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越
走进嘉兴博物馆,伫立眼前的真如塔刹,写满历史沧桑。真如塔刹是真如塔最顶端的部分,高12米,直径最长为2.5米,重约15吨,由铁铸的覆钵、相轮和铜制葫芦构成。
这个守护了嘉兴南大门数百年的塔刹,还见证了一个刻骨铭心的时刻——嘉兴解放。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并于1949年4月23日占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的消息传到嘉兴后,国民党嘉兴县当局采取各种“应变”措施,准备“垂死挣扎”。一边,当时的县政府以“加强城区的防备”为名,把全县所有警察集中到城内,还制造粮荒,扰乱社会秩序,驻嘉兴的国民党军队也加紧修筑工事,准备负隅顽抗;另一边,吴嘉湖独立团在政委沈如淙、团长刘先正的率领下,四处阻击敌人,保护粮食,修复桥梁,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嘉兴。
5月6日凌晨,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以七十九师二三六团为右翼,二三七团为左翼,率先向嘉兴进发,准备攻占嘉兴城,切断沪杭铁路线。6日中午,二三六团在团长李启明、政委孙子宇率领下,到达嘉兴西南外围。
但当部队行至真如塔附近时,遭到塔内敌人的阻击。
塔上之敌凭借古塔这一制高点,用机枪疯狂扫射,封锁公路及塔附近的一座石桥,以阻击解放军进城。解放军二三六团一营、二营当即对敌人实施攻击。因要保护古迹,部队不敢炮轰古塔,而塔的四周空旷平坦,毫无遮掩,战士们只好冒着塔上敌人猛烈的火力,奋勇冲锋。在争夺塔下石桥时,一营副营长许凤楼和多名同志牺牲,还有多人负伤。团长李启明亲自赶到前线,观察地形,发现敌人控制着这个方向唯一的制高点,对部队威胁很大,桥梁被敌人封锁,河宽不能泅渡,立即命令部队撤下来,略作休整。
真如塔阻击的枪声一响,驻守南门外五龙桥和驻守西门外西丽桥的国民党部队也立即向西向南开火,支援真如塔战斗。由于敌人心惊胆战,双方打到后来,竟都把对方当成解放军,猛烈对射达一小时之久。等到误会弄清,驻守西门的敌二营营长及数十人已被乱枪打死。守军士气更加低落,无心再战,只好炸毁五龙桥、西丽桥两座桥梁及所有道口,逐桥逐街地撤回城内。
当晚,解放军二三六团调整进攻部署,部队改道向东,绕过真如塔,向嘉兴南门搜索前进,并发现敌人有溃逃迹象。团长李启明立即命令三营绕道进攻东大营断敌退路,二营由南门实施攻击。
南门外,二营先头部队见五龙桥已被炸,战士们或泅水渡河,或爬过残桥,向南门跟踪追击。后续部队则在群众的帮助下,用木板修补残桥,还搭成浮桥,于拂晓时分攻入嘉兴南门,控制了两座桥梁和城内一所学校。
5月7日黎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门、西门开进嘉兴城。部队受到许多手持横幅、标语的群众热烈欢迎。
部队进城后,发现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嘉兴城内余留的各种名目的武装,纷纷打起解放军的旗号,混淆是非,扰乱视听,以制造混乱。为稳定社会秩序,解除隐患,驻城内的二三六团一方面集中三个营的兵力,将一支称为“东南民主联军”第七军第三师的部队包围监视,并控制全部制高点和交通要道,另一方面则发动政治攻势,释放部分俘虏回去劝降。短短几天,解放军共收缴步枪714支、机枪38挺、各种枪弹4万余发,接收或俘获人员844名。
嘉兴县解放的前后,桐乡(5月4日)、崇德(5月5日)、海宁(5月7日)、海盐(5月7日)、平湖(5月11日)、嘉善(5月11日)各县先后解放。
阴霾扫尽,玉宇澄清。1949年5月,嘉兴人民终于在血雨腥风中迎来新生。5月中下旬,南下干部分批进入嘉兴各县,与苏浙皖边区工作委员会和坚持当地斗争的地下党组织,共同筹建人民民主政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