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经开区税务局积极探索涉税服务机构“组团式管理”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新办企业的初创期会计制度往往不够健全,大量的涉税中介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在搭建“税企沟通之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嘉兴经开区税务局在深化“网格化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组团式管理”的新探索,从涉税服务机构的规范监管入手,积极探索“四管齐上”的涉税服务机构监管模式,既提高了纳税人遵从度,又有效提升了区域税收环境的安全化和法治化水平。

共享多方资源协同管

涉税服务机构人才多,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监管工作难度大。为充分发挥部门合力,经开区税务局从市场监管部门获取其商事登记信息,界定其经营范围;通过街道(社区)了解其经营地址,规模大小和诚实信用情况;通过市、区两级财政部门掌握区内涉税服务机构的基本资质,通过携手合作,共同监管涉税专业服务有序发展。

同时,经开区税务局充分尊重市场经营活动规律,鼓励纳税人检举和反馈服务情况,查处第三方涉税服务借减税降费巧立名目乱收费行为,严厉打击“黑中介”和“中介黑”,并发挥涉税专业服务在服务小微企业、缴费人(自然人)方面的专业化优势,推动涉税服务机构业务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转变,聘请机构人员担当税务作风和廉政建设监督员,提醒企业严加防范指定代理、强制代理和低效代理等现象,抵御责任风险。

培育税务遵从严格管

自《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发布以来,涉税专业服务市场全面开放。为此,经开区税务局加快出台各项配套办法,针对总局和省局17件监管制度进行细化,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主动联系市场监管和财政部门,全面掌握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事涉税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以及服务事项4类信息,并进一步加强实名制管理,明确区分办税人员身份。

在组织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自觉报送和服务协议采集的基础上,该局对未纳入实名制管理又类似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监管范畴的开展核查认证,线上筛查重复的企业联系人数据1.8万余条,比对办税大厅办理涉税事项人员信息,线下逐户走访核实,确定全区注册在业的103户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采集服务协议2787条。

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该局严密全程监管,重点关注税务师事务所行政登记、实名信息的采集和变更等,排除防控风险。

构建信用评价激励管

经开区税务局构建了以信用管理为导向的涉税专业服务监管格局,依据《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用积分指标体系及积分规则》,明确专人负责,并按规定提供查询服务,加强信用积分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对积分较低的机构开展宣传辅导和提示提醒。

自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结果产生以来,该局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类服务措施,为信用等级高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批量申报、定向辅导、专线咨询等特色化服务。同时建立涉税专业服务约谈制度,对已确定的但又未纳入实名制管理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未经行政登记的税务师事务所等,采取责令限期整改或约谈的方式,积极开展风险应对,相关约谈记录经签字确认后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融造亲清关系连心管

在“网格化服务

组团式管理”模式中,经开区税务局指派专员嵌入“区—街道(园区、市场)—社区(楼宇)”三级网络化组织结构中,建立涉税专业服务监管网格,建立直联机制,统筹协调专项事务,设置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专窗,大力推行网上办、邮寄送、线上答等无接触办税服务。目前,覆盖全区所有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负责人的交流群已经建立,实时在线回复涉税咨询,并开展网络直播政策培训。

此外,经开区税务局还积极组建涉税专业服务社会志愿者队伍,动员志愿者进校园、进社区、进办税服务厅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办税辅导和涉税咨询等公益性活动,打造“税收志愿者”品牌,并继续完善各项监管制度,正确处理好“亲”“清”界限,既服务监管到位,又保持清正廉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