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梅季节来临中医教你祛湿养生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嘉兴日报

文 廖宏龙

指导医生: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嘉兴市名中医

卜昌荣

江南的夏天,梅雨是一种挥不去的哀愁。“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梅雨不仅给人们的生活上带来诸多不便,也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些许烦忧。梅雨季,对许多人来说,特别“难熬”——潮湿的气候让人不爽,家里的湿气重了,席子上、木质地板、桌椅上还容易长霉菌,人也变得易躁易怒,焦虑不安……

近日,家住禾兴南路附近的吴先生(化名)就因他父亲遇到的问题犯了难,随着梅雨天的到来,老人出现胸闷心慌、血压升高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还通常想要省电费舍不得开空调,导致吃不好睡不着。吴先生为此将父亲送到了医院,经过中医科医生的医疗嘱咐,才让事情有了转机。

黄梅天易患多种疾病

据了解,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雨带停留的时间被称之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中医科主任卜昌荣,在介绍黄梅天对人的影响时谈到,黄梅天气具有湿度大、热度高、气压低等特点。通常来说,黄梅天气对人的影响分两个方面,一是生理上的,二是心理上的。

卜主任介绍,比较常见的是胃肠道疾病。进入梅雨期后,降水明显增多,同时出现高温高湿天气,正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此外,梅雨季节最适宜霉菌的生长繁殖,常常在家里放一个晚上的食物就会霉变。并且,霉菌毒素可以引起人体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以及使体内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等。

其次,黄梅天的呼吸道疾病例如哮喘也是比较多的。螨虫是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湿疹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螨虫喜湿热、怕光。梅雨季节里一旦出现返潮现象,最易滋生螨虫。

此外,闷热天气容易诱发皮肤真菌感染,梅雨季节也是皮肤科疾病的高发期。真菌喜好温暖、潮湿的气候,每到梅雨季节,由真菌感染引发的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较为多见。

值得一提的是,黄梅天对人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黄梅天气压低,天气闷热,人们常常感到胸闷气短,烦躁不安。入梅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低气压增添中老年人的心脑功能负担,加上阴雨天不宜外出活动,闷在家里心情难免浮躁。

科学预防亦可安稳“出梅”

其实,黄梅天最重要的是一个“养”字,要知道如何养身,通过对自身的调节,以及一些科学的预防措施,照样能够安稳“出梅”。

卜主任提到,首先,温暖潮湿的环境是螨虫等虫类生长的温床,要保持家中的被子、床垫、枕头等干燥,需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梅雨天,建议家中可以备些除湿的干燥剂,床单被套要勤洗勤换,洗的时候最好用热水,这样可以杀死螨虫。此外,这段时间如果要睡席子,每天最好用热水擦干净。

其次,要注意家中的清洁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要特别注意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隔夜餐须回锅加热熟透,冰箱里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所以在梅雨季节里,尽量做到少量、多次购买,多吃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梅雨季节,天气湿热,人容易疲倦,胃肠功能也会减弱,日常饮食中要减少油腻和辛辣,切忌贪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仁、白扁豆等。

然后,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想靠紧闭门窗来隔离外部湿气,作用不大。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太阳未出时,浑浊空气沉积地表,开窗会导入不洁空气,对健康不利;中午空气湿度大,引入室内会觉得闷热,助长细菌滋生。清晨7-8点空气流畅、傍晚5-7点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

还要注意多锻炼。要想顺利度过黄梅天,需要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平日里的锻炼上,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保证足够的睡眠,均衡饮食等。卜主任提到,运动最好是适量运动,保持每周三到四次,每次四十到五十分钟即可。

梅雨时节,气压比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不适感,这样的季节我们要特别注意适当运动。

同时应该注意,高温高湿的环境里运动,出汗一般都比较多,运动之后,要及时擦汗,及时补充水分,有条件的应该更换衣物,避免汗出当风,防止感冒。

炎热夏季,外出活动的时间也需相应调整。最好不在日晒强烈的白天出门锻炼,清晨是交感神经较兴奋的时段,也不适宜锻炼。建议尽量傍晚出门。

再者,避免外在潮湿伤身,梅雨季节里,雨量比较大,空气潮湿。要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逗留,可以在家里较潮湿的地方放置一些干燥剂,要多通风,保持室内湿度适中。

最后,要调适心情安静处之。黄梅天体感不适、心情压抑烦躁易使原有的心理疾病加重或复发。应注意休息和调节情绪,保持充足的睡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