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中,我们迎来第三十七个教师节。今天,要向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9月,也是一年一度的开学季。这两天,在“美好教育”体系的探索地、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秀洲区,中小学校书声琅琅、青春洋溢,幼儿园欢声笑语、童稚十足,新学期已经全面拉开帷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共同富裕,教育先行。今年以来,秀洲区教育工作围绕“11366”工作目标,以美好教育体系建设为引领,全面聚焦均衡、内涵、个性三大发展,紧紧围绕美好学校、美好课堂、美好教师、美好学生、美好环境五个维度,全面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努力为打造均衡富庶发展、共同富裕典范贡献教育力量。
回顾秀洲教育近年来的发展,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等几个硬核荣誉说服力十足。同时,秀洲区一批优质学校还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现如今,无论是在偏远农村还是繁华都市,秀洲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都是对秀洲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有力的肯定。
撰文
裘建锋
本版图片由秀洲区教育体育局提供
重视师资力量培养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办好高质量教育的重中之重。秀洲区聚焦优质、均衡等关键词,推动师资人才建设不断强化。
紧盯一个“高”字,加强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秀洲区先后出台了《秀洲区学科教学带头人选拔和管理办法》《秀洲区名师名校长管理办法》等文件,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在具体行动上,秀洲区通过成立教育智库联盟,依托闵行区教育学院开展教育高端人才定制培养工程等,加强教育高层次人才招聘选聘,目前组建了4个名校长工作室及14个名师工作室。此外,秀洲区还组织校级领导(骨干教师)赴沪跟岗挂职、赴海外研修;采用到高校提前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和选聘优秀在职在编教师(高层次人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才引智工作。
紧盯一个“均”字,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差距,秀洲区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2021年,已全面完成第二轮“县管校聘”工作,全区交流轮岗教师126名,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的21%。
紧盯一个“稳”字,保持教师队伍整体稳定。为此,秀洲区推出了一套“组合拳”,包括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评价体系;依法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强化绩效考核奖励,进一步树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导向,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加大真金白银投入
做大优质教育“蛋糕”
随着秀湖时代的到来,秀洲区迎来了发展新空间,但也迎来“成长的烦恼”。近年来,秀洲新区范围内新建楼盘的建成交付越来越多,秀洲城区规模迅速扩张,学位需求剧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入学压力较为突出。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哪里有优质教育资源,哪里就有信心与希望。面对人口增长和学位紧缺的矛盾,秀洲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提升优质资源供给水平。
真金白银,首先投向基建,用于打造美好学校、美好环境。“十三五”以来,油车港镇中学三期、麟湖小学南校区、嘉兴秀湖学校等5个新建扩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秀洲区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9000个。吴越幼儿园、蚂桥幼儿园、田乐幼儿园、秀清幼儿园,以及信达香格里、湖光秋院小区配套幼儿园等11个公办幼儿园和配套幼儿园新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秀洲区新增了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000个。
今年秋季,秀洲现代实验学校新校区、高照实验学校一期、王江泾荷花幼儿园等3校3园的投入使用就是秀洲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有力印证。
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容的同时,秀洲区还启动了乡镇“新优质学校”的提升行动。
针对乡镇初中学校校舍老化、设备更新不足、育人功能弱化等问题,秀洲区将“2021年乡镇初中学校综合环境提升项目”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对全区公办中小学700间教室进行灯光改造,对公办初中260间教室进行空调安装,7所农村中学校园环境完成整体改造提升。
目前,秀洲区的新塍镇、王江泾镇和王店镇3个镇共有12所农村完小,今年秀洲区启动了农村完小创标提质工程,将农村完小质量提升纳入到区主要领导领办项目,以新一轮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编制为契机,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庄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制订完小质量提升方案。同时启动农村完小美术、音乐教室等功能室的优化提升。
有了优质的硬件,更要保障充足的经费。在教育经费保障上,秀洲区建立健全了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三个增长”,同时确保教育经费向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倾斜力度持续加大。为此,秀洲区将学校保安经费、校医经费、教育装备经费、教师培训经费、校舍维修经费、学生教科书等均列入专项预算安排。
打响区域教育品牌
促进资源共享共联
美好学校、美好课堂、美好教师、美好学生、美好环境构成了秀洲区“美好优学”的五个维度。以五个维度为抓手,秀洲区成功实现从“美好教育”向“美好优学”的蝶变。
在加强立德树人上,秀洲区坚持五育并举,推进五教融合,推进教育与文化、卫生、体育、科技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强化减负提质要求,注重规范办学和课堂教学管理,扎实做好秀洲区青少年阅读节、科技节、艺术节等传统项目,提升全区中小学综合素养。值得关注的是,紧紧围绕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契机,秀洲区还着力深化了红船精神进校园活动,构建区域红色德育品牌。
在提升教育品质上,秀洲区完善了以城带乡、以名校带镇级校、城乡一体的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发展机制,培育“新优质学校”。例如,秀洲区新组建了(含升级)4组共建型教育共同体,通过师资流动、网络同步课堂、线上线下教研活动等共建形式,推进城乡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共生发展,促进全区学校的优质均衡,成立了覆盖城乡的嘉兴秀实教育集团、浙师大附属秀洲国家高新区教育集团。同时,秀洲区还通过推进大规模学校和乡村学校体制调整,推进“强校提质”行动,加大合作办学深度等手段,持续提升教育品质。
在培育特色品牌上,秀洲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优秀拓展性课程、课改典型案例等评选,培育精品课程,强化校本研修、教育教学等特色品牌;充分挖掘校规校训、教风学风文化内涵,强化红色德育、地方人文等特色品牌;推进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绿色学校、现代化学校、心理健康示范校等创建活动,加强“一校一品”建设。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全面推进“双减”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最严的监管,也为“双减”工作吹响了号角。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包括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需要疏堵结合,才能做到标本兼治。秀洲区把做好“双减”工作放在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省、市“双减”工作会议精神,谋划了“秀洲版”工作方案。根据方案,秀洲区谋划了4大方面29项工作任务。4大方面包括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今年9月至12月,秀洲区将持续落实和推进全区“双减”工作;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培训机构重新审批,完成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登为非营利性机构等工作;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明确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严格审批。
目前,秀洲区已成立秀洲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秀洲区“双减”工作专班,出台专班运行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责任清单。
2021年,秀洲区的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转为非营利性机构;省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数字化监管平台使用率100%;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精力负担。
做好“双减”工作,切实为学生“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秀洲区将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全力推进秀洲“美好优学”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