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后一天,随着深交所创业板的一声钟响,浙江火星人厨具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尖山新区(黄湾镇)第一家上市企业,也是海宁市第一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
回望2020年,火星人的“掌舵者”黄卫斌坦言,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既有疫情带来的“危”,又有全面拥抱直播带来的“机”。火星人能够逆势而上,依靠的不仅有多年的运筹帷幄,更有当下的果断抉择。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火星人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也是2020年尖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奥义”所在。
2020经济要想高质量发展,第一道要迈过去的“坎”叫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尖山新区(黄湾镇)党委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意识,坚持“党旗飘在主战场,堡垒建在最前沿,党员冲在第一线”,全体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使命。同时,大力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资金、仓储、用工等方面难题,助企融资5.64亿元,招聘新员工5000余人,协调解决各类问题79个。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一股经济复苏潮在尖山大地涌动。首先在尖山经济传来喜讯的是一个个高端项目“纷至沓来”。
3月31日,德国赫斯默亚太总部及亚太智造基地项目落户后。4月24日,德国博格威(BGW)建筑系统项目签约落户尖山新区(黄湾镇)。前后不到一个月,为何高质量德资项目“接踵而来”?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尖山是如何“俘获”博格威的。从掌握项目信息开始,尖山新区(黄湾镇)主要领导就挂帅跟进项目进展情况,通过“线上加线下”对接并进,发挥“白加黑”精神,加速项目招引,仅仅用一周时间就让海宁尖山新区成为博格威在中国选址发展首选的落子点,确立下签约意向,跑出了“尖山速度”。
这种“尖山速度”贯穿了整个2020年。去年,尖山新区(黄湾镇)积极创新招商模式与机制,招商引资实现逆势突围,全年完成合同外资1.61亿美元;完成实到外资1.27亿美元。精准发力招大引强,引进总投超亿美元外资生产性项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百亿产业项目各1个。
招商有速度、有温度,转型有力度、有强度。去年,尖山新区(黄湾镇)以低效企业腾退收储为主抓手,推进49家低散乱企业整治,腾出低效用地1302亩,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家,涉及设备254台(套)。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企业智能化、旧厂房改造步伐,52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全面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企业股改上市成效显著,完成规上企业股改11家,新设股份公司7家,火星人厨具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正因为经济发展步伐迈得坚实而有力,去年,尖山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5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海宁第一。
“经济引擎”动力澎湃,生态宜居福地映入眼帘。冬日的阳光穿过蓝天白云,映照在鼠尾山公园。这座公园依山傍水,处处是景致,处处有妙趣,丝毫不逊色于城里的公园。很难想象,这座占地14.5万㎡的公园,曾经是一片废弃矿山。
如今的尖山,看山山绿,看水水阔,看天天蓝,看海海碧。去年,尖山新区(黄湾镇)一方面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
PM2.5降至27.6微克/立方米,创最好排名。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实施小尖山矿区生态修复,鼠尾山生态修复工程入选省自然资源系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型案例。全年拆违4.46万平方米,“三改”71.3万平方米,完成率达475%。
另一方面,答好新时代垃圾分类尖山(黄湾)答卷,城镇小区定时定点“撤桶进箱”实现全覆盖,智能垃圾分类全域推广度居嘉兴首位。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建立院地合作闸口富农柑橘示范种植基地,制定出台海宁市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五丰获嘉兴人居环境优胜村,闸口、尖山获海宁人居环境红旗奖。
不仅全域秀美,而且幸福小康“成色”十足。深化“三社联动”机制,打响“善水益湾、益企汇梦”社会工作品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嘉兴市首个病媒生物防控B级镇验收;率先实现学前教育优质园全覆盖,中小学教育评价获“一优两良”历史最好成绩;主动适应居民出行需求,大力构建多元化交通公共出行体系;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
这一件件、一项项、一条条无不展示着尖山人小康生活的幸福指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