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沿着海宁大道一路向南,行驶到翁金线,再往东走不到3公里,往夹塘里望去,一排排错落有致、白墙黑瓦的农家小楼显得优美别致、风光旖旎,这里便是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
曾经默默无闻的农业小村庄到如今的“颜值担当”,梁家墩是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蹚出了一条共富之路?
“水清岸绿”唤起美丽乡愁
湖面碧波荡漾、水生植物错落有致,岸上绿树成荫、粉墙黛瓦,来到梁家墩盘头湖,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呈现眼前。
“十几年前这里可不是这番光景。”新仓村村民丁儒萍告诉记者,以前该湖由于没有得到维护,湖水慢慢发黑,偶尔经过时还有臭味传来。2012年启动的“五水共治”行动让这个湖换了新颜。
湖底清淤、种上净水植物、湖面安装喷泉……随着各项整治工作的开展,盘头湖实现了大变样,湖岸上还种了整齐的绿化,沿湖绿道成了周边村民饭后休闲的好地方。
盘头湖的蝶变是梁家墩生态环境提升的见证。2014年到2016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梁家墩开展了道路硬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房外立面改造、线路“上改下”等重点工作,梁家墩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梁家墩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梁家墩还依托紧邻钱塘江、自然风光优美等优势,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周末有不少上海、杭州、江苏等地的游客来我们这里游玩,大家都对村里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丁儒萍笑着说道。
美丽经济铺开共富之路
“村子变美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观潮赏景,村子热闹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梁家墩村民钱大姐笑得合不拢嘴,自从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他们把田地承包了出去。2017年她把自家房屋改建成了民宿,来住宿的旅客络绎不绝,才两年多的时间她就回了本。
这是近年来,梁家墩注重地域特征塑造,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凝聚村民共享共建,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的一个侧面。
从农业村庄变成了乡村游胜地,改变源于2017年4月,新仓村引进专业旅游团队,对梁家墩景区实行合作开发,通过“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市场化运营模式,实施专业化运作。在旅游公司的带动下,梁家墩吸纳景区周边的农民参与经营与管理,形成了“公司负责统一的市场营销、统一的业态运营、统一的质量管理、统一的后勤保障;村民负责提供差异化的接待服务、差异化的个性体验、差异化的文化特色”的模式。
“为让本地村民得到最大收益,我们坚持两个‘二八原则’。一是根据‘三位一体’运作模式,民宿收入的80%归村民所有,20%归旅游开发公司所有;二是引入的外来业态不超过20%,至少80%的业态要由本村村民自主经营。”新仓村党委书记陈志华介绍。
截至目前,梁家墩景区村庄已发展各类业态45家,共接待游客累计超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超4300万元,人均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3万多元增加到6万元,一些大学生也纷纷返乡在村中创业。村民累计旅游直接收入、业态商户数量、业态类型数量等多个旅游发展指标在嘉兴市位列前茅。
“我们开发梁家墩,初心点是让梁家墩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区块。”陈志华表示,目前,梁家墩一期项目已全部完成,二期、三期工程已经启动,接下来还将通过打造开发“水彩之家”“艺术空间”“研学基地”以及能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梁家墩印象潮”等,将梁家墩开发从最初3个小组的115户逐步扩展到全村,在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中,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