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风吹过,雨打过,总会有残损受伤的枝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要用爱来编织,残障人士更需要社会的大爱。残疾人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支持。
前不久,区残联组织开展困难残疾人和“残疾人之家”集中走访慰问活动。区残联班子成员及退二线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分成若干组,分别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之家”,给他们提前送去新春祝福。
在困难残疾人家里,区残联干部给他们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与残疾人本人、家属深入交谈,详细了解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鼓励他们坚强地面对困难,树立生活信心,并请随行的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落实好各项救助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在“残疾人之家”,区残联干部向机构赠送了书籍和文体用品,给庇护人员送上了慰问品,并详细了解机构运营情况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机构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向残疾人及亲人宣传好疫情防控知识,确保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通过走访慰问,区残联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送到了残疾人身边,进一步密切了残联与残疾人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与残疾人家庭、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联系,营造了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
“现在家里的状况如何?”“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这几天,区残联、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来到洪合镇开展送教残疾学生走访慰问活动。
每到一户,慰问组和学生及家长耐心交流,仔细询问残疾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情况,了解其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残疾学生要身残志坚、学有所成,并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本次慰问活动覆盖全区18名送教上门残疾学生,各镇(街道)残联协同送教学校老师一同前往每一户残疾学生家庭,让家长、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真正把党和政府对残疾学生的关爱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访贫问苦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去年,秀洲区出台《秀洲区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2020年修订)》,新规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秀洲区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2020年修订)》的正式实施,秀洲区残疾人的受益面、扶持力度都将获得新的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将更加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将更加完善。
为让更多残疾人享受到扶持政策的“雨露”,秀洲区及时废止了《秀洲区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2014年修订)》(秀洲政发〔2014〕15号)。正是秀洲区对老政策的及时清理,秀洲区残疾人每年享受的政府补贴资金增加了近百万元。
在康复政策方面,新规明确了残疾人在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家庭无障碍改造、精神残疾人补贴等方面的内容。未满7周岁残疾儿童在省、市、区残联定点的康复机构接受基本康复训练和治疗,户籍儿童每年最高补贴36000元,持居住登记证明儿童每年最高补贴24000元。对有适应指征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实际支出(含人工耳蜗、手术费、检查费等医疗费用)低于7万元的,按实补贴,高于7万元部分,一般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30%,持低保边缘援助证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60%。自行购买省市目录辅助器具按实补贴,每人每年不超过2件,最高补贴不超过2500元,适配儿童矫形器,每人每年不超过1对,最高补贴不超过5000元。
在省、市、区残联定点的康复机构接受基本康复训练的7-17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按未满7周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省补贴标准的一半执行,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对有适应指征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实际支出低于3.5万元的,按实补贴;高于3.5万元部分,一般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10%。参加基本康复训练的成人,每月补贴限额2000元,每人每年最多不超过5000元,持证残疾人可最多享受三年。
生活在秀洲的残疾人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有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有区、镇、村三级残疾人服务网络的保障,他们是得到更多照顾和服务的群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