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为群众守护这份“幸福”,去年以来,新塍镇以基层基础工作为支撑,持续推进“三治融合”建设,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突出群防群治、综合治理,以消防安全、生产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项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力整治社会秩序,推动平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镇呈现出社会稳定、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的良好局面。
“平安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人人都是平安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只有多办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才能使百姓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塍镇将拧紧平安建设每一颗“螺丝钉”,继续以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各项平安建设工作。
群防群治夯实平安基石
走进虹桥社区姚家浜小区,处处可见平安建设带来的喜人景象。这是一个智安小区: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分别安装着车辆抓拍识别、人像识别测温一体机等多个系统,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小区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每户居民的外墙上,还配有平安建设双防卡,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就能了解近期居民对社区平安建设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在小区的消防栓处,社区还安装了跟智安小区系统相连的水压检测装置,更好地消除火灾隐患。
在日常,虹桥社区的“虹之韵”志愿服务队结合文体公益活动、流动展板宣传、制作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平安三率”宣传,在老街、小区向居民开展消防安全、防止传销、反邪教等宣传,通过志愿者一系列服务活动,营造起良好的社会氛围,引领和提升居民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人人参与平安建设,人人共享平安成果。这不过是新塍镇平安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新塍镇积极整合平安创建、平安宣传的资源,把平安建设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文化市场、平安村(社区)等系列活动,切实强化平安意识,全面提高全镇群众平安创建的参与率、安全感和满意度。
华灯初上,“红马甲”巡防队志愿者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和社区村落;在企业、社区,平安志愿者、消防工作人员、律师等群体积极对平安建设、防电信诈骗、居家防盗、安全自救、法律知识等进行宣讲;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电子显示屏、宣传横幅,关于平安建设的宣传随处可见……从“个别参与”到“全员参与”,从“条块联动”到“全体联动”,从“片面覆盖”到“全面覆盖”……如今,新塍镇正逐步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努力使平安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织密小网格守护大平安
“要抓住‘黄金30秒’,迅速拉近与被宣讲人的距离”“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宣讲内容”“要清楚掌握自己辖区内的诈骗数据情况”……日前,“郝老师课堂”正在为网格员们开展反诈宣讲能力培训。
网格员,走街串巷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开展普法宣传,甚至解决邻里纠纷。他们是社区的“大管家”,是居民身边的“守卫员”。去年8月,新塍镇还开展了“最美反诈宣传员”评比。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最美反诈宣传员’评比活动,全面提升网格员这支反诈宣传队伍的业务素养,充分发挥网格员的‘反诈’先锋作用,将反诈防骗宣传送进社区,落到实处,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区的‘反诈防骗网’,力争达到反诈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耕“小网格”,守护“大平安”。新塍镇将全镇28个村(社区)划分127个网格,专职网格员每日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访,提供便民服务、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排查治安情况……把发现的基层风险隐患及时上传,并引导群众在网上服务治理平台“微嘉园”上知事、报事、议事、办事、评事,做到小网格“天天见”、微嘉园“时时帮”,为辖区筑牢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为拧紧每一颗平安“螺丝钉”,新塍镇推进领导干部进村社、入网格常态化,加强党员联户机制,对127名网格员进行了优化配置,充分发挥1439个微网格、1439名微网格长作用,织密守护群众平安“一张网”。截至去年年底,新塍镇共接收网格员、网格长、指挥室工作人员上报信息25317条,流转综治工作、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办理,交出了100%结案的“成绩单”。
与此同时,新塍镇还依托微嘉园平台,积极完善线上便民渠道,及时响应群众需求,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镇微嘉园注册用户共32581人,接收采集微嘉园居民报事2394条,处理结案2382条,结案率为99.49%,好评率达到99.4%。
“三治融合”助推基层治理
水清岸绿、鸟语花香、庭院深深……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剪影跃然匾上。在天福村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内,一些村民正挥墨作画,将村内的美丽庭院绘制在农户家中常见的蚕匾上。
有创业经验的村民积极帮助困难家庭,进行结对帮扶;志愿者轮流对景点的安全用电、消防安全等进行检查;党员定期轮流巡查绿化养护、对旅游公厕进行保洁……在潘家浜村,村民互帮互助、和谐友善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以自治“激发活力”,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近年来,新塍镇打出“三治融合”组合拳,以“一约两会三团”为重点,按照“培育区域特色、突出示范引领、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创建,逐步探索出一条创新优化基层治理,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的道路。
“众人事情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推动平安建设的“内生力”。新塍镇积极健全完善“自治”建设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培育基层自治力量,激发基层自治活力,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同时,强化民主监督,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监督责任清单”,将党务、村(居)务、财务列入监督内容。
政府搭台,还要百姓唱戏。为了激发基层自治,动员群众参与,新塍镇大力推广村级民主恳谈会、村(居)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增强村(居)民参与自治的能动性,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凝聚各方共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凸显村(居)民主体地位,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新格局。
“社会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社会活力,让社会力量在社会活动空间中成长,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灵魂。”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新塍镇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三治融合”建设,扩大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三治”,让社会有效运转起来,让民众在参与中表达,在参与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和参事议事水平,形成“有序参与——有效治理”的良性循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