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伟达 陈苏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1964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追忆那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嘉兴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追寻红色足迹,探寻历史故事,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船精神,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应运而生。
那是一个精心打造的嘉兴“红色文化”特色品牌,是江南水乡城市的百年风华。
追寻着先辈的足迹,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以“不忘初心地”和“走新时代路”为主题,挖掘历史文化、展现风貌特色,全景重现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重要节点。
在相关部门、党史专家、文化学者以及诸多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条全长862米的线路逐渐明晰,即从复建的1921火车站站房经老火车站炮楼往北,经宣公路、宣公弄、宣公桥(东门桥)、环城东路至狮子汇渡口、登船至湖心岛。
如今,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即将开启幕布,迎接四方来客。
当年的中共一大代表是怎样抵达嘉兴的?
沿线经过的宣公路片区有什么故事?
狮子汇渡口的风貌又如何呈现?
本报记者先期探访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的几处重要节点,走进背后故事。
中共一大代表坐火车来嘉兴南湖续会
时间:6月7日13时
地点:嘉兴火车站
“未来嘉兴火车站,你除了坐火车以外,每一天、每个周末都可以来到这里,在南广场、北广场,在地下的商业区,在周边的公园都可以活动。你可以来看一场展览,听一场音乐会,逛一逛书店,在森林里休闲一下。”这是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在接受嘉报记者采访时对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火车站的描述。
这是一座“森林中的火车站”。
它是一座火车站,站房面积1.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由之前的3台5线扩至3台6线。
它又是“全中国最人性的火车站”,这是一个占地35.4公顷的城市绿洲,不仅有人民公园这样的“天然氧吧”,还有站前广场的大型乔木,站房内也将栽种树木。人们在这里与城市相遇,也与城市告别,人们在这里休闲,嬉戏,开启他的城市故事。
它也是穿越历史长河的未来火车站,从马家浜文化中汲取灵感,七栋玉玦造型钢结构裙楼充满想象力和时代感。
它从历史烟云中走来,穿越百年风云。
1909年2月,嘉兴火车站落成并投入运营。9月12日,沪杭甬铁路沪杭段全线贯通。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悄然开幕。7月30日晚上,因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的闯入,会议被迫中止。
王会悟曾在《我为党的一大安排会址》中提及:“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的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
为了防止密探跟踪,代表们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根据萧瑜在《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中的记载。出发前,毛泽东对萧瑜说:
为了躲避秘密警察,我们须倍加小心,我们得假装买火车票去杭州西湖。火车上有很多游客,我们到嘉兴时,走下车去,好像是在月台逛逛,然后混在人群中直至火车离开。即使秘密警察从上海就跟随我们,也不会想到这点的。
1921年8月初,中共一大代表从上海乘坐火车来到嘉兴火车站。
代表们从岛式站台下车,经人行天桥至侧式站台,再通过站房唯一的出入口出站,然后沿宣公路前往狮子汇登船,赴南湖继续开会。
正是这一天的南湖会议,完成了在上海开始的所有议程,通过了主要的文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根据1921年嘉兴火车站站房的原始资料,按1:1等比例原风貌实现站房复建。该站房用近13万块含有南湖湖心泥烧制而成的青砖和红砖,部分砖块上刻有“建党百年”“嘉兴2021”等字样。
阳光之下,“嘉兴车站”四个大字更凝聚着历史感。
步行向前,可见中间铜条、两侧红色石材的地面铺装路线引导。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推进办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地面铺装路线引导外,在老火车站站房、宣公祠、狮子汇渡口等关键节点还专门设置了叙事性铜钉,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的线路也由此更加形象可见。
回望历史,为何中共一大会从上海移师嘉兴?嘉兴籍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嘉兴近现代丛书》主编岳钦韬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具体成果将在新火车站的展览中呈现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意义非凡。“这条线路可以让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来的参观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共一大代表是怎样从嘉兴火车站到狮子汇渡口登船,再到南湖开会的,重走当年中共一大代表走过的地方,这样的现场感和震撼力更加强烈。”岳钦韬说,实际上这条线路也是深入了解嘉兴这座城市的良好契机,比如这一条线上会经过宣公祠和宣公书院,这里面有唐代贤相陆贽的故事,恢复的嘉兴罗城东门瓮城遗址建于元末明初,从中可以感受到嘉兴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古今之变。
穿越千年,讲好宣公故事
时间:6月8日16时
地点:嘉兴火车站宣公弄区域
沿河而行,两岸建筑带着时空的轨迹,鳞次栉比。在南岸,抗战期间重建的火车站站房进行了原貌修缮,一栋青砖小楼,未来这里将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主题教育展馆。
1909年9月,沪杭甬铁路沪杭段全线贯通,从此嘉兴进入了铁路时代,从此,这座城市的发展与这条铁路紧紧相连,“一条铁路、一座城市”的展陈,将分“筑路缘起,在屈辱中奋力抗争”“革命火种,红船从这里起航”“抗日救亡,从苦难走向伟大胜利”“砥砺奋进,见证时代变迁”四个篇章,讲述一条铁路见证的嘉兴百年变迁史,见证这座城市饱经风霜,历经风雨,走进新时代的百年征程。
1983年9月,嘉兴南湖区民兵应急连——“红船民兵先锋连”建立,这支基层民兵队伍5次被原南京军区评为“基层民兵工作先进单位”,7次被浙江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南湖“红船民兵先锋连”展陈,讲述人民武装的创建和发展史,并介绍南湖“红船民兵先锋连”的连史及连部的设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这里的官兵无论怎么换,红色基因始终不变,“红船精神”伴随那身“迷彩绿”始终不褪色。
沿河继续西行,右转进一条小弄,便来到复建的宣公书院(宣公祠)。粉墙黛瓦,端庄典雅的两进江南庭院,前为祠堂,后为书院,占地400多平方米。
嘉兴要讲好陆宣公故事,这几乎是嘉兴地方文化人士的共识,他们曾在各种场合呼吁挖掘陆宣公的文化元素。
陆贽,中唐贤相,谥号“宣”,后世称其陆宣公,754年生于嘉兴,出生地相传在嘉兴城内甜水井,即陆齐望宅,大约是在斜西街东首。他一生清廉,俸禄之外,分文不取,是为廉相。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及陆贽。2019年6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引《资治通鉴》所载陆贽上疏唐德宗的一句话“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告诫大家,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在嘉兴,更是多处留下嘉兴人对陆宣公的纪念与传颂。
宣公祠和宣公书院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存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素考证,南宋建炎三年(1129)秀州知府程俱在资圣寺建宣公祠。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2),宣公祠曾改建于南湖旁的柳氏园(今南湖革命纪念馆一带),景定四年以祠为宣公书院。
崔泉森印象中,元代时宣公祠还曾短暂迁于南湖边的高家祠,后又迁往宣公出生地陆齐望祖宅。宣公祠屡毁屡建,地址多有更改,明代道前街北曾有漱芳亭,也做过宣公祠。嘉靖年间,嘉兴县孔庙迁往县治东兴圣寺,而孔庙原址改做宣公祠,内设宣公书院,山长是陆氏后裔陆杲,在今天的安乐路菜场一带。“直到清末,宣公祠一直在这里。后来,这块区域成了汽配厂。”
除了宣公祠、宣公书院,嘉兴还有多处宣公遗迹。
“当时仓座倚鸿筹,清白堪封万户侯。陵谷已非家世远,画桥依旧水东流。”传说宣公桥是陆贽所造,宋朝就已经是南湖一景,陆蒙老曾有《嘉禾八咏·宣公桥》。宋代诗人张尧同在《嘉禾百咏》中也曾咏宣公桥:只因裴少保,功业败垂成。往往桥边客,今犹恨未平。
关于宣公桥的说法不一。朱彝尊在《鸳鸯湖棹歌》中说“宣公桥南画鼓挝,酒船风幔拄鸦叉”,并注:“陆宣公桥在城东。”
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们,从上海到嘉兴,出了火车站,走的就是宣公路、宣公桥。宣公桥在1969年河道整治时被拆除,目前,嘉兴城内尚有宣公路。十多年前,为了纪念陆宣公,嘉兴又在城东的环城河绿化带建了宣公亭,并立有宣公雕像。
“陆宣公不仅是一代廉相。”崔泉森觉得他拥有卓绝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才能,是治世之能臣,“他身上集中体现的正是中国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素养。陆宣公可以说是嘉兴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我们一直希望嘉兴能够做好宣公文章,恢复宣公祠和宣公书院。这一次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宣公路一带复建宣公祠、宣公书院,能够在这个区域集中展现陆宣公的文化元素。”
据嘉兴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经理陆军介绍,此次嘉兴火车站宣公弄区域提升改造中,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复建宣公书院(宣公祠),对宣公桥(原东门桥)进行改造,连接至狮子汇码头,将其建成红色历史街区,重现一大路的历史场景。同时,在宣公祠的展陈中讲述陆宣公生平,在宣公书院展陈则侧重于讲述陆宣公的清廉故事和清廉事迹,并播放清廉故事微电影,向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市民、游客进行廉洁教育。
融古城遗迹与红色记忆为一体
时间:6月7日17时
地点:狮子汇渡口
行至嘉兴市狮子汇渡口,可以看见一段复建的城墙,这是嘉兴古城四门之一的东门,也叫春波门。再走近看,可以看见地表玻璃罩下的东门(春波门)瓮城遗址展陈。抬头可见“楼观沧海”几个字。仿古的城墙,重见天日的遗迹,遥相呼应着嘉兴久远而厚重的历史。
嘉兴,自秦朝始设由拳县。三国时期吴黄龙年间新筑县城(今子城),是嘉兴最早的城垣。唐文德元年(888),于子城外围筑大城,即罗城城墙,五代吴越王钱元瓘扩大罗城,周长十二里。因此,嘉兴城有“萌芽于秦汉,初建于三国,成形于唐”的说法。元末,嘉兴罗城城墙拆除,明朝初年又重建,并增设瓮城。直到1923年,嘉兴东门(春波门)瓮城被拆除。
去年6月,省、市文物部门对嘉兴东门区域进行勘探,发现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嘉兴罗城东门(春波门)瓮城遗址。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推进,嘉兴罗城东门(春波门)复建与瓮城遗址保护展陈由此迎来契机。
狮子汇渡口有中共一大代表雕像群,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就是从这个渡口登上红船,赴南湖续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嘉兴老城区“一环四路”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设计负责人——加拿大PFS“一环四路”设计总监高兴说,春波门城墙、瓮城遗址和中共一大代表雕塑群共同构成嘉兴环城河一处重要的古城遗迹与红色记忆的综合性地标景观。市民、游客既可以在古城墙公园内休憩,了解这座古城的发展与变化,也可登上城墙远眺,感受历史视角的江南水乡文化,还可以在河畔行走,回望中共一大南湖会议渡口旧址红色圣地的历史风烟。
“前期,我们请了文保专家、历史研究学者多次开会论证,最终我们按原始尺寸1:1复建春波门城墙。”高兴说。
岳钦韬说,在大量资料的支撑下,大家一致确定城墙长度为78米,高度7.7米,谯楼高度为7.2米,同时恢复了陆门、水门。特别的是嘉兴的城墙根据历史资料图片显示,箭垛由双箭孔组成,这是嘉兴城墙所特有的,目前已经全部恢复。去年6月,瓮城遗址挖掘出来后,发现环城河帮岸基础残长约55米,瓮城城墙外包基础残长10米,内包基础残长4米。三道基础皆南北走向,外侧由条石错缝砌筑,内侧填充石块或青砖,做工考究。为此,工程又进一步细化设计,对瓮城遗址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展陈。
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是狮子汇渡口极为厚重的景观。
2001年6月,中共一大代表雕塑群在嘉兴南湖狮子汇渡口落成。丁燕《开天辟地的瞬间——嘉兴中共一大代表铜像创作全纪录》中叙述:“12尊铜像平均高度1.8米左右,反映的人物动态定格在代表上游船前的一刹那。代表们的动态根据各人的性格、举止、身材分别造型,或站或坐,三三两两地正在交谈着什么,其中唯一的女性、一大会务工作者王会悟站在最临近水面的河埠上,正翘首眺望前方驶近的南湖游船。”
据高兴介绍,在此次改造提升中,狮子汇渡口的中共一大代表雕塑群基座整体抬高了60厘米,更好地彰显庄重感,雕塑群的关联环境在形式上也作了全新设计,比如地面采用石板,基座是抽象化的船的造型,并辅之以镂空文字介绍。除此之外,根据专家考证,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登上红船的位置要在今环城河泵站附近,渡口因城市发展而变迁了一段距离,所以此次还在中共一大代表1921年在狮子汇渡口的登船旧址设立了纪念碑。
狮子汇渡口无论是对红色旅游,还是对嘉兴古城来说都尤为重要。高兴说:“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团队进行了全面且长远的考虑,特别注重历史性和参与性,不仅尽最大可能地还原古城历史与当年旧址,更重要的是考虑到服务于民,也就是人的参与性。以后狮子汇渡口将成为嘉兴人流量较大的地标景点之一,因此改造后的狮子汇渡口既包括了城墙、群雕区、瓮城旧址、水门、陆门等历史文化元素,还有公园、登船点、停车区等,满足平日模式和节庆模式,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市民和游客。”
(感谢周建杰、徐啊峰、盛杰辉对本文提供支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