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堂名片】
桐乡市新农村村位于凤鸣街道中部,上世纪60年代作为建设新农村试点,故名。产业以蚕桑、菊花等传统农业为主,勤劳勇敢的新农村村民走出了一条高速致富的从业道路,带领周边群众外出承包高速公路服务区,致富一方。
新农村村文化礼堂于2016年建成。文化礼堂配有“两堂二廊一厅”、文化大舞台和农耕文化公园。展示内容有表达主流价值的规范元素,包括“两堂两廊”。村民可以在礼堂里办道德礼仪活动、开村民大会、看文艺表演,也可以在学堂里听专题讲课、学养生之道。新农村文化戏台风格古色古香,灰瓦红砖,成了新农村里一道韵味十足的文化风景线。
【礼堂故事】
“吴越古战场,福地新农村”,走进凤鸣街道新农村村文化礼堂,首先看到的是这样一副对联。新农村村相关负责人笑言,新农村村文化礼堂结合了吴越古战场的建筑风格和现代新农村新兴韵味,在文化礼堂里转悠,就像游走在自己最喜欢的风景里。
的确,古风古韵,是新农村村文化礼堂建设最为突出的风格。整个礼堂里最为抢眼的,莫过于中间的一座古戏台。越剧、花鼓戏,这样具有桐乡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表演,在这座古戏台上,常常轮番上演,吸引周边的村民前来围观聆听。“花鼓戏是我们桐乡民间比较有名的传统民俗表演,更是我们乌镇东栅景区修真观老戏台上的保留节目。”相关负责人笑言,不少本地村民都很喜欢这个节目。年逾80岁的“老戏骨”屈娟如老师更是闻名遐迩。为了让村民在新农村的老戏台上也能就近看到花鼓戏的演出,村里不定期会邀请屈老师的传人前来表演,每次演出都能吸引一片“戏迷”。
新农村村老戏台上的活动内容,远远不止几出戏剧表演这么简单。不少村民坦言,村里的文化礼堂,就是一个多元化利用的文化阵地,各类演出节目可谓应接不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年,利用文化礼堂这一阵地,新农村村开展了特色文化活动多场次接力,结合传统特色文化开展各式特色活动,传播传统文化。不光有精彩纷呈的剪纸、刺绣非遗文化活动,村里更注重团队建设创新化,动员百姓自己组织表演节目上台演出。譬如,2017年新农村村组建了排舞队、合唱队,还开拓创新重点建设品牌——巾帼舞龙队,组建了一支舞龙“娘子军”,让巾帼唱主角,舞出别样人生。除了巾帼舞龙队,新农村村每年还会新编两个舞台类节目,丰富村民的文化氛围,并且邀请了专业的编曲老师,为新农村村量身打造了一首符合新农村村文化底蕴的村歌《福地新农村》。
“村里的舞台,村民自己上台演,台下的观众更是叫好声不断。”相关负责人笑言,这样具有互动性的表演和参与度高的形式,受到村民们连连称赞,也让一座古韵古风的老戏台真正“活”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新农村村乡贤还捐资建设了农耕文化公园,将传统农具与实际条件相结合,深入挖掘农耕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素,融入新农村村特色,打造出了村民家门口的农耕文化公园。用直观的展示,弘扬传统文化,让村民出门就可以看到水塔、拖拉机、粮仓等传统农耕用具和建筑,体验农耕情趣和追忆往昔,增长知识。
【记者感悟】
重点定位为村里百姓“精神家园”的新农村村文化礼堂,不仅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更成为展示本村特色亮点的窗口。一座老戏台,传统曲艺节目,成为吸引村民“流量”的基础,更动员起了村民参与文艺演出的热情。村里自己的舞台,村民自己排节目,“秀”出自己的才艺技能,更“秀”出了村民的文艺细胞。台下的“看客”们,也是乡里乡亲,一台台演出更拉近了邻里关系,村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不断提升。新农村村也真正把村级文化礼堂建成了一个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