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积极落实嘉兴市委决策部署,在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两战赢、提升‘拥抱杭州、握手上海’显示度、推动‘全域整治、品质建设’再突破、实现‘政治引领、抓人促事’新加强等方面交出大战大考高分报表,我为我们海宁感到骄傲!”海宁市委书记曹国良不无自豪地说。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过去一年,海宁全市上下以“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当就当标杆”的标准,圆满交出了一张张优异成绩单:全年规上工业产值2023亿元,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030.8亿元,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9亿元,守住“211有增长”底线;新增海象新材、火星人等上市公司4家,实现历史最高……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海宁风采、海宁力量。
风正潮起千帆竞,勇立潮头逐浪高。如今,放眼潮乡大地,处处都有新变化新气象。从鹃湖国际科技城,到漕河泾海宁分区,从项目建设一线,到企业生产车间,处处都是快马加鞭,人人都铆足了干劲。
勇攀科技高峰
汇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海宁落实上级战略部署的标杆性项目,鹃湖国际科技城是一座以浙大国际校区为依托的科技新城,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聚焦泛半导体、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推动创新加速集聚。”在曹国良看来,2020年海宁在工业强市、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连串有目共睹的成绩,这和海宁践行首位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如今的科技城可以说是海宁自然风景最美的地方,这里看得见山,留出硖石东山廊道,正在建设硖石景区,打造志摩故里和国际风情街。望得见水,坐拥1350亩的鹃湖水面。有大学,南侧就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有空间,北侧是经济开发区东区智慧港。有配套,投资7.5亿元的国际学校,与英国圣彼得公学合作,投资12.8亿元、高268米的国际酒店,将是浙北第一高楼,都已开工。通轻轨,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将在今年6月试运营。
这只是海宁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落实、高水平治理”的一个缩影。2020年,为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两战赢,海宁落实“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同时,积极落实“六稳”“六保”,守牢“211有增长”底线目标,坚持每月“一签约、一开工、一竣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签约落地晶科、恒逸等百亿项目,稳住海宁经济基本盘。
与此同时,海宁以“爬坡过坎”的精神,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专题研究推进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航空产业园。2020年,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泛半导体产值突破130亿元,不断打响“全国有影响力的半导体装备和材料产业基地”品牌。
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有一种好,叫生活在海宁。”这是曹国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海宁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城市5分钟公园圈到10分钟消费圈;从15分钟健身圈、阅读文化圈到20分钟医疗服务圈……在海宁,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图景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田。
如今,海宁的天更蓝了,空气质量优良率94.3%,创评价以来新高,8年来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更清了,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优秀”;文明由表及里了,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公筷公勺、节俭用餐等文明风尚渐已形成。
“去年我们有很多工作可圈可点,数字经济、学前教育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嘉兴市高能级产业生态园建设、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联勤警务室)建设现场会等在海宁召开,大大提升了海宁美誉度。”曹国良表示。
迈向“国际品质潮城”
展现发展新境界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开放发展的新起点,海宁将如何发力?
曹国良表示,2021年是建党百年,是现代化新征程、“十四五”新开局之年,海宁将贯彻嘉兴市委全会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突出改革突破争先、服务提质争先、风险防控争先,继续开展“双招双引年、品质服务年”活动,以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为“十四五”开好局,以勇当“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示范表率新成绩庆祝建党百年!
“‘十四五’海宁要打造‘国际品质潮城’。国际,就是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化,打造‘洋气大气’县域国际化样板;品质,就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品质之城;潮城,就放大‘潮’这个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让‘海宁潮’变成‘潮海宁’。”
当前,海宁正按照嘉兴市委部署,推进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团队专项行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拓展现代战略视野、创新现代思维方式、提高现代科学素养、提升现代执行能力、增强现代斗争本领。
蓝图既定,方向渐明。新的一年,海宁将围绕建设“现代中等城市”,打造“国际品质潮城”的总体定位,打造激荡澎湃的“潮海宁”,彰显“潮城”特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