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杨情长红船领航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古域胡杨仙圣地,塔河新曲舞蹁跹。”新疆沙雅县是古老的塔河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交融、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相辉映之地。2010年,沙雅与万里之外的红船起航地嘉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江南水乡到西北大漠,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对话,10多年来绵延不断,嘉兴已先后派出干部人才共154人,对口支援受援地实施项目157个,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0.7331亿元,吸引入驻企业15家……

2020年初,第十批12名援疆干部和47名援疆人才中的首批进疆,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不断传递沿海对大漠的情怀、绿叶对根的情谊,共同缔结民族同胞手足之情,兄弟之谊。

“我们在疆工作时间只有三年,但这三年是沙雅县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责任大、困难多、要求高,所以必须加快步伐!”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王建峰说。

富民安居房里的欢笑声,工厂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建设工地上的打夯声,校园里的琅琅读书声……七月的塔河之畔,一片欣欣向荣,沙雅发展的势头与骄阳一样火热。不久前,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中的首批援疆人才圆满完成任务返嘉,第二批援疆人才已做好准备,将于8月进疆。近日,记者来到沙雅,探访第十批嘉兴援疆干部人才的“沙雅足迹”,近距离感受嘉兴援疆工作给这里带来的新变化。

一个“幸福目标”书写民生新答卷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来自海盐县沈荡小学的徐韩琴老师,她帮助我这个新教师实现了从‘站到讲台’到‘站好讲台’的转变。”沙雅县幸福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田慕宸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眶里含着泪花。

2020年9月起,嘉兴市援疆指挥部根据《阿克苏地区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组团托管沙雅县幸福小学。在这所沙雅县新筹建的“组团式”教育援疆示范性小学里,一共有13名援疆教师。他们与所有嘉兴援疆教师一起,以“远程教学+实地指导”“1+X”名师帮带等方式,形成“青禾有约”“青蓝说课”“青苗连堂课”等特色做法,促进当地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

“援疆教师来自嘉兴各所学校,他们来到沙雅后,就把幸福小学当成了自己的家,对这里的青年教师倾囊相授,甚至吸引了其他学校的教师争相前来参加培训。”幸福小学党支部书记王静高兴地告诉记者,通过援疆教师的助力,办学不到1年时间,幸福小学就在当地100多所学校中跻身前三。

“在这里,我看到了幸福的样子,并且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不断实现幸福的目标。”紧邻幸福小学的,是由嘉兴全额援建的幸福幼儿园,副园长雍婷激动地说,这不仅是沙雅县规模最大的幼儿园,而且嘉兴援建教师给当地幼儿园带来了全新的办学理念,让沙雅孩子也有了幸福的成长环境。

走进沙雅县第七中学建设工地,崭新的教学楼已经结顶,这所由嘉兴援疆资金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中学,即将于今年9月投用,成为当地规模最大、设施最超前的学校。近年来,随着沙雅县城镇化发展,当地对中学阶段教育需求明显增大。“这所学校的投用,将进一步夯实沙雅县教育优质均衡的基础。”沙雅县教科局项目办主任邹丹说。

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施工、家政服务……在阿克苏地区沙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车间,不少当地学员正在学习职业技能。27岁的阿布来提·伊布拉依木说:“在这里完成学业后,学校还会帮忙联系就业,有了本领,生活就不用愁了。”

该校副校长李开锋告诉记者,2017年至今,嘉兴已经投入628万元用于该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实训室等建设,不仅帮助沙雅实现了全国技能大赛获奖零的突破,还为沙雅特色优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通过实施领航工程、强基工程、匠心工程、领雁工程、四青工程等新的教育援疆五大工程,着力打造一支扎根沙雅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强化教育助推长治久安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教育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罗宣政说。

一项健康筛查彰显为民新担当

“谢谢医生阿姨,把我的病治好。”通过视频通话,6岁的祖拜代·力提普向已经援疆返嘉的嘉兴市第一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周娟再次表达了感谢之情。

在沙雅的一年半时间里,周娟在嘉兴援疆指挥部和沙雅县人民医院的支持下,发起了一项“幼儿心肺健康百园行”活动,到今年6月底,已经对沙雅县31所幼儿园近3000名幼儿进行了筛查,共发现阳性124例,并已对49例需要手术的患儿进行了免费介入手术,在医保和爱佑慈善基金会的“爱佑童心”——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医疗救助项目的资助下,为他们每人节省手术费3万余元。

“要不是援疆医生的帮助,我们还不知道这个病,如果没查出来,到时候发病了我们可怎么办。”一名患儿的母亲吐热依赛木·伊斯马伊力动情地说。

“援疆医生的大爱情怀深深感染了我们,现在医院有很多青年医生也加入了筛查的志愿服务队伍,我们将把这项工作持续下去,让更多沙雅孩子获益。”沙雅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朱建翔说。

记者了解到,在第十批援疆人才中,对口支援沙雅县人民医院的援疆医生有7名,分布在妇产、影像(B超)、心内科等部门,他们积极发挥援疆医疗专家“急难险重”疾病救治和传帮带的作用,实现师徒结对传帮带14人,完成门急诊诊疗4684人次,完成手术184台次,参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45人次,全院或科室讲课104次,培训人员达1660人次,远程会诊15次,送医下乡12人次。同时,开展了“红船领航”义诊等活动,先后实施的动脉CTA检查、心脏冠脉介入手术和分娩镇痛等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均填补了沙雅空白。还助力首个“秀水医派”对口援疆中医工作站落地沙雅县人民医院,为推动受援地中医药事业发展开辟了新通道;引进西门子1.5T磁共振设备,建立沙雅首个磁共振机房,帮带培养磁共振专业医疗人才,擦亮嘉兴医疗援疆新名片。

一台国产采棉机助推产业新崛起

炎炎夏季,农作物繁茂生长,新疆的农牧民尤其关注农机发展动态,这不,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于7月11日开展。其中,棉花全程机械化展区成为国产采棉机和进口采棉机竞争最为激烈的主擂台区。

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近年来,万亩棉田中,智能化采棉机早已替代了以往的人力采棉大军,实现全程机械化采摘、自动打包装箱等功能。对于新疆广阔的农机市场,国外知名品牌纷纷抢驻,但由于进口机械价格昂贵,不少农户望而却步。

近年来,我国大型农机企业、新疆农机龙头企业不甘落后,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纷纷推出全自动采棉机,实现了自动采摘、自动打包装箱等功能,而且还获得不少专利技术,快速缩小与进口采棉机的技术差距。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由嘉兴的浙江亚特电器和新疆钵施然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是一家集农业机械零配件研发、生产、组装、维修、销售为一体的农机公司,作为阿克苏地区引进的首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新疆庞大的采棉市场需求,使其生产的采棉机销售火爆,年产值超过4亿元,成为首家“浙江省援疆高端装备制造业标杆企业”。

走进钵施然车间,处处是如火如荼的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生产公司新研发的一款采棉机。与以往传统的采棉机相比,这台“中国造”打包采棉机可以将棉花直接打包,提升采摘效率,降低棉农的运输成本。

如今,钵施然产的高端采棉机以价格、便捷服务、农机补贴等优势获得广大棉农认可,市场占有率已达60%,正信心满满地与国际品牌同台打擂。

“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力争引领普及棉花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同时还将对新疆的林果产业机械化技术进行研发,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吴永丞说。

嘉兴市援疆指挥部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组组长方旭告诉记者,今年,在指挥部协调下,钵施然已经对接阿拉尔市农一师师部,投资5亿元的兵团新厂区建设项目签约落户。指挥部还助推企业与新疆农业大学在沙雅县联合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协调其他市指挥部帮助企业智能农机“4S”店项目落户阿瓦提等地,不断助力企业成为援疆标杆。

与此同时,指挥部还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兵团向南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对口支援“兵地并重”决策部署,助力兵团第一师加快打造成为“南疆兵团中心城市”,围绕“红船戍边”品牌,帮助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除了全程协调钵施然智能农机项目落户阿拉尔,还推动桐昆集团阿拉尔桐昆纺织产业园项目签约。启动十二团基层连队灰枣“云端认领”项目,并组织2批70人赴嘉兴培训。

一个公共品牌展现富民新作为

蜂蜜、大枣、纸皮核桃、沙雅小刀……在沪杭高速嘉兴王店服务区,“人间至味是新疆”农产品展陈店格外醒目,吸引了很多游客“打卡”、购物。以“疆果东送、浙产西进,采用批发+零售+社区门店团购”的模式,打通线上线下统一销售,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放心又实惠的新疆优质特产。

这是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坚持“十城百店”迭代升级,助力“疆果东送”工程的一个缩影和一次创新。

2020年以来,指挥部协助北师大南湖教育基金会搭建嘉品汇·益购公益销售平台,推动疆南域、忆里福、西域商贸、大漠胡杨韵等龙头企业增设线下门店45家,同时推出了“人间至味是新疆”公共品牌。

据统计,今年以来,“十城百店”工程销售额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12.5%,带动沙雅14个合作社1000多户农户丰产增收,累计“疆果东送”实现销量5万吨,销售额超5亿元。与此同时,按照构建双循环理念,积极推进“浙产西进”工程,帮助三珍斋粽子、酱鸭等产业、产品成功入驻新疆市场。为推动“疆果东送”修订《市场援疆“十城百店”工程资金扶持实施办法》,研究出台了《“人间至味是新疆”品牌管理办法》,推动“十城百店”工程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嘉兴市援疆指挥部着重提升平台规划引领力,协助浙疆公司两次学习考察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做法,建设南疆具有影响力的“沙雅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平台科技创新力,助推特色林果育种试点,其中西域贸易通过三年育种成功的黄皮西瓜(戈壁金美人)于去年7月成功上市,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提升平台资源整合力,以“沙雅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围绕农产品加工、农旅产业等,打造农产品种植(养殖)、初加工、精深加工产业链。

一次“三交融合”描绘团结新画卷

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就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6月30日,“童心向党·书画百年”嘉沙青少年书画作品交流展暨十米长卷现场创作活动举行。相隔万里的嘉兴和沙雅两地小朋友共同绘制十米长卷,用手中的笔绘制一幅讴歌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和两地深情厚谊的美丽画卷。

嘉兴市援疆指挥部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组副组长廖超告诉记者,此项活动是今年嘉兴、沙雅文旅综合走亲16项活动之一,后续还将举办西域钱币嘉兴展、嘉兴非遗技艺沙雅巡演等多项活动。

走进沙雅县金雁河社区,除了高品质的小区环境,“最多跑一次”“三治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理念也在这里生根发芽,社区一楼展示的精美图片,让居民将县域内人文、美景尽收眼底,对民族团结、社会发展一目了然。拾级而上,二楼是城市书房,有近5000册纸质图书以及电子阅读机,让居民在家门口尽享阅读之美。

“土块加木头的房子一去不复返,我们住进了新楼房,120个平方4个房间,窗玻璃都是三层的,跳舞看书样样有,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居民魏雪梅高兴地说。

“嘉兴援疆干部始终视援疆为使命、把新疆当故乡,常态化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努力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姚国民说,今年以来,指挥部以“同心相融共创美好”为主题,谋划实施一系列交流交往交融活动,深入实施“红船领航”系列品牌,推动智力帮扶、文化走亲等工作,主动真情融入“民族团结一家亲”。全体干部主动结对子,定期开展走亲活动,通过帮助修建安居富民房、销售农产品、书信手拉手等方式为结亲户解难帮困。同时,嘉兴援疆干部人才还积极促进交流交融,推动沙雅县与嘉兴市各院校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先后选派200余名干部人才赴嘉兴市培训提升本领,协调嘉兴专家学者赴沙雅授课指导,培训干部人才8000余人次;发挥嘉兴优势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分专业集中培训、实践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000多人次;广大援疆干部人才还始终正确把握“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实施帮带提升工程,与本地干部人才结对子、交朋友,建立师徒结对500余人,加强干部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