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密集路网四通八达,阳光科技小镇三年创建圆满收官,成功命名省级特色小镇,“一主两副两特色”的工业平台日臻完善,让这里阳光满“袁”。
镇域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全面开花,美丽经济活力四射,让袁花人的幸福生活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创新“网格连心+文明实践”融合模式,用“小阵地”撬动“大和谐”,用“微治理”推动“大文明”,打造文化阵地上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共同富裕,是时代命题,是民之所盼。放眼海宁袁花,一座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共富共享的美丽城镇正逐步彰显,“水清、天蓝、人和”的美丽新画卷徐徐铺开。
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袁花镇将借助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创建的东风,以“共富·同行”党建行动为引领,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嘉绍高速经济带”的优势,定位“工业重镇、产城融合”,打响“阳光产业”品牌,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建设底蕴深厚、望山见水、生态宜居的品质袁花,为海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勇当共同富裕示范表率贡献更多袁花力量。
产城融合铸就共富之路
如今走在袁花的街头,整个镇域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泾渭分明的城乡分界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城与乡的共富共兴、互动共融。
自2019年申报创建“工业特色型”省级美丽城镇样板以来,袁花镇充分梳理分析城镇发展趋势、产业提升现状,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建设目标,形成了包含24个建设项目的项目库,计划总投资13.3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2.27亿元,高质量谱写了产城融合标杆镇建设新篇章。
在今年公布的浙江省2021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上,袁花镇作为“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入选。
那么,袁花的“工业引擎”到底有多强大?下面这组数据极具代表性和说服力——以小镇龙头企业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的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过70GW,全球每发10千瓦时光伏电力,就有1千瓦时来自晶科能源,光伏发电所带来的每10吨减碳量,就有1吨由晶科能源贡献。
从“晶科”的点状光源,到阳光满“袁”,一条“阳光产业链”正在袁花孕育而成。这还只是袁花美丽城镇“工业引擎”之一。除了新能源产业外,袁花还有新厨电、新型建材两大产业集群。目前,新能源、新厨电、新型建材“三新”产业逐步壮大,为袁花做大“共富蛋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0年,袁花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2.93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位列海宁第一。
如何继续保持这样强劲的发展势头,将“共富蛋糕”越做越大?袁花给出的答案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聚焦土地空间和亩均效益。
近年来,袁花镇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并结合退散进集、退低进高等工作,在为发展腾出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土地利用效益,用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可持续发展的基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效用有多大,先看神仙湖的蝶变,再看镇西村的跃升。
如今,海宁市袁花镇夹山村的神仙湖波光粼粼、景色优美,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不过,这幅美丽图景在几年前还满目疮痍、杂乱无章。“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我们夹山村不仅换来了美景美湖,更腾出了发展空间。”一说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项工作,夹山村党委书记冯海波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夹山村狠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中腾退拆除了庄康岭区块内的企业和违建,复垦土地100余亩。“这为夹山村换来了近2.7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土地指标。”冯海波表示,这大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果标准厂房运营顺利,今后这些置换来的固定资产每年可为村里带来500余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镇西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直在破解村内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难题。“通过整体设计、综合治理,推进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村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镇西村党委书记陈叶忠说。
两年多来,镇西村共实施了11个自然村253户的农房搬迁集聚,村民建房199户,公寓房安置54户。聚焦村民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积极推进新村点污水配套工程、道路铺设安装、新社区商铺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用房及家宴中心项目等建设,让乡村的生活更具幸福感、获得感。
工业引擎强而持久,乡村振兴美而全面。“诗和远方”在袁花随处可遇。
走进不久前入选“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的镇东村,斜阳下,村落蒙上一层金黄,白墙黛瓦、屋舍俨然,宛如世外桃源。美景背后是持之以恒地推进美化、绿化、亮化等生态建设工程,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措施、管理规范,有效执行生态保护村规民约、生态环保管理规章制度,让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再看谈桥村,沿着村道来到谈桥村南塘组,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道路两侧景观错落有致,农家庭院景色宜人,组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袁花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梨园村曾经是一个经济薄弱村,如何让村民丰衣足食是压在村干部心头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村里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大面积种植果梨,形成了“自耕自种+对外合作+拓展服务”的运营模式,把“小梨子”做成了大产业,走上了一条特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7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上千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经济薄弱村变成闻名遐迩的南方梨种植之乡,折射出袁花镇农业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这些年,袁花镇始终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蓬勃发展,通过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民全面增收,高水平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培育美丽经济,把乡村“变”景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说起袁花的农村共富路,还不得不提一个联盟,那就是农合联产业链党建联盟。袁花镇通过党组织建在农业产业链上、党员聚在农业产业链上、群众富在农业产业链上,以此提升产业农合联党建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持续擦亮农合联党建助力共同富裕的“金字招牌”。
精神文明奏响共富乐章
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必须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
物质条件富裕和精神世界富有是共同富裕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在持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改善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今年,袁花镇创新“网格连心+文明实践”
融合模式,以村(社区)微网格为载体,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用“小阵地”撬动“大和谐”,用“微治理”推动“大文明”,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打造具有袁花特色的文化创新高地,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格局。
一场场“声”入人心的理论宣讲,一次次用心用情的上门走访,一桩桩民忧民困的顺利解决……眼下,在袁花这个“侠客”金庸的故乡,一批热心公益、关爱社会的“文明侠”正活跃在乡野街头。他们犹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开出了一朵朵新时代文明之花,芬芳一片。
“多亏了朱大伟,公交车才能通到我们油车堰。”如今,只要一有人问起“文明侠”,85岁的双丰村村民朱惜春就忍不住夸赞身边的“文明侠”朱大伟。作为村里的微网格长和“文明侠”志愿者,朱大伟每次上门都会带着“干货”——帮助村民上传下达,解决一个又一个难事、急事、杂事。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在调研双丰村油车堰美丽乡村精品点时,也充分肯定了袁花镇“网格连心+文明实践”这一创新做法。同时,结合党建高地建设与“访办建”工作,袁花镇1130余名镇村干部与村企微网格长共计收集民生诉求1783条,以“先锋承诺”党员揭榜领办,助推诉求办结率高达98.55%。
在“初生”即发挥重大作用后,“网格连心+文明实践”融合模式还在不断自我完善。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袁花镇依托“网格连心+文明实践”融合模式下的“三五”服务机制,即每月5日的宣讲学习日、15日的民情走访日、25日的志愿服务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其中,使“文明侠”志愿服务队广泛传播党的声音、仔细倾听群众需求、助力实现群众期盼。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结束后,袁花镇立马掀起了一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背后,也有“网格连心+文明实践”融合模式的助力。
其间,袁花镇充分利用“侠韵新声”重要窗口理论宣讲团资源,迅速部署宣讲学习活动。7月5日宣讲学习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已实现了17个村(社区)、重点企业宣讲全覆盖,全镇调频广播同步进行线上宣讲,推动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激励全镇党员群众响应党中央伟大号召,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新业绩、书写新篇章。
此外,以数字驱动融合再深入,以多跨场景应用推动服务再深化,袁花镇还为“网格连心+文明实践”进行数字化赋能,让“文明侠”与村民靠得更近,让袁花人的获得感更强。
走在袁花镇双丰村,可以看到每户居民家的门头处,都有一枚醒目的“文明码”。通过手机扫描,就可以看到群众走访记录、新时代理论宣讲、文明实践点单、一户一表等功能板块。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政策理论资讯,还可以直接反映问题诉求以及“点单”志愿服务项目。
在此基础上,袁花镇对系统再次进行了迭代升级,上线了“文明侠”数字乡村智治平台。据介绍,袁花镇以这一数字乡村智治平台为依托,集结了党员、潮城木兰、微网格长、乡贤等2000多名志愿者充实到“文明侠”志愿服务队中,“组团”开展志愿服务,以文明实践作抓手,为袁花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添能蓄力。
袁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的上线,是以数字赋能精准把脉群众需求,明确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内容,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口”,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短点”,为“文明侠”发挥功效提供更大舞台,为袁花人解难提供更为优质、及时、精准的服务。
接下来,袁花镇还将深化“文明侠”志愿服务队服务形式,用一项项“接地气”“暖人心”的志愿服务传递温暖,赋予“文明侠”这一抽象化概念更多实际内涵,塑造多元化志愿服务项目格局,让“志愿红”成为袁花奔向共富路上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