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钮宇萍 俞艳婷
各村(社区)每月志愿服务活动提前预告,“笑在普光”“渔里善治”文明实践精品示范线各具亮点,爱心实践园、六分钟文明新婚尚、六点钟课堂等特色项目已成为余新镇代表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活动……如今的余新镇到处活跃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人员、志愿者的身影,文明之风“种”进百姓心田。
“家门口”服务平台汇聚志愿服务力量
文明贵在养成,文明重在实践。
在余新镇,这里已形成了富有余新特色的1435文明实践工作法,即1个实践品牌、4大服务项目、3条文明实践精品线、5种运行模式。余新镇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等紧密结合,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化机制,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全面铺开。
1月16日下午,“党建引领、五金传承,‘幸福存折’积分兑换启动仪式”在幸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来自嘉兴市益家公益负责人、浙江省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吴陈娟老师为志愿者们作专题培训。活动上,幸福社区还为辖区内的志愿者代表举行了“幸福存折”授卡仪式。在幸福社区,每一名志愿者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幸福存折”。据了解,这张“幸福存折”采用“时间银行”模式,以积分的形式记录着每一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数,积分还可定期到指定商家进行等值商品或服务的兑换。
而在当天的活动现场,幸福社区还设立了一个“幸福存折”积分现场兑换区,在志愿者代表倡议下,大家更是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后的物品进行爱心传递,送到了辖区困难群众手中。
幸福社区的志愿服务是余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的缩影,是他们让爱温暖余新。为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更加有力,余新镇还统筹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系列文明创建,制定了《余新镇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了村(社区)与文明单位结对共建项目清单并举办结盟仪式,充分调动起文明单位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此外,余新镇在2020年底,启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异地新建扩容提升工作,着力打造集特色展陈、互动体验、直播讲堂等为一体的智慧化综合实践枢纽,给全镇志愿者们提供活动新阵地,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在余新的归属感、荣誉感。
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加码百姓幸福生活
田间地头,新时代文明宣讲接地气暖人心,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化礼堂,一场场文艺下乡活动、村晚、志愿服务活动,让村(居)民们笑靥上扬;文化广场,辖区内的文艺爱好者跳舞、健身,愉悦身心;村(居)民家中,一双双温暖的手送上一份份温暖的关怀,让困难群众重拾生活信心……从理论宣讲到日常生活,文明实践活动“触角”延伸到区域每个角落。
今年元旦,“从南湖出发”融媒体行动吸引了全网关注,参与现场活动的人数达到了5万余人。余新镇普光村文化礼堂就是此次直播活动的站点之一。当天的文化礼堂一派喜气,一对新人在此喜结连理。不同于往常的婚庆仪式,新人伴随婚礼进行曲步入礼堂后,当地乡贤为新人送上了以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证婚词,并送上由书法家书写的家训书法卷轴。新人宣读文明倡议,更是成为整场婚礼中的重要环节。
据了解,为了倡导“移风易俗、节约办酒”之风,普光村还拟定了高中低3个档次的平价菜单,在家宴中心大门口张榜公布,供宴席操办者自主选择,并鼓励党员干部、机关干部带头示范,反对铺张浪费、鼓励理性消费。作为全市最大的家宴中心,普光村文化礼堂开展的新婚俗活动从去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希望通过100场婚礼影响100对新人、通过100对新人影响100个家庭,用六分钟文明新婚尚送家训、话家风、倡文明,认领“爱心树”等环节,更好推进移风易俗,引导青年人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文明观。
其实,纵观余新镇全镇的文化礼堂,普光村、曹王村两个文化礼堂婚宴活动较多,余新镇结合礼堂特色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示范点建设,特别是普光村文化礼堂已是区级移风易俗示范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广大村民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助推了余新文明新农村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