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白地,海盐诗人,在海盐六里朱家门有“白地三影”,一座小院,三间房舍,她养猫,养花花草草,创作,也直播,她的生活在文艺与烟火之间。这一次,看她来分享自己的小确幸。
“我的‘雅活’”专栏,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还是衣食住行花鸟鱼虫,只要你的生活有艺术,你的艺术生活有烟火气,把你的“雅活”分享给我们,通过你们的故事,通过你们别开生面的生活体验,把生活的美学传达给更多人,来稿请寄315397963@qq.com。
在朱家门,若未好好享用在这里的时光是可惜的,如邻里和睦,河廊清淡,天空与树枝正好可以够着,这是一幅和祥的画面。今天邻居婆婆又拿来鱼,让我炖一炖给猫咪吃,而猫咪们趁我忙碌,还未炖呢,就将两条鱼叼走了,只余下一阵腥味。
合作者来三影,说,羡慕你,能在优雅与庸俗之间自如生活。我如常地笑。我能理解他们的羡慕,也常见到人群来我这里打卡后发的朋友圈,饱含着向往。三影的气息,于很多人来说好像是人间烟火中的一片桃源,它给予的那一种想象,诗,一个诗人的生活,猫咪,花朵,或许真的有很多人喜欢着。
我曾在2018年的一首诗中写道:等我老了,有空了,就建造一座小舍/放上几个木墩,围上篱笆墙,里面/种蛮喜欢的花和草,还有一棵桂花树。那是以为要“等我老了”之后才可能拥有的一个梦想,在2019年12月居然意外地实现了。因疫情影响,2019年12月签约好的三座小舍,到了2020年3月6日才开始装修,3月10日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叫“白地三影”,并随即做了卫星导航定位。我一边搬砖,一边用三个手机不停地做着围巾的清仓买卖,上午与先生在小舍劳动,下午回海盐的办公地发货。4月28日,我与先生顺利入住这个地方。
一个瞬间的遥想。一次未曾经历的体验,好像在冥冥之中。有时候,我们想了一遍又一遍的,都没有实现,而没有去想过的,却被实现了。朱家门的老屋角,借着蓝天的映衬,会长出春天的瓦楞草。墙壁的霉痕,与树的倒影相合一体,鸟儿不来的时候,人也会过来,片刻的仰望足以使这片寂寞已久的瓦屋得到满足。
2021年1月1日,我在朋友圈写下一行:2021,三影的门依然敞开,从早到晚,即使我们不在。自阅书籍,自斟茶水,你在这里的时间,是自然、自在和自由的。
是的,除了晚上,无论人在不在,三影的大门一直是开着的,里面也不乏一丁点小贵的东西,我却从不因此多虑,购物也自助。很多人对我的做法感觉有点意外,却没有一个人质疑与否定过。所有人,连我大字不识的老妈都没有反对,好像这个行为得到默契的认可,并且大家都在为这个行为默默祝福。
这样的日子都是需要铭记的。它说明了生活可以简单,初见始终善良。无知无觉的天地终归归于自然,一切所得是时光的恩赐。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能呼唤起的普遍情感,在生活的表现中会具体、会生动,和苏珊·朗格的美学观一样,具备着生活的艺术的成分。
我在日常中修剪着自己的花园。这片亲手刨土又亲手铺石头和种栽的花园,夏天时花开得很好看,秋天了也没有谢。冬天,只剩下角堇了,猫咪们在仅有的花朵中蹦来跳去。有朋友来时,会带来一两株花花草草,顺手种上,就等开花。这里的每一次光照都可进入生活的场景,它与大地相融,与我们的微笑相融,繁复也有意义,简约并不简单。
片刻的休息,去屋外走了走,遇见很多摄影者。我也习惯了他们把这里当风景,我的猫咪们,以及我。
从2020年3月15日起,三影的过客几乎没有停过,天天来人。我辗转于三个小舍,一边做着自己的文创产品努力生活,一边力所能及地招呼着。而我其实是个不会做生意的人,这里有种天性与生存需要之间的矛盾。半年多的光阴,除了维护经营了九年的淘宝店,还做过直播、培训、各类手工活动等等,疫情的慌张之后,觉得利于生存的事情,有一件是一件,其中取舍,也是没有一点隐秘的。
我喜欢携着家人朋友来这里的人们,更喜欢一个个独行者。而我极少问来者是谁,是做什么的。终于有一天,人与人之间可以不交谈,也能留住对方,用阳光一样的注视,把命运的不幸轻藏在兜里。
什么时间,会遇到什么人,这些都是我们要敬畏的命运。对生命的怜爱与关照,鼓励与建议,是人的善良、真意与信任,是看到苦悲尚可与你说,看到弱小尚可改变。这些来来往往的人群会映照出人世的很多长短,我也收获了业务与成果,以及活着的开心。过往种种不曾被穿透、理解的时日,身上偶尔外露的戾气与苦难,在人群往来之中也得到了和解,好像命运赋予了我这样一个神话,让我得以在虚荣与现实间获得一种生存的能量,于岁月缥缈的光芒中坚定生活,足以令曾经的要强软弱下来。
朱家门,偌小的地方,清河待流。它一直是清晰的。我很喜欢老树的树杈之间的光亮,如一种蛰伏,一种厚积薄发的照射。在平静的村庄,我们行走缓慢,等待着故事的发生。我零星问过一些人,关于体验与体会,虚实与嗔痴,担当与畏惧,自由高远与纷繁苛责。问题总是像一个个孩子,要涉世了,才知道真正的答案。嗯,话也总是说不完的。若即若离,岁月芬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