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根越角、千顷烟雨,碧瓦朱楹、江南画船,南湖红船让嘉兴声名更隆。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目光,始终追随着那一叶红船。
南湖红船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文化基因和革命精神。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从理论上首次提出和阐释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2018年10月11日,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七一派出所在嘉兴南湖畔正式揭牌成立,这个离红船最近的派出所,担负起守护红船、守卫平安的重要职责使命。
传承“红船精神”
推进党建队建深度融合
七一派出所位于“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南湖之畔,门前左侧是刻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石碑,右侧是刻有“红船精神”的宣传栏。走进派出所的院子,宣传栏上“争当红船首席护旗手,争创红色第一党支部”的字样格外醒目……党建文化元素和满院葱茏的树木、古朴典雅的隋唐风格建筑完美融合。
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是七一派出所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在七一派出所,“红船精神”以更多样更直接的方式,浸润民警的日常工作中:全体民警每日一小时自学,其中不少于半小时精读细研党章;每周二晚上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至少安排一个课时集体静读默诵党章;每个月的3号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全所研学成果分享会;梳理汇编党章党纪党史“365问”电子口袋书,每晚七点在钉钉工作群里推送“一问”;人人都要做一名红色讲解员,要会讲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老嘉兴的故事……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民警和辅警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支部要求每人都要上一节“红船党课”。民警自己找选题、整理资料、准备课件……
5月11日中午,教导员王钧的一堂“云党课”连接了嘉兴南湖、湖南韶山、遵义红花岗、河北平山四地革命圣地的公安机关,王钧作为主讲人在线为“红色联盟”公安机关的民警带来了题为《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的生动党课。
七一派出所有一个红色的邮筒,这个邮筒里面放置的是充满温情的“家书”,不管是民警和辅警,都可以给派出所写一封“家书”。可以说心里话,也可以提意见和建议。每月20日,红色邮筒会开启,七一派出所所长李敏和教导员王钧会认真阅读每一封“家书”,及时掌握民警和辅警的思想动态。
起初的“家书”多是提意见。对于民警和辅警提出的具体需求,所领导认真考虑、积极落实:优化备勤用房,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推出警营生活区酒店式服务、花园式体验,每间宿舍都以“南湖十景”中不同景致的名称命名;所内建设“洗烘熨”一体化的标准洗衣房、增配自动擦鞋机,并将长期一线执勤岗位的制服更换周期从原先的两年缩短至一年,确保衣服笔挺、皮鞋锃亮;所里还有一间小小理发室,每周都会定时开放,为民警和辅警免费理发;民警、辅警做了好人好事会获得相应的“爱心积分”,可存进派出所“爱心银行”,凭积分可以获得免费洗衣等服务。
由表及里,潜移默化。让李敏和王钧感到欣慰的是,民警和辅警的“家书”从起初的提需求,开始慢慢给所里的工作提意见和建议。一个个“金点子”被激发出来,李敏从中看出大家在工作中的思考和总结,这正是他和其他所领导希望看到的。
所领导班子认为,只有党建和队建深度融合,不断增强队伍的归属感、向心力,民警的工作才有方向,执行才有力度,队伍才能常葆活力。
用心服务群众,用情对待群众。如今,七一派出所及其周边工作的保洁员、停车场管理员、保安员……都成了派出所的群防群治力量。
传承“红船精神”
从红船守护岗开始
夜晚的湖心岛,游人已散。红船在景观灯的映衬下显得光芒四射。在岸边的红船守护岗,七一派出所民警祝飞正紧紧盯着眼前的红船以及目力可及的水域。挥汗如雨的盛夏,少不了蚊虫叮咬;湿冷南方的冬天,难抵寒风的侵袭——“红船卫士”们用最朴素的行动,对理想和信仰进行了具象化阐释。他们对“红船精神”的传承,可以从湖心岛的红船守护岗说起。
红船守护岗是七一派出所设立的全天候24小时执勤岗。夜班为第一天下午6时至第二天早上8时,白班为早上8时至下午6时,负责维持红船周边秩序、服务群众、处置突发事件等。派出所民警、辅警每四天值守一个夜班,白班按正常排班轮流值守。
从今年3月27日开始,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启动了“‘红船卫士’为红船站岗”活动,五年内被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评为十佳“红船卫士”和全区公安机关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民警,每隔一天轮流值守一次红船守护岗的夜班,使“红船精神”在身体力行中绽放时代的光彩。
坐在岸边的祝飞身边放置着手电、驱蚊水,手机当然是不能玩的。湖心岛不大,可一晚上巡查下来走三万多步却实属平常。在各个执勤点位上的民警和辅警们,用目力或者夜视仪不停地观察着湖面以及水域周边的情况,发现过往的船只及时通过电台汇报。工作内容尽管枯燥和辛苦,他们却在每分每秒的守候中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岗位的光荣职责和使命任务。
清晨,水光潋滟。8时20分,第一班游船从会景园到达湖心岛,值守红船守护岗白班的民警、辅警便迎来了一天中最为紧张忙碌的时刻。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来到红船边,感悟那份永不忘却的初心,重温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白班的执勤民警除了进行点位巡查、维护现场秩序、提醒注意事项外,还为前来红船边进行党日活动的支部,提供党旗和国旗的借用、医疗急救、物品打捞等便民服务。
对于值守的七一派出所民警来说,每一天发生在红船边守望初心的故事,都会让他们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有一个让民警李力印象深刻的场景:今年2月中旬的一天,湖心岛上刮起了大风而且气温极低,一位90多岁来自杭州的新四军老战士,坐着轮椅,在儿孙的陪同下来到红船旁,老人此行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跟红船合个影。家人再三劝说老人坐在轮椅上拍,但是老人坚持摘下厚厚的棉帽、围巾,脱掉羽绒大衣,非常吃力地站起来,仔细整理好军装,严肃庄重地向红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看着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前辈,李力被深深触动。他说前辈的举动,是对“红船精神”一种深刻的诠释。而红色基因的浸润,也融进了民警的情感里和“红船卫士”自觉担当的行动上。
为了给南湖核心区域一个更温暖的守护,2019年8月23日,七一派出所成立了红盾女子巡逻队,除了承担南湖核心区域巡逻任务外,还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咨询、救助等便民服务。
近年来,七一派出所以“核心区域防控立标准、现代警务模式树标杆、红船卫士铁军当标兵”的目标,以最高标准打造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位一体”的“红盾工程”,全时空守护南湖核心区域平安。
传承“红船精神”
忠实践行职责使命
七一派出所很“年轻”,却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今年年初,又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李敏却时常告诫民警:面对荣誉,要时刻保持清醒,“红船卫士”是几代嘉兴公安民警呵护的“金字招牌”,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他希望几十年后,此刻“年轻”的七一派出所也能像东莱街派出所那样,成为具有传承红色基因、深厚文化底蕴和爱民光荣传统的集体。
“红船精神”的时代品格,也体现在七一派出所每个民警和辅警的勤奋敬业、无私奉献。
王钧是个急脾气,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快,却又无比心细,他说自己想到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王钧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记录着满满的工作安排,他仔细标号,从1到100,做完一件划掉一件。每一个100项工作做完,下一个100项工作又被排满。作为离红船最近的派出所的教导员,他说自己必须“快人一步”。
一天,与妻儿分隔两地的民警姜波焦急万分地向王钧求助,孩子生病但正好遇到自己值班。
“去吧,我帮你顶上!”简单的一句话,让姜波感动不已。而这件事却让王钧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民警、辅警更有“家”的归属感。
不久后,派出所里正式实行“党员岗”,就是在高温、低温、传统节日期间或值班民警、辅警家里有急事时,由党员民警和辅警为其他人站“清凉岗、温暖岗、团圆岗……”这一举措既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解决了民警、辅警的燃眉之急。
自去年王钧成为七一派出所教导员以来,民警和辅警都切实感受到了王钧的用心、真心和细心。皮肤黝黑又爱笑的王钧,却是他们心中最温柔的暖男!
周慧,22岁从警校毕业。2019年6月,她调至七一派出所担任副教导员。工作中,她有多重身份,可以是综合指挥室一丝不苟的勤务指挥员,也可以是带领女子巡逻队“乘风破浪”的队长、亦可以是会景园英姿飒爽的PTU……
性格爽朗的她有一颗温柔的心。2020年8月19日,周慧和民警张玉荣、程晓渭坐了8个小时的高铁来到河北西柏坡。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小彦(化名)。
小彦,男,平山县西柏坡镇南庄村人,就读于西柏坡中学,学习优秀,常年保持第一名的好成绩,因患先天性脊柱裂,全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小彦父子二人的“低保”、大伯的“五保”及三人的护理补贴。
周慧为小彦送上了书籍及精美的礼物,并将资助款递到了他的手中:“这是一位哥哥送你的高达模型,他想着小男生都会喜欢的。一定要加油哦,等你身体好点,就来嘉兴南湖看看,我们等你!”
原来,“红色助学计划”是全国革命圣地公安机关的一项合作项目,推进的不仅是革命圣地公安机关之间的情谊,更是增进了红色联盟之间的紧密联系。
副所长朱月倩的从警之路,让人深感初心可贵。当警察是朱月倩儿时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颇费周折。大学时,朱月倩读了机电专业,毕业之后选择从军报国。2011年退伍后,他第一时间加入公安队伍。
从派出所到刑侦队再回到派出所,朱月倩肩上的担子有增无减。根据七一派出所辖区实际情况,他精心布控了20余个勤务点位,并通过精密测算,保证了日常的警力在这些点位上配备得合理且有效。
部队生活锤炼了朱月倩过硬的作风,磨砺了他坚韧的品格。除了负责七一派出所勤务的部署,他还承担起所内全警实战大练兵工作。他主动联系嘉兴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建立“红色警校”实践教学点。除了提高基本体能的训练外,他每周对所里的民警和辅警进行实践教学,使大家能熟练使用警棍、手铐、催泪喷射器等警械装备,娴熟运用检查、盘查、控制等技战术……如今,嘉兴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教官团队、巴西柔术教练、格斗教官、无人机教官等“重量级导师”,每周3次“送教上门”。七一派出所以练为战砺精兵,2020年获评公安部第一批部级“训练标兵”集体。
张玉荣从机关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后,又回到派出所,干起了最熟悉又最热爱的工作。他说,自己是社区民警出身,和群众在一起,心里才踏实。所里民警说,张玉荣是湖心岛的“社区民警”,不仅说得出湖心岛的每一个历史典故,连湖心岛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1988年,张玉荣从警校毕业,在南湖派出所一干就是12年。张玉荣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把多年社区工作积累的经验,在日常工作中教授给年轻的民警。来湖心岛的游客,他们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如果为了一些小小的摩擦发生了口角,带着糟糕的心情离开,说不定对嘉兴就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处置。”张玉荣说。
平时在所里,见到年轻的民警和辅警,张玉荣都会下意识地问起他们的入党情况以及近期的思想状况。他谆谆教诲,引导交流,叮咛年轻的后辈们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警觉性,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对党忠诚融进灵魂血脉,体现到实际行动上。
传承“红船精神”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为了突出离红船最近的派出所的“红色”底色,七一派出所不断深化完善以“红船领航、红警赋能、红盾智控、红色联盟、红船e警、红警风采、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为红船绝对安全、南湖持续平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七一派出所守护南湖核心区域绝对安全的重要法宝之一。2014年,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组建“红船义警”群防群治队伍。如今,“红船义警”的身影遍布街头巷尾,在疫情防控、治安巡防、矛盾化解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湖公安现拥有11支专业义警队,人员超万人的义警队伍成为南湖公安的可靠“臂膀”。
水上救援义警队目前有队员118人,大部分队员都持有各类救援及救生资格证,具备水下救援能力。他们与派出所联动开展防溺水培训和演练、水上救援、治安巡防、反诈宣传等工作。
七一派出所副所长鲍向东介绍,义警队伍里比较特别的当属无人机义警巡逻队,义警队成员均拥有3年以上的无人机、航空模型飞行经验,持有AOPA、ASFC、UTC等执照,除了传统的光学侦查外,还具备抛投、红外、喊话、空中运输、测绘等能力,长期配合派出所进行日常巡逻、空中保障、防范宣传、应急救援等工作。义警队员们还操控植保无人机对各公共场所、小区等进行消杀,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全时空守护南湖核心区域平安,全方位服务市民游客,2020年1月1日,位于南湖会景园大门西侧的南湖会景园联勤警务站启用,集属地派出所、巡特警、交警、综合行政执法、景区五部门执法、服务功能于一体,打造街面警力“屯兵点”、反恐处突“桥头堡”、24小时服务群众“便利店”和警民共治“共同体”。
此外,七一派出所还与南湖革命纪念馆等15家周边兄弟单位组建起红色联盟,协同联动,定期开展联合巡防、联合执法、联合应急处突等常态化护卫联勤工作,成员单位中还有“景区老娘舅”“红船禾阿姨”等群众调解品牌,在群众发生摩擦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同时,七一派出所与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市旅行社协会、嘉兴市天旭航空营地管理有限公司、嘉兴市中通吉物流有限公司等五十余家单位进行了共建。通过共建,“我为群众办实事”也更显力度和温度。
南湖会景园联勤警务站、南湖革命纪念馆警务室各设立一个医疗志愿服务岗,民警与医务人员通过联合巡防、定点联勤、水上救援等形式,提升景区及周边群众、游客突发疾病、偶发落水等突发事件的现场发现、救援效率,缩短处置时间,畅通送医渠道。
来湖心岛瞻仰红船的多为游客,一般不在嘉兴多做停留。游客物品遗失了,即便民警帮忙找回来,取回物品也是个麻烦事儿。民警通过共建单位的快递公司,免费把遗失物品快递到失主家中。
绝大部分游客是通过旅行社接洽进入南湖景区的,七一派出所通过和嘉兴市旅行社协会建立“警社共建”模式,共同创建平安旅游环境,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走过百年,前辈们的理念和精神依然能够烛照今人,“红船精神”已内化为七一派出所作为“红船首席护旗手”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七一派出所将全时空守护南湖核心区域平安,全方位服务市民游客,不断深化“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让“红船精神”不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