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下午,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暨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报告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知识产权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知识产权制度更加完善、保护更加有效、支撑更加有力,知识产权进入发展新阶段。
质态跃迁
知识产权创新力持续爆发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目前,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8件,列全省第二,是“十二五”末的5.5倍;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8.9件,列全省第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截至2020年末,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55件,同比增长82%;有效商标注册超20万件,中国驰名商标24件。两项指标均实现大幅跃升。
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全市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55亿元。回溯“十三五”期间,全市知识产权累计融资超130亿元,有效缓解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顶层设计层面,国家即将出台知识产权强国纲要。同时,我市也在加快制订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据介绍,围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我市将积极争创“知识产权强市”,推动知识产权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力争到2025年,我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
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800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500件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达到150亿元。
保护“创造力”
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更完善
去年,全省首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受理窗口在我市获批设立。昨天,嘉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投用。此外,嘉善县成立了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桐乡现代服饰、海宁市时尚产业等两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则同意筹建。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经过2至3年努力,实现县(市、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覆盖,为我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能力提升打造“加速器”。
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市在创建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中,已引进2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成工业园区、特色小镇商标品牌指导站14家。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我市已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2家、试点县3家,省级商标品牌示范县2家、示范镇10家。
与产业并行
为产业升级打造创新引擎
会上还成立了我市制造业集群知识产权联盟,首批联盟涉及经编、童车、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据介绍,该联盟由两个及以上利益高度关联的龙头企业为主体,为维护产业整体利益、为产业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而自愿结盟形成的联合体,将开展知识产权资源整合与战略运营。
发挥好知识产权作为产业升级创新引擎的作用,我市将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半导体等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和标准必要专利。我市还启动实施PCT国际专利倍增计划,在柔性电子、智能家居、量子技术等数字经济领域提前布局一批国际专利,建设智能家居、LED等一批产业联盟。
知识产权服务区域发展大局。此前,嘉善、青浦、吴江三地签署了《长三角示范区品牌合作备忘录》,就品牌互认互保及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开展深入合作达成统一意见,建立三地企业维权直通车。在支撑嘉兴G60科创走廊建设方面,我市将在祥符荡科创绿谷、湘家荡科创区、天鹅湖未来科学城、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鹃湖国际科技城、凤凰湖科技城等G60科创走廊节点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指导服务站,打造辐射全域的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管理、运用、服务、交易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