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融入红色气质,南湖区公路风景如画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初夏时节,田园风景入画来。最近一段时间,南湖区的联丰村、永红村、竹林村等景区村庄“燃爆”了,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一路沿着红、黄、蓝彩色导览线,游览王祥里、嘉新·尚生活馆、学稼公社、高以永史料陈列馆等红色景点,家门口的旅行同样多姿多彩。

这一条串联了南湖区多个景区村庄的精品线,是乡村振兴之路,也是红色发展之路,充分展现了沿线红色旅游、特色产业和乡村基层党建的丰硕成果。在南湖区,红色气质已深深融入“四好农村路”的血脉,通过一条条道路,用活了全域旅游资源,盘活了生态富民红利,激活了产业发展潜力。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公布了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南湖区成功上榜。

“南湖区是红船起航地,我们始终将红船精神贯穿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全过程,不断完善提升农村路网,美化亮化路域环境,方便城乡居民出行,切实深化‘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对旅游、科创、富民等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生动书写了一个个因路而‘红’的南湖故事。”南湖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陶秀珍说。

“四好农村路+红色乡村”,让竹林村尝到了甜头,也有了盼头。原先四五米宽的新竹路得到了拓宽提升,改变了坑坑洼洼的形象,沿线还装上了智能电线杆。外围交通上,紧邻新07省道、嘉盐线、余云公路等,区、镇、村三级路网完善,为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道路好了,村庄美了,这两年我们还相继建成了高以永史料馆、竹林村史馆、党建馆等,以独特的‘红色文化’带火‘红色经济’。”竹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云华表示,作为南湖区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上的一处示范点,竹林村正迎来新的红色发展机遇。

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升、农村物流的不断畅通,与竹林村一样,越来越多乡村正享受着交通发展带来的红利。凤桥镇的水蜜桃产业、新丰镇的嫩姜产业、大桥镇的葡萄产业、余新镇的蜗牛产业等知名度不断攀升、销路不断拓宽,“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真实的美景、舒适的体验,以及看得见的经济果实。

一条路的建设升级,能带来村庄巨变,也能催生产业飞速前进。横穿南湖区的嘉桐公路,境内长11公里,连接了嘉善县、桐乡市,也有效服务了沿线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嘉兴科技城等平台,让“四好农村路+红色平台”活起来强起来。近几年,南湖区融合红船精神、科技文化等特色,对嘉桐线南湖段沿线的绿化、人行道、公交站台等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增强产业创新平台的综合发展潜力,该线路成功获评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红色风景如画;而在后续的管理、养护、运营上,“红色引擎”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湖交通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出行出发,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力量,成立了红色应急抢险分队,建立了以支部、企业、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的“红色四方联盟”,还首创并不断完善红色旅游专线游5路公交,配套推进农村物流点、公路服务站、小型停车场等建设,形成了一条条高品质的“红色传承路”。

“四好农村路”的打造,串联了一路风景,漫步其中,有繁花似锦,有炊烟袅袅,有红色文化,有产业腾飞,正在释放着源源不断的动能与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借力数字化改革,南湖区“四好农村路”也正变得更“智慧”。南湖区在全市打造了首个智能化数字公路管理平台,该平台就像是一个“智慧大脑”,有效采集主干公路各类信息,能做到巡查监督实时化、作业管理数字化、考核评估精准化、养护决策科学化等,实现公路建、管、养等信息共享联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