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大多数困境儿童在成长中曾得到过政府多方面的托底保障,但是除了基础生活需求以外,也常常渴望能有更多的关怀、关爱。日前,在全省儿童福利工作业务培训班上,南湖区作为工作典型在会上作经验交流,详细介绍了南湖区社工组织参与困境儿童帮扶的实践。据了解,此次交流会上,全省共有6家县(市、区)登台作经验分享,南湖区也是嘉兴市唯一一家。
如何让困境儿童获得更多关爱?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补齐短板?南湖区给出的答案是“雨露计划”困境儿童帮扶项目。自2016年起,该项目在全市率先试点启动,南湖区民政局从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引进社工专业组织,建立“物质类+服务类”帮扶机制,给困境中的孩子播洒阳光雨露般的温暖。
2018年,嘉兴市南湖区拾星者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参与到“雨露计划”项目试点推广工作中,结合全市“护苗行动”项目,正式加入了守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保卫队。网格化管理,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社工用脚步丈量孩子们的需求,建立动态化信息系统,精准开展帮扶服务。
动态化的系统协调与管理,可以让“供”和“需”快速有效对接,对此,全区11个镇(街道)110个村(社区)被划分为4大网格,在此基础上,“专职社工+儿童主任+志愿者”三级信息采集网络和“家庭+社区+学校”三级信息联动机制匹配产生,并实行定期联系制度,实现了困境儿童精准帮扶的“组团服务”。
面对去年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南湖区又创新建立“风险+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系统”三重评估维度,以“一表一会一发布”的形式对每名困境儿童实行风险分级制和需求分类制,按照风险等级,动态化把全区困境儿童分为“红、橙、绿、白”四色,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关爱与陪伴。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外,社工们共入户走访家庭和社区821次,儿童主任走访107次,电话访谈近2000次,建立档案330份。
考虑到每个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不尽相同,通过网格化管理掌握情况后,南湖区力求打通需求和公益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打造全区困境儿童帮扶三级公益生态圈,确保“资源用之有度,成果达之有效”,如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宝藏小屋”建设、犇腾慈善基金会的“营养早餐”、乐高集团的“乐高小屋”建设和双飞集团的“百变星球”等。
此外,“雨露计划”的延伸项目“梦想课堂”同样值得一提。南湖区民政局对登记在册困境儿童中的文化类或者具有明确高考艺术特长类型的优秀初高中困境学生,在普惠性实施困境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帮扶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扶持其学业及特长,确保其在学业上取得更大进步,圆自己的成长成才之梦。据了解,“梦想课堂”资助费用由区慈善总会进行筹集,提供初中生每人每学年5000元、高中生每人每学年6000元学习资金,为守护孩子们的学业进步提供支持。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做好儿童福利工作,是民政工作的职责所在,而关爱困境儿童,促其健康成长,阻断代际贫困传递,更是民政义不容辞的一项工作。”南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