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能生万物,地能产黄金。”古往今来,安守田土、依时而行、击壤而歌成为中华民族发自心底吟哦的桃源诗篇。耕种和收获,祈祷和满足,这个过程在土地当中得到了最终和最完美的体现。
今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依然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这也始终是桐乡市土地管理探索创新之路的初心。作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近年来,桐乡市持续在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打造了一张张具有桐乡特色的“金名片”。
集中连片整治打造千亩方示范区
初夏时节,濮院镇新河村葱蔚洇润,一个水漾为脉、田林为基、蓝绿相映的新时代美丽田野呈现眼前。千亩方的农田平整有序,不远处即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一年前,这里还普遍存在着耕地碎片化、建设布局散乱等问题。
一切的变化得益于该村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据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河村整治区域原本涉及“非粮化”耕地1312亩、农户362户,其中有建鱼塘的,也有种苗木、果树的,树龄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多年。要整治耕地的碎片化,实现“小田变大田”,“非粮化”整治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对此,桐乡市按照系统治理要求,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员发动、全面推进实施该项目,并充分运用“三治融合”,破解遇到的难题。
整治工作开始前,该市就邀请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们帮助开展整治区内农户搬迁推进工作,借乡贤影响力,做实做细做通群众思想。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示范区内路、渠、田、林、河、房等规划建设均根据民意设置,让规划工作更合民意,整治工作更接地气,整治成果更惠民生。对于苗木清退过程中,群众对赔偿价格的疑虑,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同村里开了会,办了几堂“公开课”,给村民们讲解相关政策及利弊,并聘请了具备评估资质的专业团队对整治区内种植的苗木、果树赔偿价格进行评估。最终,村民们都很满意,在评估报告上签了字。
如今,新河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已完工,建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的连片耕地2025亩,耕地块数由1012块减至377块,整治后的土地由村里统一流转,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粮油作物。“旱地变水田,由村里统一流转,每亩可拿到一千元年租金。”村民笑着说。
“曾经在东北平原看到的沃野,今天在桐乡也看到了!”今年3月31日,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暨耕地保护工作座谈会在桐乡召开,参加会议的一位专家这样说道。
生态修复治理绘就绿色田园画卷
新河村项目整治期间,桐乡市还在该区域修筑了生态护岸15.7公里,疏浚了河道21公里,修复清理了沟渠3.5公里,新植和补植绿化约50亩,种植树木2000余株,一幅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妙画卷已在新河村徐徐展开……
之后,桐乡按照“一村一个百亩方、一镇一个千亩方、全市两个万亩方”原则,全面摸底百千万亩方建设潜力,目前已启动河山镇华台等村千亩方、濮院镇运河北万亩方2个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的建设。
华台村项目与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曹玉成团队合作引入了农田退水氮磷生态拦截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新建生态沟渠2000米,生态蓄水坝和透水坝108座,反硝化除磷装置20套,生态滞留池20座;种植绿色防控植物1000平方米,水下森林构建2000平方米,浅滩湿地200平方米,投放底栖动物320千克。通过新型生态化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完成农田退水零直排区域总面积1000亩,用以拦截净化农村生活污水。
濮院镇运河项目以时尚小镇为基础,绿色发展为基调,运河文化为肌理,着力建设农业示范区、生态宜居区和农旅产业区三大主要功能区块,围绕“现代农业”样板地、“绿色发展”示范地、“美丽乡村”新高地、“农旅融合”时尚地、“运河诗路”展示地五大特色亮点,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绿水映底蕴,良田见初心。桐乡将总结现有生态修复的经验,在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中予以推广,为桐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生态底色。此外,桐乡市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全周期管理的意见》,全面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在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四个阶段的全周期管理水平。
高效利用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产业项目至关重要。今年,桐乡明确将产业发展格局从“3+1+1+X”(以数字经济、前沿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尚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进一步优化成为“1+3+1+X”(数字经济+新材料、新制造、新时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
那么,桐乡要如何千方百计地解决空间、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制约,保障项目的落地?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桐乡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深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今年,我们将着重下好空间保障与要素保障这两盘棋。”该负责人告诉笔者,在空间保障上,以“存量规划、流量路径”腾挪发展空间,在编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拟新增城镇空间7.1万亩,其中工业用地2.2万亩,为未来项目空间提供保障。而在推进要素保障中,该局力争年度新增用地指标4000亩以上,确保土地供应总量不少于10000亩、工业用地供应总量不少于3000亩、土地出让金成交总额不少于125亿元,握紧拳头支持重点项目,集中力量保民生工程。
随着空间、土地等资源要素被不断激活与释放,桐乡加快了高质量项目建设的步伐。今年4月中旬,该市举行了2021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活动,活动中,24个项目正式签约,总规模103.2亿元;72个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253.7亿元,这些高质量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为桐乡做大做强“1+3+1+X”产业注入磅礴新动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但原本繁琐的审批事项及严格的审批制度制约着项目落地。今年,桐乡市深化“拿地即开工”改革,出台了《桐乡市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即投产”实施方案》和《桐乡市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摘牌即开标”改革试行办法》,打通了项目从拿地至竣工投产阶段审批的堵点和难点,形成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建设至验收的闭环,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缩短了审批时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受益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土地,永远是大自然中最美好和丰满的母体。她生长粮食,也生长梦想和富足。未来,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把握时代脉搏,切实履行“两统一”职责,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促进城市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为高质量谱写“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桐乡篇章贡献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