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张小卡里的大幸福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坐公交车要用公交IC卡,公共自行车又有自行车卡,借书要借书卡……这一系列“麻烦事儿”,近年来在嘉兴已经见不到了,一张小小的市民卡就能解决这些事。

目前,嘉兴市民卡已在全市域制发470余万张,基本实现市域人口全覆盖,含有持卡人姓名、社保账户、金融账户等市民个人信息,具备身份认证、信息服务、公共服务、金融服务等应用功能,已经实现在人社待遇发放、医保就医购药、公共交通出行、图书借阅缴费、企业门禁管理、财政补贴发放等多方面的应用,全方位融入嘉兴市民的日常生活。

【我家的故事】

昨天,在秀洲高新区工作的王绩接到上海小姨的电话,电话里小姨的声音格外明媚:“哎,小囡,帮我打听打听,嘉兴房子还买得着哇,我想来嘉兴养老,侬看好哇!”这跟几年前的态度可以说是180度反转。那时小姨从未想过来嘉兴养老。

之所以转变态度,是她最近听说,来自上海市崇明区的赵女士,成为嘉善县医保中心第一个申请办理基本医疗保险接续业务的市民,她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在浙江政务服务网现场完成事项申请,经两地医保经办机构业务处理,把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从上海市崇明区转至嘉兴市嘉善县,申请事项两天就办结了,这标志着浙江省与上海市之间进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可直接“一网通办”,将办结时间由原来的2至3个月压缩到2天左右,大大提高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这两年上海的医保卡能在嘉兴刷,嘉兴的医保卡也能到上海刷,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同城效应,嘉兴真的越来越灵了。我们老年人,最关心的就是医疗保障,长三角医保‘一卡通’‘一网通办’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小姨的一番话让王绩颇为自豪。王绩的老公也打算回嘉兴发展了,他是一名芯片设计工程师,拥有5项发明专利,仅一次改造工艺流程就能为公司节约数百万成本,也就有了落户上海的机会。吸引他回嘉兴的,不仅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家乡,还有日益强劲的科技创新动力和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以及这里给力的社会保障服务。“人才对于落户一座城市,生活服务保障也是考虑和衡量的一大问题,长三角区域实现‘一卡通’,无疑极具吸引力。”

【城市的故事】

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我市抢抓机遇,作为浙江省试点城市,持续推动长三角医保“一卡通”,实现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医院互联互通。2018年9月,首批实现与上海门诊的直接结算,2020年1至8月,沪嘉居民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14.8万人次,同比增加39.7%。同时,进一步扩大医保长三角一体化成果。目前,全市纳入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已达160家。

目前,嘉兴市民卡还可以在全国300多个互联互通城市实现刷卡乘车。从2009年至今,嘉兴社会保障·市民卡在公交领域的累积刷卡量达3500多万笔,结算资金4000余万元。

畅玩30多个核心景区(景点)、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全功能、附带各色专享权益……2020年伊始,一张长三角PASS卡(沪嘉旅游版)的横空出世,又让沪嘉两地市民切实感受到了一体化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未来的期待】

目前,第三代嘉兴社会保障·市民卡已经启动制发工作,我市市民卡公司正积极协调各相关应用部门,规划相关应用系统和应用终端改造,升级相关应用环境,如建立公共自行车通借通用服务平台,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平台,市民信用通用共享服务平台,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一窗受理平台,人才智慧管家,城市惠民旅游休闲卡和长三角PASS卡等,同时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周边城市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市民卡在嘉兴市域的“一卡通”应用以及与长三角城市的互联互通,让群众一卡在手,畅行长三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