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茜
江南的春日,草木生发,万物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桐乡乌镇,京杭大运河依镇缓缓流过,跨过岁月的藩篱,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织。72年前,乌镇镇西空场上,那句响彻长空的呼喊似乎还在耳畔“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人民的军队了!”72年前,那段国民党陆军预干总队在嘉兴的义举仿佛犹在眼前。
历史不会被遗忘。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前夕,在中共上海局策反工委领导下,国民党陆军预干总队在嘉兴起义,也正是这支蒋家王朝的“太子军”从蒋家心窝里高举义旗,极大震动了京、沪、杭,给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以当头重击。
嘉兴起义的关键人物
提到这段历史,必谈湖北省阳新县人贾亦斌。贾亦斌于1943年10月进入重庆国民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学习,结业后,被推荐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青年军复员管理处任第一组少将组长,得到蒋经国赏识,后任国民党国防部预干局代局长。1948年秋,蒋经国在上海搞经济管制,结果受挫于“扬子案”。同赴上海的贾亦斌当面指责其虎头蛇尾,两人不欢而散。经此,贾亦斌也对国民党深感绝望。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在各大战场节节败退。国防部参谋次长林蔚中将找到贾亦斌,想在江南组建30个新军,希望守住长江以南,划江而治。当时,兵员易征,军官难筹。贾亦斌告诉他,第一期青年军授予预备干部的有7600余人,在嘉兴、杭州、重庆、汉中等地办的四所青年中学,还有学生1万多人,可征召并训练。他还自告奋勇负责征召和训练工作。
贾亦斌为什么如此积极?此前不久,在南京中山陵半山上,贾亦斌和段伯宇的一段对话中,就能看出端倪。贾问“国民党根本没有希望了,准备逃之夭夭,我们怎么办”,段回“要自己抓武装才有办法,光依靠杂牌部队不行”。后两人初步商定自己组织武装的计划。
1948年11月初,国民党国防部预干总队成立,贾亦斌兼任总队长,驻南京孝陵卫原陆军大学校址。在南京期间,贾亦斌与段伯宇、刘农畯等接触频繁,南京干河沿109号贾亦斌寓所,正是贾亦斌秘密联络手握兵权的青年将领、一起商量寻找新出路的聚会点。
反蒋起义终被打响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南京政府“内讧”不断,各地反蒋行动频繁,让贾亦斌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队伍的决心。之后,贾亦斌、刘农畯等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反蒋起义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
1949年2月,预干总队奉命迁至嘉兴,扩编为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设团部,下设三个总队,嘉兴为团部及第一总队驻地。贾亦斌任团长、第一总队队长等职。第一总队下辖四个大队,总队部与第二、第三大队驻西大营(即现在子城所在地),第一、第四大队驻东大营。为带领预干第一总队待机起义,贾亦斌在安排人事、组织学员讨论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而在贾亦斌的因势利导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要找出路,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贾亦斌的种种行为,引起了国民党当局怀疑。1949年3月初,蒋经国一个电话命其到溪口面见蒋介石,贾亦斌去了,可前脚刚走,蒋介石就让原副总队长、顽固分子黎天铎替了贾亦斌的位置。广大学员表达强烈不满,黎天铎只能找回贾亦斌平息事态。根据地下党指示,贾亦斌回到嘉兴给学员讲了最后一课,并暗示大家要一起寻找光明出路。
4月2日,中共上海局策反工委委员李正文向贾亦斌传达工委指示,决定预干第一总队在嘉兴起义。后因机密泄露,4月7日凌晨,起义部队3000余人以到莫干山进行军事演习的名义离开嘉兴。下午5时许,桐乡乌镇镇西空场上,贾亦斌集合队伍,正式宣布起义。
由此,国民党陆军预干第一总队在贾亦斌的率领下,踏上了光明之路。但在国民党追杀和拦截下,部队被打散。贾亦斌只身突出重围,而流散的部分起义学员,仍活跃于苏、浙地区为迎接解放作了应有努力。这场嘉兴起义,虽因各种原因受到挫折,可这一壮举,从政治和军事上给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也再次证明了处于四面楚歌中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垮台的时刻已经到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