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良
书信,作为一种人们互通信息的工具,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书信滥觞于商代。从殷商时代起,我国就开始有了,以文字形式来传递军事信息的行为了。到春秋时期,书信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当然从本质上说,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信,而且,当时也只存在于官方的公务活动中。到了南北朝,书信才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书信,成了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种礼仪行为。人们通过书信这一形式,互通信息、沟通情感。
起初,一般的书信称为“书”。“鸿雁传书”就是一例:当时,书信的名称,上下有别,等级森严。皇帝的书信,称为“制、诏”等,臣下的上书分别为“章、表、奏”等。后来,又出现了“疏、启、策、谍、折”等。对普通大众来说,都称为“信”。也有按照书信所使用的材料,而对书信定名。把写在木片上的叫“尺牍”,写在竹片上的叫“简书”,写在丝绢上的叫“尺素”,写在纸上的叫“笺”,佛家的书信称为“法帖”。
据说把书信叫成“鸿雁”的,是与苏武被匈奴族扣留事件有关。历史上,书信的别名很多,“八行书”“朵云”“鱼雁”等,就是书信别名中的几种。
“八行书”,是因为过去的信,都是竖写的,而且每张信纸用竖线分为八行,从右到左,逐行书写,故而得名。
“朵云”则出自一种传说:唐代郇国公韦陟,为人风雅,他常用五彩的信笺写信。信的内容是侍妾按照他的口述书写,到末了,郇国公只是在信的末尾,写一个“陟”字,而且,他把那个“陟”写得特别漂亮,整个字就像五朵云彩。这种写法风靡一时,号称“郇公五云体”。后来,就以“朵云”指代书信。
“鱼雁”,是古代在纸还没有发明前,书信一般多写在白色的丝绢上,为防止在书信传递中遭损坏,因而常常把书信扎在两片平整的木片或竹片中,并把它的外形刻成鱼的形状。后来,人们用“鱼雁”代指书信。
书信又按照其投递的快慢、方式,又分为平信、快信、挂号信、航空信等。记得航空信的信封的左上角,印有一架飞机,而且它的信封比一般的信封要大一点。据说航空信是用飞机投递的,因此,投递速度比一般的信快,邮费当然也会比其他的信件贵。
长期以来,书信都是人们互相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方法。是人们生活、工作、经商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学技术的进步,电话、电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一部分的书信功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大众化,现在几乎没人去写书信了。
书信,在它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许多奇闻趣事。你知道世界上最短的书信是谁写的?写了几个字吗?有人说世界上最短的书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书信全文只有两个标点符号、两个字。
1862年,雨果《悲惨世界》脱稿以后,把它寄给了一家出版社。过了一段时间,出版社那里没有一点信息,他便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雨果”。过了几天,雨果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复信。信的内容同样是非常简单:“!——编辑部”。这,让许多局外人,大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不知双方在打什么哑谜。这是不是也可以称为一种大道至简呢?不久,雨果的那部巨著《悲惨世界》就出版发行了。
我国现代作家赵树理父子俩,曾经各自也写过一封不到十个字的书信给对方。赵树理的大儿子赵广元,因家里人口多,单凭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全家生计,可谓有点入不敷出,生活十分拮据,想写信给父亲,请老爸帮衬一点。但又感到十分的为难。经过一番思量,赵广元给父亲写了一封内容非常精练的信,全文只有一个“钱”字。赵树理看完信后,深深地体会到儿子的难处,本想给儿子寄一点钱去,碍于一时手头没余钱,真是左右为难。再一想儿子已然自立为家多年了,就不应该再依赖父母了,但又不好直说。于是便给儿子回了一封“儿:0父”的信。
以前,有些人喜欢用书信形式,发表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从而引发一场用书信形式,一来一往的争论(有的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有的只是相互间用书信争辩)。这种方法,人们把它叫作“打笔墨官司”。使用这种手段的,文人居多。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就经历过一次“笔墨官司”。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应该说是一对情意相投、患难与共的夫妻。卓文君为了司马相如,甘愿放弃优渥的家庭生活,和司马相如私奔。想不到的是,当司马相如时来运转,做上大官之后,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的念头,但又不好跟文君直说,为此他给卓文君写了一封只有13个字的哑谜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多余的字一个不写,多余的话一句不说,就是简简单单的13个字。
聪明的文君看后泪流满面,悲痛欲绝,一番思前想后,文君决定和着相如的13个字,写封回信给他:“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难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后来有人把这封信称为《怨郎诗》)。司马相如看后,如醍醐灌顶,羞愧难当,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打消了原来的念头,夫妻俩重修旧好。
原来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那封只有13个计数字的信中,唯独少了个“亿”。其意思就是说“我对你已是无亿(意)了”。明确地告诉文君“咱们分手吧”。
最后,套用一句,以前书信中常常出现的话,作为此文的结束语吧。纸短情长,后会有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