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嘉善水利系统紧紧围绕“八个一”村级改革要求,通过星级机埠竞选、推广“管养分离”新模式,树标杆,落实长效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据统计,在过去的3年间,嘉善累计投入15821万元,完成改革面积34.21万亩,在全省首批通过改革验收,取得了节水减排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明显成效,实现了从全省试点县向示范县的华丽转变。
重谋划定制度,营造全域氛围
夯实三级管理责任体系。按照“一年打造示范,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完成任务”的总体目标,嘉善成立了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且9个镇(街道)分别成立了镇改革领导小组,并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县民政备案共成立了114个村级农民用水合作社,由村农业主任担任负责人、放水员及村民代表作为会员,实现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全覆盖,夯实了县镇村三级管理责任。
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在《嘉善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引领下,嘉善结合实际,编制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示范县创建方案、绩效评价和验收办法、“星级机埠”评分标准、灌区维修养护标准和手册,建立了农业用水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等机制,规划改革顶层设计,明确改革各项制度。
营造氛围,推动改革。嘉善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发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册,结合“世界水日”活动、满意度调查、“星级机埠”挂牌、FM99.3政务直通车栏目等,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全力营造改革氛围。同时,结合党建宣讲,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思想进支部、进学校、进文化礼堂、进先锋站,进一步统一改革思想,减少阻力。
树星级立标杆,启动改革引擎
为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融合全域秀美,嘉善县水利局以灌区渠首建筑物——机埠为改革引擎,树立改革标杆,开展了千站竞创星级机埠的活动,全域推进改革,并根据机埠设备设施完整及运行情况,制定了“星级机埠”评分标准,设置了一、二、三星称号并进行奖励,进一步提高群众创星积极性。据统计,经村创建、镇申报、县复评、网站公示等一系列阳光评选流程,嘉善县竞创评选产生了潘家浜机埠等29处首批“星级机埠”,按计划发放58万元奖励资金。
通过示范引领,嘉善结合小型灌区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星级评选”机制,以首批“星级机埠”为标杆,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不断深化和提升全县机埠整体面貌,大大提高了农村对灌区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提升的积极性,使灌区工程能够安全运行并长久发挥效益。
转机制换模式,落实长效管护
在对1712处灌溉泵站全部完成确权发证、明确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嘉善县创新机制,长效保障,推广灌区工程“管养分离”专业化管护模式。以行政村为单元、以镇为单位采用“小小联合”“以大带小”方式,公开招标确定专业化养护单位,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对工程进行长期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障长效管护。
为达成精准管理目标,嘉善灌区机埠在全部安装电表计量的基础上,安装了152套超声波流量计、电磁式流量计进行水量复核验证。同时,为推进灌区用水管理数字化转型,嘉善开发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县农业灌溉用水一张图、管水一平台,实时分析全县用水情况。
从严考核,落实长效。嘉善还制定了《嘉善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健全了灌溉放水、安全管理等运行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开展日常灌区管理巡查和运行管理工作。同时搭建了村级月度检查、镇级季度评价、县级年度抽查的长效管护三级监督考核机制,建立相应的维养及检查台账,督促做好农田水利长效管护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