商量着要写几个字表达一下谢意,虽然我平时读书不多,但字写得挺好,就义不容辞代表大家写了这些,都是我们的心里话!”

因为深受感动,吴建平和工友们在撤离时,在留下感谢信的同时早早起来忙碌,扫地、擦桌,地面上不留一张纸屑。

“这份感谢信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也激励着我们以后要更好开展工作,我们要更加努力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党的温暖!”陶庄镇党委书记冯雷说。

据了解,嘉善县在此次防御台风“烟花”工作中,坚持“全县一盘棋”,上下联动、积极应对,科学构建防汛防台应急指挥体系,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重点人员排查转移、重点环节应急管理等工作,确保防汛防台工作万无一失。特别是转移安置工作研判准、启动早、准备足、服务好,全县207个安置点运转安全有序。

这封感谢信,成为这个台风天里别样的风景,见证着嘉兴干群同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