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全长48公里的杭海城铁从无到有,由蓝图变为实景。
这些年,全长48公里的杭海城铁从1站变为12站,如约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华灯初上,这条纵贯海宁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分外耀眼,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金色巨龙,腾飞在潮乡大地上,向海宁人宣告了轨道交通时代的到来,向长三角展示了海宁潮城的国际范,向世界呈现了一条产业、人才、民生要素高速流动的共富之路。
今天,杭海城铁通车,西湖与鹃湖终于“牵手”,潮城终于无缝融入杭城。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每一个海宁人不仅要记得2012年杭海城际铁路构想被提出的那一刻,记得2014年获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立项批复的那一天,更要记得杭海城铁建设过程中的诸多不易和突破,以及建成后如何为海宁勇当共同富裕示范表率提供源源不竭的“杭海新动力”。
这是一条要素高度互通互融的共富之路
打开地图,海宁就像坐落在杭州、上海两颗明珠之间的“小珍珠”,至杭州主城区约70公里,是杭州都市圈的紧密层和重要节点。如今,只需一张杭海城铁地铁票,海宁与杭州就可无缝切换,两者的紧密度因为杭海城铁有了质的变化。
杭海城铁,是杭州都市圈城际铁路“一心八射”交通网支线之一,也是杭州首条通往市外县域的城际铁路,扮演着海宁门户窗口及经济社会发展主轴线双重角色。作为杭州都市圈4条城际铁路中线型最长、投资最大的跨区域铁路项目,杭海城际铁路线路全长48.1km,设站13座,总投资141.92亿元。线路起于杭州余杭高铁站,止于海宁碧云站,全线速度目标值为120千米每小时。
“杭海城铁的建成通车,象征着海宁多年来主动融入杭州都市圈这一长三角南翼最重要的都市圈的不懈努力,奏响了潮城‘融杭接沪’新时代发展的强音。”海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海宁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条城铁,更是一条要素互通互融的“共富路”,让海宁与杭州能从平台共建、产业共兴,到服务共享、科创共用等全领域携手共进,汇聚人才、创新、医疗、教育等要素,不断提升海宁城市能级,释放杭海轨道红利。
这条“共富路”串联起了浙大国际科技小镇、皮革时尚小镇、盐官度假区的潮韵小镇、长安的花艺小镇、许村的布艺小镇等。“杭海城铁一共12站,其中串联海宁下辖乡镇的就有9站,乡镇站占比高达75%,这将有效增强沿线镇、街道之间社会经济的有机联系,在各站点附近形成一系列卫星城镇或经济开发区,进而形成‘经济走廊’,直至崛起一条新的城铁经济带。”杭海城铁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董卫国说。
杭海城铁48公里是一条融入杭州都市圈的“黄金路”。“这条铁路建成以后,将实现杭州跟海宁同城一体化效应,将实现杭州跟海宁之间一小时通勤圈的目的,同时这条铁路也途经了海宁市境内的长安、许村等等一系列镇,那么也将改善海宁境内的综合交通网络。”杭海城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一个县级城市,想要融入大都市圈,不仅要靠区位优势,还要靠主动作为。面对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作为地处沪杭之间的海宁,已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把好了“脉”——“握手上海、拥抱杭州”。
以海宁西大门的长安镇(高新区)为例,随着海宁融杭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长安镇(高新区)融杭桥头堡的战略地位越发突出。翻开2021年长安镇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头条就是融杭,“一体化、促融杭”贯穿始终。
尤其是2019年杭州钱塘新区成立后,与海宁市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海宁“杭海新区”纳入钱塘新区战略规划范围,长安成为杭海新区关键节点,也由此拉开了钱塘国际新城的建设序幕。“该区块紧邻杭州钱塘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成本优势,聚焦科创产业发展,配套可以比肩杭州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吸引入驻钱塘国际新城创业、生产、生活。”长安镇(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杭海城铁48公里是一条带动新型城镇化的“高速路”。小城镇连着城市,也连着乡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节点,是城与乡的纽带,在城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提升城乡发展质量,必须牢牢抓住小城镇这个节点。
为了抓牢这个节点,海宁坚定不移地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支点,聚焦精品打造,着力诠释新时代美丽乡村承载的“诗意与远方”……
除了上述举措,杭海城铁是海宁作出的又一大重要努力,也是海宁立足实际、聚焦重点,勇当共同富裕示范表率的重要基础。当一条城际铁路融入农村生活后,这会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并享受到更多轨道交通、蝶变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以后,杭州就是每一个海宁农民触手可及的“站点”。
杭海城铁48公里是一条培育产业发展的“腾飞路”。杭海城铁建成后,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高效的运输组织体系,可为海宁发展积累强大的“经济势能”,人才、产业等发展要素可以实现无缝流动,对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输血作用。
今年4月12日,《杭海城际“科创走廊”规划》正式出台。据了解,杭海城际科创走廊的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加快海宁深度融杭,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举措,对于海宁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48公里城铁,这个规划又将从何谈起?
根据规划,海宁从现有产业和科技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全市区域总体布局,初步将杭海城际科创走廊涉及的乡镇、街道划分为三段,即以许村镇和长安镇为核心的西段,以周王庙镇、盐官镇和斜桥镇为重点的中段和以中心城区各街道为主的东段,各段发展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西融、中通、东升”。按照“西融、中通、东升”思路,构建以“一廊三心多点”为特色的杭海城际科创走廊总体格局,打造成为科创孵化和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杭海城铁48公里还是一条民生共享共融的“幸福路”。随着杭海城际铁路通车,西湖与鹃湖的距离,将彻底缩短成一张车票。杭海城际西段有望西延1至2公里,接杭州地铁南北快线,实现海宁市区45分钟进入杭州中心城区。到那时,杭州市民从西湖边乘坐地铁,就能便捷地到海宁皮革城购物,而海宁市民晚饭后去逛西湖也将成为现实。
同时,来自杭州的高端民生要素也“自流”到了海宁。以医疗要素为例,目前,海宁本土县级医院与杭州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全面合作办医,浙一医院托管海宁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托管海宁中心医院,省妇保院托管海宁妇保院,并已成立多个名医工作站;海宁与杭州定点医院医保实施结算进一步扩面……
正式通车后,相信杭海城铁将会让海宁变得更“潮”、更“勇”、更“美”。
这是一场近十年不懈的轨道逐梦奔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
杭海城际铁路是浙江省“十三五”万亿交通投资建设中首个轨道交通PPP项目,是连接起杭州与海宁的“新干线”,承载着海宁社会经济腾飞和杭州大都市圈大发展的宏大愿景。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基本建成。通过杭海城铁,海宁的轨道交通网络可与杭州连为一体,这是“轨道上的嘉兴”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从2012年杭海城际铁路构想提出,到2017年9月26日杭海城际铁路全面开工,再到2021年6月28日杭海城际铁路项目建成通车,海宁近十年的轨道逐梦之路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甜蜜的。
砂石构建,钢筋立柱;绑扎焊接、吊装运梁;隧道掘进、钢管铺设……工程建设的细小与宏大,精准与张弛,在杭海工匠的专注锤炼与责任信念中被丝丝入扣地驾驭,造就了杭海城铁的一身钢筋铁骨,使之成为了载入海宁地方史册的“百年工程”。
支撑“百年工程”科学精准与张弛有度的是什么?是坚毅果敢、指路定向的领导力,是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组织动员力,是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执行力,这在杭海城际铁路建设与新冠肺炎疫情这场“遭遇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0年是杭海城际铁路5-8标决胜收官年,决胜年遇上突如其来的疫情,海宁和杭海建设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详细核实每一位返岗员工14天的活动轨迹及健康状况;借力当地政府,派出多趟大巴分赴河南、安徽等地接人;为返岗员工充分筹措防护用品、准备隔离间;与当地医院提前对接,为返岗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按实报销返岗员工路费,严格执行7至14天隔离……在海宁市与省交通集团的有序配合下,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使杭海城际铁路5-8标成为杭海城际铁路全线首批复工项目。
每一滴汗水都不被辜负。在杭海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一枚枚“胜利的果实”如期而至。去年4月30日,杭海城际铁路5-8标长安镇站和桑亭路站两个车站附属用房施工告捷,移交机电,比业主预计的节点时间提早了半个月;不久后,杭海城际铁路5-8标最后一个钢结构屋面工程——桑亭车站钢结构屋面工程按时完工……
“建设期间,我们与海宁市政府全面深化合作,建立务实高效的三级协调机制,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企地合力保障项目建设和破解工程难题,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加速提效,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造成工程有丝毫推延,良好的企地关系两次获得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的批示肯定。”董卫国说。
在高质量建设好城际铁路的同时,企地合作还聚焦数字化改革目标,致力于打造浙江省首条智慧城际铁路示范线,争创国内智慧城轨建设标杆。为此,杭海城际智慧城轨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密切结合城际铁路特点,融合智能高铁与智慧城轨建设思路,主要建设一个以综合监控云平台为基础的智能数据中心,构建智慧车站服务、智能能源系统、智能列车运行、智能技术装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安全和智慧网络管理七个体系的“一中心、七体系”总体智慧城轨建设架构。
“我们通过建立智能化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提高智能运维水平等举措,提高了杭海城际铁路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提升了杭海城际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董卫国介绍,通过杭海城际智慧城轨建设,预期形成专利、软著、论文、专著及企业标准等成果,形成城际铁路的智慧城轨特色,在国内外轨道交通领域提升显著影响力和知名度。
目前,杭海城铁BIM设计及运用斩获“青创杯”成果大赛一等奖、第九届全国BIM大赛综合组三等奖等5项大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工程实验室浙江(杭海)实验基地落户盐官,为杭海城铁争创国内智慧城轨建设标杆打下了坚实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