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槜李诗文合集》:数代接续,三百年传奇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嘉兴市图书馆供图

七十二册诗文合集,上起汉代,下迄民国初年,收录嘉兴一府七县数千乡贤传世诗文。

十三种文献,再现三百余年间,数代嘉兴先贤接续辑录《槜李文系》《槜李诗系》的传奇。

1月16日,《槜李诗文合集》首发式在嘉兴市图书馆举行。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葛剑雄在序文中慨叹:“三百年来梦想竟成,二千载间诗文毕集,欣逢改革开放盛世,终成文化建设硕果。”

《槜李文系》《槜李诗系》缘何频频挑动嘉兴人的心弦?

为什么说《槜李诗系》《槜李文系》的编撰过程,以及《槜李诗文合集》出版堪称文化传奇?

在禾城文化复兴的背景之下,《槜李诗文合集》怎样发挥作用?

数代接续,二千载间诗文毕集

《槜李诗文合集》是《槜李文系》《槜李诗系》两大系列的合集,全书共七十二册,收录相关文献十三种。

《槜李诗系》包括胡昌基《续槜李诗系》稿本两种,王成瑞辑《再续槜李诗系不分卷附鹦湖词识不分卷》稿本,张宗弼、金兆蕃等辑《续槜李诗系姓名索引稿附初稿》,另有两种清刻本:清敦素堂刻本《沈南疑先生槜李诗系》和清胡昌基辑宣统刻本《续槜李诗系》。

《槜李文系》包括忻宝华《槜李文系》原辑和张元济、葛嗣浵、金兆蕃等人增补续辑《槜李文系》。另外,这套书还收录了上海图书馆馆藏《槜李文系》稿本目录五种。

槜李,嘉兴古称,直至清代,还沿用为嘉兴别称、雅称。

嘉兴文人以“槜李”为名辑录地方文集早已有之。沈季友《槜李诗系》之前,嘉兴有明景泰年间朱翰辑《槜李英华》收集明代诗人及作品,崇祯末蒋之翘在此书基础上,辑《槜李诗乘》,这两部诗集比较芜杂。

清康熙年间,平湖人沈季友在两本书基础上,花了十余年工夫,去伪存真,辑录《槜李诗系》,收录嘉兴自汉、晋到清康熙初一千九百余诗家。该书内容广泛,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凡缙绅、韦布、闺秀、方外、土著、流寓,有吟咏传者,皆录之,而以仙鬼、题咏、谣谚附焉”。每位作者各有小传,山川、古迹、土风、物产也都附注,以备查考。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朱彝尊为其作序,评价很高,“虽曰一郡诗林,是又千秋文献资也……窃谓我郡数千百年,渊涵蕴蓄而待发者在此一书。”

《槜李诗系》一出,朱翰与蒋之翘两书逐渐湮没。《槜李诗系》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体例为后世辑地方总集树立范本。

约百年之后,清乾隆嘉庆年间,平湖人胡昌基辑《续槜李文系》,上接沈氏稿,下迄嘉庆,又补收清顺治以后沈氏稿遗漏,四十卷,收录一千九百余诗家,体例上与沈氏稿大体相同,但不附注山川古迹、风俗土物,注重阐微表幽,对有专集传世的鸿儒硕学收录较略,增加诗评、诗话等内容。

胡昌基穷毕生之力编纂《续槜李文系》,儿子胡金题担任搜访,胡昌基双目失明后,胡金题接替父亲,金题去世后,次子胡金胜继任,金胜也先于胡昌基离世,此书几乎不能完成。但奇迹发生,年逾八十的胡昌基双目忽明,重新开始编纂,此书终于完成。

此后,平湖人王成瑞又承继前人之志,于光绪三年编成《再续槜李诗系》并附《鹦湖词识》,主要收录平湖嘉道以后诗词,以及明人诗中沈氏稿未收录诗词。

民国初年,张宗弼、金兆蕃等人再续《槜李诗系》,全书四十五册,不分卷,书名题“续槜李诗系姓名索引”,书中还夹有启事,说到纂修缘由及体例,自沈季友后,嘉兴有很多人尝试续辑,比如陆奎勋、杨苹香等,但都没有完成,直到胡昌基才成书,此后又将百年,王云卿、张厚香等又想再续也没有实现,所以他们再次续辑,上补元明,下迄他们所处的时代,已收录七百余家,同时张元济、朱彭寿、张宗弼、金兆蕃等十二人发起号召,“所藏先德遗著及嘉郡先哲未入沈、胡两选者,请为搜集。”

同为“槜李”系列,《槜李文系》和《槜李诗系》关系密切。

《槜李文系》最早记载于1936年《嘉区文献》,王蘧常在《补续许氏嘉兴府志经籍志初稿》中说“《槜李文系》六十卷

陈其荣

未成”。陈其荣是许瑶光修《嘉兴府志》“经籍志”的编纂,他可能受《槜李诗系》启示纂修《槜李文系》。

现存最早《槜李文系》是清光绪年间嘉兴忻宝华纂修,二十五册四十六卷,收集嘉兴府自西汉,至光绪中叶七县先贤1237人1907篇遗文。他在首页亲书十条《凡例》,表明参考了《槜李诗系》体例,每人各有小传,增加官师、流寓等。

忻宝华因为年事已高,人力物力有限,未能将其刊刻出版,将书稿托付给平湖人葛嗣浵。葛嗣浵找到商务印书馆掌门人张元济、清史馆总纂金兆蕃。

1921年8月30日《申报》上刊登了一则张元济等人撰写的启事《刊印槜李文系征集遗文启》。在启事中阐明忻氏稿久未刊行,他们将对其进行增补,续辑《槜李文系》,并将收录时限从光绪中叶推至宣统三年,希望同乡贤达广为收集。为了方便收集,他们还拟定各县续辑者名单,选择精通旧学,热心乡邦文献的学者,王甲荣、朱希祖、沈曾植、金蓉镜等浙江文化名流也献计出力,北京图书馆谭新嘉受金兆蕃委托,将文津阁图书通检一遍。原计划沈曾植任征文核选,1922年沈曾植逝世后,由张、葛审定《槜李文系》初稿,金兆蕃选定。

1921年至1935年,《槜李文系》增补续辑先后历经十五年,全稿共编成七十八册八十卷,收录作者2354人、文章4041篇,比忻氏稿增加约一倍。

辑录出版,三百年来梦想竟成

1月16日,《槜李诗文合集》首发式上,主编之一、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黄显功说:“《槜李诗系》和《槜李文系》的编撰过程,以及此次《槜李诗文合集》的出版过程,堪称文化传奇。”

此次《槜李诗文合集》出版,是一个对文献不断发掘、抽丝剥茧的过程。从一开始单纯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等人续辑《槜李文系》,到增加忻氏稿,到“槜李”系列相关未刊稿本、珍稀刻本相继出现,最终,确认为出版《槜李诗文合集》。

这与张元济不谋而合。他曾在1921年致王甲荣信中,谈及续辑《槜李文系》“以是益觉《槜李文系》刊布之宜亟,而搜罗遗佚之更不可缓矣……此书将来必用雕版,冀与《(槜李)诗系》相辅而行”。

“槜李”系列辑录出版,一直是嘉兴文化人的夙愿,几乎每代辑录者都有这样的渴望。

三百多年前的沈季友无疑是幸运的,他辑《槜李诗系》,不仅得朱彝尊作序,还被收入《四库全书》,相较而言,胡昌基《续槜李诗系》的刊刻就坎坷得多。

年逾八十的胡昌基将其纂修完成时,已无力刊行,将其录为正副两稿,藏于家中,临终前,他的门生黄霁青来探望,将两稿带去校刊。这一去就是十余年,书却一直没有刊行。

1848年,胡昌基兄长胡正基重孙胡敬堂得知黄霁青病逝,前往吊唁,并索回原稿,仅得一本。1860年,太平军攻陷平湖,胡敬堂携稿逃难,次年,逃难途中,追兵已至,他嘱咐小婢携稿而去,自己终于被难。此后稿本一直藏于胡氏后人手中。光绪初年,嘉兴知府许瑶光曾打算捐俸倡刊,未能实现。此后,此稿还被乡贤带至京城,仍刊行无果。直到七十年后的1911年,在葛嗣浵、金兆蕃等人资助下,得以刊行,沈曾植、劳乃宣、朱福诜等人为之作序。

但王成瑞《再续槜李诗系》和张宗弼、金兆蕃等人《续槜李诗系姓名索引》这两部续辑,后世所知者甚少,此前未曾披露,未见著录于各书目。

《槜李文系》是嘉兴人的骄傲,也曾是嘉兴人的伤痛,坎坷经历广为人知。

1935年,张元济、葛嗣浵、金兆蕃等人完成《槜李文系》增补续辑后。当年春,葛嗣浵病重,将之交给时任嘉兴图书馆馆长陆仲襄复校并保存。陆仲襄和仲欣木把散叶的续辑手稿整理并用纸捻装订,目录四册,正文七十八册,全书成形。抗战爆发,战祸席卷嘉兴,陆仲襄将馆藏珍籍转移到桐乡濮院。不料,被日伪劫掠,《槜李文系》忻氏稿和续辑稿消失踪迹。

嘉兴市图书馆原馆长崔泉森记得1997年前后,去北京探访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顾聊起张元济时说,张元济叫他关注《槜李文系》。当时,顾廷龙在合众图书馆担任总干事,书稿丢失后,张元济念念不忘,后来有不少嘉图被盗书籍现身上海,张元济嘱托他关注。

1948年春,《槜李文系》稿本意外出现在合众图书馆,索价二十两黄金求售。张树年在《我的父亲张元济》一书中,详细记录《槜李文系》回购经过:合众图书馆经费短缺,顾廷龙只能告知张元济,彼时,张元济鬻字为生,无以为计,唏嘘久之,对顾廷龙说:“合众和我再无法留住,但愿异日国富民裕时……”恰巧海盐人颜文凯去合众图书馆,得知此事,以两根金条购下书稿捐于合众图书馆。1953年,书稿随着合众图书馆并入上海图书馆。

2004年,嘉兴成立《南湖文丛》编辑委员会,《槜李文系》复制回“嘉”被提上日程。2005年3月1日,《槜李文系》续辑仿真复制本被迎回,忻氏稿并不在其中,崔泉森在整理时发现张元济抄录目录与文稿不符,一度以为张元济等人并未编纂完成,忻氏稿是否存世也成了谜。

过了几年,一位喜爱地方文献的读者到嘉兴市图书馆,说在上海图书馆公布的文献目录中又发现了另外的《槜李文系》稿本,忻氏稿终于现身。2011年,嘉兴迎回《槜李文系》忻氏稿和续辑稿的微缩胶卷。

《槜李文系》,从抗战到本世纪初,嘉兴人一直无缘一窥其真容。

2005年仿真复刻本被迎回后,作为《南湖文丛》中一部重量级文献,史念、王福基、徐志平、杨自强、陆明、陈家骥、崔泉森等大批嘉兴地方文献资深学者开始了点校。

“我们准备按类别点校几本书。”崔泉森觉得《槜李文系》保存着嘉兴文化的基因,最能体现的就是家族和人物,“读了《槜李文系》后,我对嘉兴文化的理解深刻多了。”

2007年8月《〈槜李文系〉选辑·宗族》出版。

2017年底,嘉兴市图书馆经过与上海图书馆友好协商,拟将《槜李文系》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

当时计划出版五十册,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槜李诗文合集》主编之一沈红梅没想到这个计划一破再破。

随着对文献的普查、调研、发掘,更多相关未刊稿本、珍稀刻本相继现身,胡昌基《续槜李诗系》刻本虽已出版,但上海图书馆馆藏有更珍贵的两部稿本,王成瑞《再续槜李诗系》稿本也被发现。“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找,不断有新资料出现。”沈红梅记得,他们在2018年决定做《槜李诗文合集》,次年,又在上海图书馆发现张宗弼、金兆蕃等辑《续槜李诗系姓名索引稿附初稿》稿本,“稿本写得特别漂亮,有很多卷,姓名索引都已编辑好,《槜李诗文合集》六十二册到七十二册就是这部续辑稿。王氏稿和张、金等续辑稿的发现,是意外之喜,包括胡昌基的两个稿本。通过几代人的辑录,传承特别有序,嘉兴诗人的作品,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在资料的寻找与爬梳中,《槜李文系忻编原目》《槜李文系海盐已选未选姓氏录》《槜李文系目录》三个目录也被发现。“这些目录都被我们收入《槜李诗文合集》,与《槜李文系增辑目》《槜李文系目录张元济抄本》一起,为研究《槜李文系》编纂过程提供参考。”

两年多的编辑过程中,《槜李诗文合集》也从原定五十册,一增再增,六十册、六十八册,最终成书七十二册。

《槜李诗文合集》,2018年被列入嘉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即将出版之前,又被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微访谈】

沈红梅:《槜李诗文合集》中可看到城市的文化脉络和文化精神

记者:无论是《槜李文系》还是《槜李诗系》,都是数代嘉兴人接续辑录,这次两书合集出版,囊括诸多版本,意义何在?

沈红梅(《槜李诗文合集》主编之一):嘉兴诗书传家,明清,特别是清代,全国诗人浙江最多,嘉兴又是浙江最多,出现各种诗派。嘉兴人特别爱做辑录的事情,有这个传统。明天启年间,海盐知县樊维城编刻《盐邑志林》创汇刻邑人著述之先河,是我国现存最早郡邑类丛书。朱彝尊编《词宗》放眼全国,沈季友辑《槜李诗系》立足本地,保存传承乡邦文献。我们的先辈非常注重保护传承乡邦文化。

《槜李文系》《槜李诗系》是嘉兴文化精神的体现。一方面体现了嘉兴文明的高度,这么小的地方,一代代人诗书传家,写词写诗写文,文苑昌盛,文化繁荣;另一方面体现了嘉兴文化人很强的文化使命感,他们为了保存传承地方文化,个人掏钱,不为名、不为利,数代人接续做这个事情,这是一种文化自觉。

记者:禾城文化复兴背景下,《槜李诗文合集》如何发挥作用?

沈红梅:这本就是地方文化财富,结集出版,公之于众,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嘉兴人来说,从中可看到城市的文化脉络、城市的文化精神。对研究者来说,原本的馆藏孤本,通过影印出版的方式,更直观地为他们提供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

我们正在编辑《槜李诗文合集》目录索引,下一步,我们还计划精选部分内容点校出版。

记者:出版《槜李诗文合集》是几代人的夙愿,为什么如今能够实现?去年,嘉兴开了《嘉兴文献丛书》编纂出版项目发布会,为什么这两年大部头地方文献得以出版?

沈红梅:首先,这是文化复兴的体现。这其实是很多人一直想做的事情。嘉兴一直有文献整理的传统,经济发展,重视文化,嘉兴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感,遇到好机遇。嘉兴先贤们代代接续,嘉兴图书馆从陆仲襄馆长,代代努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被我们做成了。这是水到渠成的。

这是长三角融合发展的红利,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这套书离不开上海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在文献上支持我们,还有专业的古籍编辑团队参与图书编辑整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对我们也非常支持,他们不仅以专业团队来做,而且从最初五十册到七十二册,增加三分之一,他们始终“加量不加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