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芬
近段时间,读了由梅晓民主编的《脚踏云梯步步高——王店镇民间文学集》一书,感触颇多。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在有水的地方安家落户,临水而居,向水而生。水的存在,既汇聚了人文和历史的底蕴,也令这个地方充满了灵气和灵魂,王店就是如此。这里历来人杰地灵,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小桥,都有着美丽的故事和好听的民谣。
这本书分“民间故事篇”和“民间歌谣篇”两大部分,民间故事篇分名人故事、地名故事、生活故事;民间歌谣篇分民歌、仪式歌和童谣。“童谣”最吸引我,于是先阅读了这部分。让我想不到的是,里面的内容,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于是读来分外熟悉和亲切。
比如《从前有个老伯伯》里的五首童谣,都是我小时候就听过的。那时没有那么多玩具,空下来玩游戏,打弹珠、爬树、翻豆腐干等,是男孩的专属,而我们女孩子则是玩跳皮筋、捉沙包、挑花线,或是边唱童谣边玩游戏。几个女孩子坐成一排,一个人念念有词:“田田畈畈,翻过南山,南山北斗,水浸潼关。狸猫合煞,杨柳直脚。”嘴巴唱的同时,挨个拍每个人的大腿,最后一个字落在哪个人腿上,这个人就赶紧把一条腿架到另一条腿上。然后,再轮下去。谁最后两条腿都架起来,谁就赢了。这个游戏,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我脑海里还有一些童谣游戏,如《阿姨叫吾买包糖》:“三,三,三,阿姨叫吾买包糖,买来买去买勿老。阿姨拷吾,阿姨骂吾。阿姨告诉老师,老师告诉校长,校长打个电话,叮铃铃——脆!阿姨叫吾拷三记,阿姨叫吾抓三抓,阿姨叫吾截三截,阿姨叫吾花三花(挠痒痒的意思)。”这是两个人面对面拍手的游戏,边唱童谣边玩。先是两个人手拉手晃动三下,然后自己拍一下手,再和对方拍一下手,当拍到“校长打个电话”后,要做打电话的动作,双手握拳放到耳朵边上,同时唱“叮铃铃”;“脆”字出口的时候,两人“石头剪刀布”,赢了的,可以惩罚对方。惩罚的方法就是边唱童谣边做动作:“阿姨叫吾拷三记(在对方的手心上轻轻地打三下);阿姨叫吾抓三抓(在对方的手心上轻轻地抓三下);阿姨叫吾截三截(在对方的手臂上轻轻地戳三下);阿姨叫吾花三花(在对方的腋下轻轻地挠三下)”,这样就算一局好了。
假如还要再继续,可以再唱童谣“校长的命令有三条,一:不准动;二:不准笑;三:不准露出大门牙”。如果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谁没做到,就输了。
又如《小汽车》:“小汽车,叮铃铃,马上开过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这样一直唱到“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我们一边唱着童谣,一边跳着皮筋,开心得不得了。这种边跳皮筋边唱的童谣,还有很多,如《刘胡兰姐姐是英雄》:“一支红灯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过去是个苦孩子,现在是个女英雄。哆哆啦嗦咪啦嗦,咪嗦啦嗦啦哆哆哆……”
《田田畈畈》《阿姨叫吾买包糖》这两首童谣,在外孙女三岁的时候,我就教她玩了。如今她也能玩得很熟练,尤其是《阿姨叫吾买包糖》在出“石头剪刀布”的时候,我常常会故意输给她,这样一来,她更喜欢玩了。玩这样有趣的游戏,总比她老是看电视、玩手机好得多。
《小汽车》这首童谣,可谓是我外孙女的摇篮曲。在她一两岁的时候,我常哼着这首童谣,拍着她入眠。去年年初疫情期间宅家,我教会了她边跳皮筋便唱童谣。她学会后,常缠着我玩这个游戏。
除了上面这些经典童谣,还有如《我来讲个故事》:“我来讲个故事,故事里面有只兔子,兔子跑了,我的故事完了。”前两年,外孙女有时缠着我要讲故事给她听,我就顺口唱了这首童谣糊弄她。现在已经糊弄不了了,她会说“这个不算”。呵呵,孩子大了,骗不过她了。
民间故事和童谣,就装在人们的心里,永久流传。然而,正如这本书《前言》所说的那样:“随着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城镇化带来的高速发展,民间文学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流失,抢救与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搜集和整理民间文学,已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脚踏云梯步步高》一书的出版,让我欣喜地看到王店的传统文化正在被挖掘和弘扬,但愿我口中的童谣今后也能编进书中,并衷心祝愿经典的民间文学能永远地流传下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